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園園
摘 要:新穎而又個性化的微課促進了課堂教學的變革,增強了課堂教學實效。微課與傳統的視頻教學相比能突出重點,時間短、收效高,可實現移動化學習。為此,教師要巧用微課,優化初中生物教學,構建高效課堂。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 微課 應用途徑 優化教學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授課方式,受到了教師和學生的一致認可。相比傳統的視頻教學,微課的特點更加突出,優勢更大,其主要表現是:主題明確且具針對性;短小精悍,利于傳播;資源容量小,方便移動學習。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在準確理解微課的基礎上,發揮微課的優勢,制作并巧用微課,達到優化生物教學,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一、巧用微課,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興趣對于初中生學習生物非常重要。只有感興趣,學生才會主動參與課堂,其學習的動力才會更強。為了創新生物課堂導入,增強導入實效,教師可以利用新穎的微課來創設教學情境,引出學習的內容,從而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帶動起來。實踐證明,短小精悍的微課能夠瞬間吸引學生的關注。為此,教師要結合生物教材內容制作微課,創設情境,引出問題,激發學生思考。
例如,在學習蘇科版八年級生物“我國特有的珍稀生物”一課內容時,教師巧用微課導入新課,成功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各種常見的生物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但我國特有的珍稀生物,學生卻難得一見。因此,教師可把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制作成微課,把收集的各種特有珍稀生物(娃娃魚、白鰭豚、金絲猴、揚子鱷等)的相關資料作為微課內容,一一呈現給學生,再給圖片配上簡短的介紹,引導學生初步感知這些生物,增強學生保護生物的意識。緊接著,教師引出與特有珍稀生物相關的問題,進一步引發學生思考。師:“你認為導致這些物種成為特有珍稀生物的原因是什么?我們人類應該如何保護這些生物?”微課呈現結束后,學生學習生物的濃厚興趣就被激發出來了。學生能夠自覺地交流這些情境問題,從而活躍了課堂氛圍。
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利用微課引出了特有珍稀生物的學習,以圖片情境刺激學生視覺,再通過設計情境問題來引發學生思考,從而收獲良好的教學指導。
二、巧用微課,突破難點,增強實效
生物課程中有很多微觀領域的內容。教師往往難以用語言講述清楚,如細胞的分化和分裂、人體內物質的運輸等。教師可以制作微課,以微課形式向學生展示具體的內容,引導學生更直觀地感知。在制作微課時,可以為展示的內容配上一定的解說,讓學生更快地理解知識,突破重點和難點問題。
例如,在學習蘇科版七年級生物“人體內物質的運輸——血液”一課內容時,教師巧用微課突破難點,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對于血細胞的種類以及它們各自的形態和特點,教師難以用語言表述清楚,但教師可以借助微課形式展現顯微鏡下的血細胞的種類,清晰地把血細胞的知識呈現出來。學生通過觀看微課,很快就認識了血細胞中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通過微課的放大形式,學生也能在觀察中總結其各自的特點,如紅細胞:紅色,量最多,圓餅狀;白細胞:最大,并且有細胞核;血小板:最小,沒有細胞核。對于知識吸收較慢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課后時間繼續觀看微課,以進一步強化所學知識。
在這個教學實例中,教師巧用微課,把血細胞的特點以直觀、清晰的方式呈現出來。師生間的良好互動,有助于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紅細胞的形態與功能的關系、血小板的功能等,從而強化學生對知識內容的掌握,增強教學實效。
三、巧用微課,演示實驗,促進吸收
生物教學以實驗為基礎,是離不開生物實驗學習的。但有時生物教學實驗會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如設備、條件、效果、時間等),出現教師無法演示,或學生無法操作,或沒有時間操作實驗等問題。這些限制導致了生物實驗教學效果不佳,很多學生無法深刻地理解相關的生物內容。此時,教師可以巧用微課,把現實中難以操作的實驗以動態形式呈現出來,彌補實驗操作的不足,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
例如,在學習蘇科版八年級生物“植物的生長發育”一課內容時,教師巧用微課,演示了“種子萌發需要的外界條件”這一實驗過程,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由于探究種子萌發需要的外界條件要持續一周才會有效果,學生每天必須定時觀察、記錄,需要投入一定的時間。因此,教師可以把這一實驗設計成微課,向學生清晰地展示一周中種子的萌發情況,讓學生直觀地看到這一實驗過程,并形成對照組。學生在看完微課后,再進行討論,形成結論。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優化實驗設計,提出自己的想法。
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巧用微課形式,完成了實驗周期較長的實驗,從而提高了生物教學效率。在演示實驗后,教師再引導學生討論,從更深的角度讓學生理解實驗,得出結論。
四、巧用微課,引出問題,激發思維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還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微課形式輔助生物教學時,教師在播放完微課內容后,可以從中挑選出有價值的內容,設計成問題,以此引導學生討論,在討論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看”給予學生直觀的生物內容,“說”則引導學生圍繞微視頻資源表達自己的看法,深化對生物知識的理解,使學生更自主地參與到生物課堂學習中。
例如,在學習蘇科版七年級生物“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吸收”一課內容時,教師巧用微課,引出問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思維。為了讓學生更清楚地看到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過程,教師把這一節課內容設計成了微視頻形式,以微課方式呈現,學生觀看完后,再提出相關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淀粉、蛋白質、脂肪分別在哪里開始消化?它們分別在哪里被徹底消化?它們最終分別被分解成什么物質?教師設計的問題與微課內容緊密相連,便于學生結合微課內容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識。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反復播放微視頻,方便學生在不懂時能及時觀看到相關的知識,學生在持續觀看和思考中能較全面地理解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問題。最后,教師再抽取學生回答問題,以了解學生的疑惑及討論情況。
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以微課引發課堂互動,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讓生物課堂在學生的互動討論中愈發精彩。
五、巧用微課,在線練習,鞏固理解
微課短小精悍,所占用的內存也比傳統的視頻要小。所以,學生課后在家里可以把微課下載到電腦、手機客戶端、iPad等,以便隨時隨地觀看,突破學習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在生物學習中,練習是鞏固所學知識的重要手段。為了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巧用微課,設計在線練習,促進學生鞏固知識。
例如,在學習蘇科版七年級生物“生物生存的環境”一課內容時,教師巧用微課,鞏固了本節課的重點知識,再呈現相關練習,引導學生完成,取得很好的練習效果。教師制作了與本課重點知識相關的微視頻,如各種生物生存的環境,然后在微課中引出相關的討論練習:生物生存需要環境嗎?請舉例說明;請說出兩種生物,并說一說它們的生活環境;請根據你所學習的生物知識,總結生物的生存環境,并說出理由。教師可以利用創建班級論壇,或建立QQ群等方式,引導學生在遇到不懂的問題時可以與其他學生互動交流來完成。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問題的基礎上再進行交流。學生可以在論壇中上傳自己的練習答案,以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這種練習模式與傳統的練習有很大區別,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厚了,學習效率在練習中也得到了明顯提高。
總之,微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屬于較新的領域,還需要教師不斷地探索與實踐。教師要掌握微課的制作方式,還要巧用微課,巧設微課,優化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波.例談微課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生物教學,2014(4).
[2]陳潔.微課以及微課程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