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養勰
摘 要:目前,隨著大學熱、普高熱的一度升溫,中等職業教育學校(以下一般簡稱職業學校)的社會地位日見低下,中(高)考后半段考分的學生進了職業學校,學習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為上的差生成為現階段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學生構成的主要成份。這些在普教過程中大多數是被忽視的弱勢群體,這也決定了他們的心理問題多發、易發而且日益復雜,是一個需要特別關注的特殊群體。
關鍵詞:職業學校;職校生;心理探究
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的學習心理問題
(1)學習目標不夠明確。不少職校生對進入職業學校學習自信心不足,甚至沒有學習的近期、中期和遠期目標,因而學習態度不夠認真,只求能夠過得去,甚至是得過且過。(2)學習動機層次不高。不少職校生對學習的認知內驅力不足,對學習提不起內在的興趣,學習的實用化傾向十分明顯,過分追求學習上的急功近利和“短平快”,對學習文。(3)學習方法不當,學習習慣不良。不少職校生在初中階段就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知道怎樣學更科學、更有效,沒有掌握基本的學習策略,因為不會學因而學不好,由學不好到不愿意學,最后發展到厭學、逃學。
二、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的情感心理問題
一般認為,情緒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的一種反映,是客觀現實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產生的體驗。職校生的內心世界是五彩繽紛、各具特色的,而情緒情感最能體現他們內心世界的豐富多彩和復雜多變。
情緒不穩定,情緒自控能力較弱。處于青年初期的職校生具有明顯的情緒兩極性,比少年期更為突出,容易出現高強度的興奮、激動,或是極端的憤怒、悲觀。他們的情緒變化很快,常常是稍遇刺激,即刻爆發,出現偏激情緒和極端的行為方式,沖動性強,理智性差。在日常生活中,不少職校生情緒躁動不安,動不動就想哭,大叫大喊或摔砸東西,與同學、朋友爭論起來面紅耳赤,甚至發生激烈的爭執。
三、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的人際心理問題
(1)社會性交往萎縮。在初中階段,由于學習成績的不理想,自然在以學業好壞為標志的學校、社會里,職校生就是笨孩子、傻學生,座位是在教室的后排,上課沒有被提問的機會,根本沒有參加學習競賽的可能,有些老師和同學都懶得與他們打交道,一些家長甚至不允許自己的孩子與職校生來往相處。進入職業學校后,一些職校生對正常的社會交往仍然心存疑慮,總是怕這怕那,尤其是擔心別人會瞧不起自己,因而不愿意與過去熟悉的人打交道,不愿意暴露自己職校生的身份,有意回避正常的社會性交往,甚至希望自己與世隔絕。(2)異性交往上的行為偏差。隨著性意識的覺醒,職校生已經逐步度過了異性疏遠期,而走進了異性接近期。他們渴望與異性多接觸交往,和異性談話交流會覺得十分高興,和異性在一起活動感到特別興奮、愉快。他們渴望有能夠親近的異性朋友,希望建立良好的異性交往關系。由于情感的沖動性,不少職校生分不清友誼和愛情的界限,不能理智對待自己朦朧的情愫,過早地追求所謂的愛情,因而職校生早戀現象比較普遍,由此而引發的職校生品德心理問題和性行為過錯等違紀現象比較多見。 (3)師生間交往缺乏信任感。由于初中階段不良的師生關系,經常被老師忽視、排斥、指責,一些職校生對職業學校的老師自然會有一種條件反射式的疏離感或壓抑感,擔心老師會向家長告狀,懷疑老師會與自己有意過不去,想與老師親近但又怕受到冷落。(4)代際交往的隔閡明顯。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代際沖突是一種必然的現象。而在現代社會轉型期,所謂的“代溝”、“代差”問題更為明顯和突出。不少職校生與父母之間的溝通交流比較困難,經常埋怨父母不理解、不尊重自己,輕視父母的存在和價值,與父母的矛盾沖突不斷,甚至可能產生嚴重的行為沖突。
職校生是一個不容忽視、不可小視的社會群體,應該是富有活力、充滿朝氣的青年群體,也必定是未來社會發展進步和城鄉建設的生力軍。2002年8月,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明確提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要“加強文化基礎教育、職業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專業技能、鉆研精神、務實精神、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心理教育在職業學校素質教育體系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可以說是素質教育的基礎、核心和中介。職業學校心理教育應該如何做?教育部頒發的《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1999年)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02)年等文件中有明確具體的指導性要求?,F在最為關鍵、最為迫切的是,職業學校要高度重視心理教育,科學實施,積極探索,整體推進,狠抓落實,提升水平,創建特色,努力開拓心理教育的新境界,把職業學校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