黃云峰
(北華大學,吉林 吉林 132013)
大學生社團活動管理現狀及對策分析
黃云峰
(北華大學,吉林 吉林132013)
摘要:大學生社團是我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平臺,準確把握大學生社團活動管理現狀,積極支持引導其健康良性發展,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打造多元的校園文化,構建和諧校園,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旨在從大學生社團活動特點、功能、管理與建設問題及對策等方面進行研究和分析,進而對大學生社團活動管理現狀得到全面了解,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社團;管理現狀;對策分析
我國高校大學生社團是從20世紀90年代后日益發展壯大的。21世紀初,團中央提出構建“一體兩翼”的大團建的格局,形成以團組織為主體,以學生會組織和學生社團為兩翼的組織體系。 要全面掌握大學生社團活動管理現狀,就必須準確把握大學生社團活動的特點、功能,進而分析大學生社團活動管理與建設問題及對策。
一、 大學生社團活動的特點
要準確把握大學生社團活動的特點,就必須從理解概念下手。大學生社團是學生為了實現和滿足個人興趣愛好而自愿組成的、按照章程開展活動的群眾性學生組織。把隨著我國高校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斷發展和深入,大學生社團逐漸產生發展壯大,并在這一過程中展現出特有的稟賦。
(一) 組織自發性。大學生社團活動體現出較強的自主性和自治性。所開展的活動應在相關教師的輔助指導下,由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創新性開展,其活動的主旨與學校的中心工作相得益彰,強化社團的育人功能。社團的自發性,可以促進大學生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和個人素養,加強工作能力。然而,由于自發組織,其不穩定性導致其組織結構較為松散,這對活動的開展產生了不良影響。個別社團言行不規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身心的發展,阻礙了健康校園文化氛圍的建構。
(二)成員廣泛性。大學生社團涉及領域廣泛,成員一般都互不相識,融合在各個社團里,為學生自身的身心和能力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不同年級的成員也可以互相學習,互相借鑒。誠然,成員廣泛性這一特點也有一定的弊端。 在特有的規定內,自發地組成的非正式群體,管理相對較難,隨意性強,一旦管理松弛、落后,就會出現社團活動力衰減等問題。
(三)活動多樣性。興趣是多樣的,針對興趣愛好和特長所展開的一系列活動也是豐富多彩的。 社團活動的多樣性,使得廣大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掌握了相關技能,才華得以施展,能力得以體現。社團活動多樣性也給予學生多方面審視自己的角度,社團活動作為第一課堂的延伸,在開展各具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的同時,以最新的理念、大膽的創意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提升學生的素質,讓學生在各式各樣的活動中發現自身的優點,學習他人的長處。
二、 大學生社團功能
(一) 思想引領功能。大學生社團是新形勢下有效凝聚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織動員方式,是以班級年級為單位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補充。加強大學生社團建設,發揮大學生社團的思想引領功能具有重要的意義。要樹立現代教育觀,從目標上進行引導;要規范社團管理,從內容上保證實效。
(二) 文化育人功能。大學生社團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主力軍,也是繁榮校園文化的載體。要發揮學生社團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育人功能,確保校園文化的正確發展方向。社團活動有利于優良風氣的形成,學生能夠養成勤于思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有利于校園文化的建設,為大學生的精神需求服務,為學生的綜合素質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三)實踐鍛煉功能。高校通過開展社團活動來實現育人目標,而活動的開展既要滿足現在的教育目標又要迎合實際的社會需求。因此,學生社團的社會實踐功能有利于學生樹立服務社會的意識,增強服務社會的能力。社團活動有利于樹立服務社會的意識。通過活動,學生樹立了健康積極的人生態度,不僅提高了自己的技能,也對社會的民主意識、法制觀念和社會責任感有了實質性的感受,達到了學校開展自我教育活動的目的。社團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三、 大學生社團管理與建設問題
(一) 發展不平衡。大學生社團組織發展不平衡,良莠不齊。總體來看,社團活動中文娛型的比較多,政治理論型和社會服務型明顯少于其它類型。由于學校社團建設中尚未設置課題項目申報與研究經費的申請,致使很多科技類、課題研究類活動鳳毛麟角。
(二) 管理不科學。高校社團管理機制不健全。一方面,他們本身團務工作繁重,在社團管理上分身乏術;另一方面,各社團的情況又是千差萬別,成員間的專業背景也是復雜多樣。由于社團監督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管理上的松散,導致社團缺乏凝聚力和號召力,社團工作很難正常開展,成員的意志和激情也被日益消磨,不少社團名存實亡。
(三)活動質量不高。社團活動鮮少,質量不高,社團“形同虛設”現象普遍。客觀地說大多數學生社團是應學生需求而成立的,社團活動頻繁但吸引力不強,社團活動重形式輕內容,社團數量眾多但主題活動較少。高校社團多方面功能的發揮是建立在高質量的活動基礎上,因此社團活動的質量對于大學生成長、成才具有著重要的意義。
四、加強大學生社團管理與建設對策
(一) 加強實踐與理論研究。制度是加強大學生社團管理的前提和依據,因此要與時俱進的不斷完善社團管理的各項制度。要積極并創新開展大學生社團的活動實踐。充分調動大學生社團管理者與參與者的積極性,積極鼓勵大學生社團成員的創造性,通過搭建平臺和設計載體,以實現社團活動內容豐厚,形式多樣的目標。務實并認真組織大學生社團的理論研究。大學社團管理要運用一定的原理、方法和手段。作為大學生社團管理者和參與的主體,要不斷加強對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交流和研討。
(二) 堅持基本原則。大學生社團因其特殊性質,在管理中必須嚴格遵循各項原則,以實現大學生社會管理和發展目標。堅持方向指導性原則有利于大學生社團發展的方向,關系到大學生社團是否能夠完成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的責任。堅持民主開放性原則有利于大學生社團能否行之有效的開展各項工作和組織各種活動,關系到社團能否掌握全面的關于社團建設和發展的信息。堅持品牌先進性原則,樹立品牌意識、打造品牌活動。
(三) 完善社團的管理和建設措施。加強基礎制度建設,建立科學管理體制,保證社團管理制度化。建立完善的人事制度、明晰的財務制度、科學的管理制度。加強指導模式建設,建立有效指導體系,克服“眉毛胡子一把抓”沒有重點的問題。加強發展目標建設,建立明確目標規劃。開展社團建團、活動創新、文明工程工作,促進社團的思想、行為和精神建設,從而實現大學生社團健康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勁松. 高等學校德育隊伍建設的歷程. 中國高校師資研究, 2004 (6); 25-31.
[2]黃靖強.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建設新論. 中國高教研究,2007,(2).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12-01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