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高娃
摘要:隨著課程的改革,小學階段的語文教育越來越注重讀寫和交際能力,寫作是小學階段教育中最為關鍵的一環,小學生的寫作對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乃至語文素質的提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無可否認,即使小學的寫作教學在不斷地改革和發展,但是其中仍然存在著低效和無序的問題,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本文在目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現狀的基礎之上,探究目前小學寫作教育存在的問題,并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最后提出提升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質量的幾點建議,希望對小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提升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 寫作教學 教學策略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084
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應該掌握的基本的語文技能,寫作衡量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所以寫作也是衡量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重要標志。學生通過寫作的練習,能夠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達到提升自己德形、啟迪智慧、提升美感等目的。在長期的教學中,很多教師發現,小學生的寫作教學,尤其是中高年級的寫作教學,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學生普遍認為寫作難,對寫作不感興趣,教師在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判的時候,發現學生的很多句子都是仿寫其他課文里的,寫出來的作文“假、大、空”,并不是抒發的自己的真情實感。
一、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目標和意義
(一)小學寫作教學的目標
總的來說,作文的教學目標與語文教學的總目標是相輔相成的,同時,寫作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為了提升小學生的寫作水平。我國教育部在2011年修訂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能根據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發展書面語言運用能力。”此標準明確了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目標,要求小學生在寫作時既要有一定的語法技巧,又要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二)小學寫作教學的意義
在小學階段,學生寫作就是使用漢字來表述事物或者發生的事件,是表達自己真情實感的過程。總的來說,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有著三方面的重要意義:第一,它有助于提升學生基礎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表述語言的嚴密性、準確性和簡潔性;第二,它有助于小學生智力能力的發展,寫作是一個綜合的過程,從文章的構思開始到整個作文的完成,學生需要利用多種修辭手法以及概括、比較、觀察、想象等諸多方法,有利于學生智力的提升;最后,它能夠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行,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始終要求自己客觀地描述事物,去贊揚真善美、鞭撻假惡丑,形成坦蕩的胸懷、積極向上的情感,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小學語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
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在進行寫作教學時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一)缺乏寫作興趣
“對學生最好的刺激是學生對所學材料的興趣”,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對于寫作普遍缺乏興趣,又由于寫作部分在講解時較為單調,理論性強,有的學生在聽課時昏昏欲睡,很多學生希望作文學習應該像趣味課堂一樣才好。
(二)缺乏素材的積累
小學生由于處在特殊的年齡段,自我約束力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不足,學生普遍沒有積累足夠的寫作素材,以至于在真正寫作的時候肚子里沒有“墨水”。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發現學生缺乏作文素材的積累,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缺乏生活細節的積累,小學階段的作文應該與生活緊密相連,但是目前小學生的課業負擔較重,加之現代城市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匱乏,學生的自由時間很多用于上補習班或者觀看節目,很少真正地體驗生活,記錄生活;第二,學生缺乏觀察的積累,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少用心地去體會、總結一件事,在日常的教學中很容易出現即使描述最常見的事物,學生也無從下手,例如,在寫《我的教師》這篇作文的時候,學生雖和教師朝夕相處,但是不知如何表達;除此之外,學生還缺乏閱讀的積累和寫作的練筆。
(三)缺乏真情實感
缺乏真情實感是小學寫作中出現的最為普遍和最為嚴峻的問題,小學階段的寫作對于語法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是要求學生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但是,目前小學生的寫作表達呈現出的是機械化和模式化的現象,“假、大、空”的現象較為嚴重,學生在寫作中存在應付了事的心理,有時候生搬硬套自己背誦的語段,語言生澀。
三、提升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教學策略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利用一定的教學手段,讓學生減輕對于寫作的畏懼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喜愛寫作。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使用以下教學策略:第一,在進行不同文體寫作教學初期,教師減小初期的難度,讓寫作的難度呈現出螺旋上升的趨勢,其中對于學生要多加鼓勵;其次,在進行寫作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創設一定的情形或者進行情景的模擬,從而引發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觸動學生的心靈,讓學生自己想去表達,不由自主地進入寫作狀態。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多種情境,諸如,藝術情境、生活情境或者事物情境。
(二)指導學生積累素材
在進行寫作教學時,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素材的積累,也要利用各種機會擴寬學生的知識面,引導學生積極地接近自然,體驗生活。例如,在春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踏春,尋找春天的“腳步”,讓學生感受春天的氣息。在描寫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如何進行事物的描寫,掌握描寫的技巧。同時,在日常的教學中,要拿出一定的時間進行閱讀,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加寫作素材的積累。
(三)引導學生抒發自己的情感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自主地思考問題,注重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在實際的教學中,這是重點,也是難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使用適當的方法引導。
在小學階段,寫作教學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教學的難點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進行素材的積累,引導學生抒發自己的情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帶領學生感受自然,激發寫作靈感,并給學生自由閱讀的時間進行素材的積累,鼓勵學生抒發自己的感情。
參考文獻:
[1]鄧天華.小學作文教學有效性策略的探究[J].讀與寫雜志,2012(11).
[2]毛文生.對當前小學中高年級語文讀寫教學的幾點探究[J].教師,2011(33):69.
[3]鐘紫藝.高年級作文教學之淺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3(9).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