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6)
高職院校的校園信息化建設問題及對策研究
李靜
(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株洲412006)
摘要:本文通過對我國高職院校的校園信息化建設水平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高職院校的校園信息化建設對策及相關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校園信息化建設;問題;對策研究背景
一、背景
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與普及,我國校園信息化的水平也在飛速提高,高職院校的校園信息化建設受到來自政府和學校自身的高度重視,目前廣泛應用于到新生報名、繳費到選課、學習、生活、考試和測試、學校的教學和管理等全過程,通過這些方式能方便校園內的全體師生,同時也能促進學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設。為了適應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進一步提高高職院校辦學的整體水平,依據國家信息化建設的要求,高職院校應適時實施信息化校園建設工程。
二、高職院校校園信息化建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校園信息化建設基本已經發展到了校園內靜態資源共享、動態信息發布、遠程教學和協作工作的階段,通過有效資源共享和信息的交流、發布,達到充分利用信息資源、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輔助決策、降低勞動強度、減少重復勞動的目的。但是,相比較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的高職院校校園信息化建設還比較落后,還處于起步階段,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校園信息化建設的認識觀念落后。信息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涉及到高職院校的各個方面和各個行政職能部門。但某些高職院校的領導決策層對校園信息化建設的不夠重視,使校園信息化建設的進度受到影響。不僅僅是學校的領導,作為學校的主體,教師和學生對待校園信息化建設的認識觀念落后與不積極的態度也影響了高職院校的校園信息化建設的進程。
(二)缺少有力的組織機構。高職院校的校園信息化建設方向不明確,雖然國內大部分高職院校均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這個組織機構掛靠于學校的信網辦、信息中心或相關的教學系部,這種組織機構往往流于形,只為了應付上面的檢查,做做表現工作,這種情況致使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發展停滯不前。
(三)忽略校園信息化規范和制度的建設。高職院校在信息化管理方面的規章制度不夠完善,由于我國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時間周期相對而言較短,許多高職院校沒有建立健全的信息化規章制度,尤其是信息技術應用制度、教育信息資源管理制度、各個局域網的連接制度、軟件管理和維護制度等都沒有有效的建立起來,建立健全的信息化規章制度能夠提高高職院校信息化水平的基礎,對高職院校的信息化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缺乏整體性規劃,資源不能共享。由于高職院校內各個職能部門工作對計算機管理的需求不盡相同以及其他各方面因素,在同一個學校各部門信息化發展不均衡,缺乏整體的規劃,結果是各職能部門對校園內信息化建設的要求只為方便各自部門就行,自己部門有應用系統或管理系統即可,導致學校層面的應用系統發展不均衡,分別開發的應用系統因沒有考慮數據共享的公共接口而變成一個個獨立運行的系統,相互之間無法實現數據聯動。另外,由于不同部門購買了不同的系統或建立了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統,對同一信息在不同系統中的定義、類型和名稱的不同等造成數據交換困難,甚至無法交換,根本不能服務于全體學校師生和管理人員,導致了校內大量的低水平重復建設,資金浪費嚴重,還給教學、科研和管理帶來了一些的麻煩。
(五)應用系統維護缺少保障。在高職院校的實際管理工作中往往會出現各種狀況,相應的管理系統往往不能滿足實際需求,需要修改。但這方面的機制尚未建立,資金沒有保障,維護人員又欠缺,使系統有時不能發揮更好的作用。
另外,重設備購置問題也比較突出,輕軟件投入在高職院校的校園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這種趨勢表現得非常明顯,硬件投資大,軟件投資小,網絡利用率低,教師、學生、管理方面的許多資源沒有及時整合,信息服務化水平有待提高。
三、高職院校的校園信息化建設對策及建議
(一)成立信息化辦公室和建設專家小組。僅有領導的支持和專家的建議,數字化校園建設只能是紙上談兵。最后的建設與落實,還需要專門的機構來實施,這就是信息化辦公室存在的意義。信息化辦公室的成員必須是全職人員。信息化辦公室的主要任務是進行信息化建設項目的統籌管理、推廣應用、培訓組織等工作。專家小組負責對信息化建設中的重大技術問題進行把握。專家小組的成員一般由專業的網絡、計算機等相關技術人員組成。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對數字化校園前期的規劃設計,進行討論、論證;在建設過程中,對建設人員進行相關的技術指導,解決遇到的技術難題。
(二)形成專業化的信息化建設和管理隊伍。校園信息化必須有一支職責明確、技術力量雄厚、專業化強的隊伍。目前我國高校信息化設施、網絡傳輸等工作已具備一定基礎,應該將重點轉移到管理、維護和開發之上。因此,隊伍建設非常關鍵,務必采取一定的措施,甚至給予特殊的政策,保證這支隊伍的壯大和穩定。
(三)提高師生的信息素養。教職工和學生是數字化校園的受益者,隨著信息化建設的加快,有些師生恐怕會不能適應,所以對師生進行信息化建設的正確的引導十分必要且及時。尤其是些上年紀的教職工,一向反對信息技術在教學上的應用。因此,更應該組織師生進行思想教育,使他們真正意識到信息化給我們帶來的便利與快捷。反過來,他們對信息化建設的消極態度的轉變,對學校的數字化校園建設來說,更是一個利好。
(四)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數字化校園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金保障可以說是維持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基礎,沒有資金,建設就無法展開。高校資金來源大多是財政撥款,所以數字化校園建設也離不開財政二字。學校要加大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力度,就必須在資金上予以大力的支持,爭取把這部分的建設及運營成本納入到學校常規預算。
四、總結
我國高職院校的校園信息化建設經過了二十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已初具規模,有了明顯的進步,但是在思想觀念,體制和機制等方面仍存在著許多問題,相比國外先進國家來說還有一定的差距,如何健全我國高校信息化建設是我們政府與全體教師共同面對的問題。我國高職院校的校園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但隨著信息化建設的逐步發展,必將給學校的管理部門、各級行政部門、學校的教育科研帶來積極的影響,提高學校科研水平、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從而極大地提高學校的知名度。
參考文獻:
[1]程波、紀一鵬.我國高校校園信息化建設研究剖析[J].計算機教育,2009-08
[2]車明洙. 高校信息化校園建設探討[J].科技信息,2011-01
[3]谷曉楠. J大學數字化校園建設分析研究[D].石家莊鐵道大學,2014-01
[4]王子榮,周夢君. 我國高校校園信息化建設的問題探析[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4
[5]陶安,張伍榮. 高校信息化校園建設的幾點思考[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2-18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12-0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