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花
摘要: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制約,我國部分高中化學教師沿用單一、枯燥的教學方法,導致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質量低下。而新課標的推出對高中化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教學目標到教學方法都將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學習能力進行調整與改革。本文中筆者以高中化學教學作為研究對象,探究了在新課標的背景之下高中化學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新課標 高中化學教學 策略研究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030
就目前高中課程設置而言,化學是重要的基礎課程,它與我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化學課程的教學質量不僅關系到學生的綜合成績,也關系到學生的日常生活。隨著新課標的推出,高中化學教學要從傳統的教育模式向素質化的教育模式轉變,利用不斷創新和完善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提高高中化學教學質量。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化學實驗是組成化學教學的重要部分,也是學生最為感興趣的教學內容之一。通過化學實驗,學生不僅可以體會到化學學習的趣味性,也能夠在化學試驗中提高觀察力,學習到相關的知識。化學實驗能夠生動展現出物質之間產生化學作用的現象,且緊扣我們的日常生活,讓學生感受到物質世界的神奇之處,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學生認識世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比如,鎂條燃燒試驗,教師在空氣中點燃鎂條,鎂條發出耀眼的白光,并釋放出大量的熱,最后生成了一種白色的固體——氧化鎂。這種試驗具有操作簡單的特點,在晚上進行效果更加明顯,鎂條在燃燒過程中通過與空氣的化學作用產生的白光反應能夠成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此外,銅與濃硫酸反應的試驗也如此,經過了加熱處理,試管中的品紅溶液褪色,或者試管中的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將反應后的溶液倒入盛有水的燒杯之中,溶液由黑色變成藍色。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變黑的物質被濃硫酸氧化生成了氧化銅,而氧化銅與沖稀的硫酸反應生成了無水硫酸銅溶液,這個化學實驗是從“綠色化學”及尾氣問題的處理角度命名的,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同時,這種物質的變色現象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還能夠調動學生對于化學的學習興趣。
二、注重合作學習
化學學科是一門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而由于學生之間性格、學習能力的差異,以至于很多問題無法由學生單獨解決,因此,在化學學習過程中展開小組合作是極為必要的一種學習方式。尤其是在化學實驗當中需要依靠團隊合作,小組通過分工與合作的方式完成實驗教學,并且通過討論和交流得出結論。例如,氨氣的實驗室制法,部分學生負責化學器材的裝置,部分學生負責氣體收集工作,部分學生負責驗滿工作,只有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才能夠熟練掌握氨氣的制作方法和制作過程,在全員積極參與實驗過程的前提下,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
三、創新教學手段
想要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方法的選擇顯得尤為必要。隨著新課標的推出,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高中化學教學的實際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只有不斷創新與完善教學手段,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化學課堂只是一味地注重講解課本上的疑難問題,學生通過對化學公式的死記硬背來應付隨之而來的考試。而教學手段的創新要求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的基礎上,注重其實效性,這就要求我們在化學教學中正確發揮實驗教學的作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是將理論轉變為實際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將所學知識帶入到生活中,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因此,為了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教師在講解化學原理的同時如果配以相應的化學實驗,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化學原理的理解,還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化學作用的現象。只有將教學內容與實驗教學充分結合,才能夠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以及動手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四、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新課改背景下對高中化學教學提出的要求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目前我國高中化學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首先,在課堂中提出引發學生思考的問題,再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大膽猜測、大膽假設,最后通過實驗證明猜測的正確性。這樣一來,學生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了自我學習能力以及動手能力。不僅如此,在學生帶著問題去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學生的創新意識已經逐步被喚醒,創新思維已經逐步形成,學生利用自己豐富的想象能力,通過已經掌握的知識和經驗,開拓了創新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作為一個輔助性的角色,應該通過對學生的正確引導以及適當鼓勵,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學習氣氛,讓學生在愉悅的學習環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提高自身的創新思維能力。
五、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動能性
對于學生學習自主能動性的培養,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以及學習成果的重要手段。在高中化學教學當中,和諧而平等的師生關系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通過對學生的引導為學生留下更多思考和探究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實驗當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套供實驗使用的化學工具,學生結合所學知識自己設計實驗方案,并且進行實驗驗證,最后讓學生通過成功或者失敗的實驗進行反思與總結。只有讓學生自主完成各個教學環節,才能夠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對于知識的歸納總結,對于實驗結果的反思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背景之下,想要提高高中化學的教學質量,就需要從教學手段、教學目的以及實驗教學等幾個方面入手,對教學策略進行改革和創新。只有通過對學生學習積極性、自主能動性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才能夠為我國高中化學教學成果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彭亞玲.對新課標下高中化學教學的探討[J].學周刊,2012(35):27.
[2]周福平.新課標下高中化學教學設計的策略與實踐初探[A].中國化學會.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16分會場摘要集[C].中國化學會,2012(1).
[3]羅福勇.淺析新課標下高中化學的教學策略[J].新課程學習:中,2011(8):14.
[4]謝毅銘.新課標下高中化學有效教學策略[J].新課程學習:中,2015(3):43.
[5]黃巍巍.新課改下高中化學教學策略的探索[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9):81-82.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