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航
摘要:第二課堂作為第一課堂有益的補充,在高校教育方面普遍存在一些問題。本文通過總結歸納了高校第二課堂教育建設現狀,設計了高校第二課堂教育的主要活動內容,為構建第二課堂教育體系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論基礎。
關鍵詞:高校;第二課堂;教學設計;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3-0145-02
第二課堂是指課堂教學(即第一課堂)以外的一切傳授知識、培養能力、鍛造人格的活動,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第二課堂作為第一課堂的拓展和延伸,對第一課堂教學內容進行了有益的補充,為學生的個性培養和能力發展提供了一系列的渠道和平臺。第二課堂有助于實現教學中師生的互動,引導師生共同參與,提高了他們的積極性,同時,學生們也可以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通過這樣的延伸,讓學生表達、溝通和組織能力得到提高。本文在探究了高校第二課堂現狀的基礎上,設計了高校第二課堂教育的主要內容,為構建第二課堂教育體系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論基礎。
一、高校第二課堂教育現狀探究
(一)第二課堂缺乏計劃性,不能與第一課堂很好的結合
第一課堂側重于學生智力的開發,而第二課堂則主要完成非智力開發。這種非智力因素,是決定學生未來走向社會進行職業規劃的關鍵因素。第二課堂有如下特色:課堂活動多樣且內容豐富;課堂時間比較靈活;學生參與性較強,具有學生群眾性。課堂活動內容包括科技、文化、娛樂、體育和各類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這樣的教學可以充分挖掘學生們的綜合素質,提高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和人文素養。但是,多數高校都無視或忽視第二課堂所產生的作用和效果,認識度較低。普遍存在著盲目計劃、隨意計劃的現象,而且教育計劃也缺少穩定性和連續性。最后,還有些學校根本沒有把第二課堂納入教學計劃中,沒有從全局考慮,只是針對第一課堂智力方面的教學,與第二課堂的時間有很大的沖突,致使出現教學與被教學間的矛盾,學生無法合理規劃學學習時間和參與活動的時間,這是學校規劃設計存在的嚴重問題,應該增加一些計劃性和可行性,使第二課堂的優點真正落到實處。
(二)第二課堂教學設計、師資力量和資金投入不足
部分工科院校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忽略了第二課堂對學生們的有利影響,多表現為,不重視、不組織、資金投入少、缺少專業人員和設備、活動少或開展艱難等一系列的問題。另一方面,第二課堂的“可持續發展”都是不容忽視的,如活動設計方案、如何考核評比,也存在因為經費支持不足的現象導致很多科技活動“夭折”的現象。
(三)制定第二課堂活動有效的管理機制
多數院校存在著缺少對第二課堂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使其處于較松散的運行情況,缺少對學生有效的組織和管理方式。高校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的自由度較大,活動缺乏系統性、規范性的管理手段與管理機制,活動的目的性和科學性不強,建立健全學生參與的活動中有效的評價標準。此外,應該增加有利于提高和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活動,了解是什么樣的活動更適合學生參加,這些很少有人去思考。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沒有建立跟蹤、調查與反饋等后續相關機制,即沒有建立大學生創新能力的評價體系。整體而言,第二課堂活動沒有形成完整體系,較為松散,缺乏有效管理機制。
二、高校第二課堂的探究與設計
本文將整個大學可以分為三階段,設計了高校第二課堂教育的主要內容,為構建第二課堂教育體系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論基礎:(1)適應期(大一)見表1;(2)發展期(大二~大三)見表2;(3)收獲期(大四)見表3。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應加強第二課堂教育活動的價值,加大資金投入和師資力量,構建第二課堂創新成才的良好外部環境。通過建立大學活動中心和大學心理健康中心,實現軟硬件雙著陸,提高大學課堂教育活動“可持續發展”。此外,通過建立大學生創新能力評價體系,激發大學生創新成才的內在動力,這是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與根本保證。
參考文獻:
[1]魏培徵,等.高校第二課堂與大學生創新素質培養的關系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
[2]李華.大學生第二課堂素質教育體系的理論與實踐探索[J].重慶大學學,2001.
[3]北京地區高等院校第二課堂教育與人才培養研究[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