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沙
摘 要:該文從分析渝商精神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角度出發,結合重慶地方特色,對重慶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進行有益探索,分析渝商精神的內涵及其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價值取向的影響。本文認為渝商精神核心是“重信重義、自強不息”,表現出敢闖敢做、開拓創新、吃苦耐勞、特別能抱團的精神特性,在此精神引領下重慶地方高校開展具有鮮明區域文化底蘊的創新創業教育的價值取向表現在:一是促進高校學生自我實現的價值;二是促進每個人自由全面發展的社會價值。在此基礎上,初探符合重慶實際,具有一定特色的重慶高校創新創業的知識結構和教育模式,為重慶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渝商精神 創新創業教育 價值取向 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8(a)-0163-02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也是擴大就業的有力支撐和發展分享經濟的重要推手。“創新創業教育”也成為了近年來教育領域的新概念,它是指以創新創業精神為引領,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同時,創新創業教育必須有一定的文化基礎,需要體現地方特色,本土化實踐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本文擬從渝商精神出發,探討重慶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價值取向和實施策略。
1 渝商精神引領下重慶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價值取向
“創新創業教育”這一概念表達著一種與時代精神相吻合,與地域經濟發展需要相適應的新理念。在重慶山城的土地上,培育出開拓和創新的“渝商精神”,創造了享譽海內外的“渝商文化”,在重慶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1.1 渝商精神的特性分析
在中國的經濟版圖上,曾活躍著浙商、粵商、蘇商、徽商、魯商、晉商、秦商、京商等八大商幫,各有特點。渝商作為一個新興的商人群體,直轄之后,其發展規模和速度非同一般,不少人成為《福布斯》、《財富》等世界經濟名榜的上榜人物,成為代表重慶城市的新名片。而今渝商們所及的領域已經逐漸多元化、集群化。不少渝商創建了屬于自己的品牌文化,企業成功上市,更將精準的眼光瞄向了中國這個大市場,以迅猛之勢狂掃中國市場。渝商的魅力究竟在里,為何在強手如云的商幫中異軍突起、譽滿中國。就在于自古以來渝商“重信重義、自強不息”的精神品性,以及這種文化融入渝商血脈所形成的敢闖敢做、吃苦耐勞、特別能抱團的渝商創新創業精神。這種精神與創新創業教育在價值層面有很高的契合度。
1.2 重慶地方高校開展具有鮮明區域文化底蘊的創新創業教育的價值取向
渝商精神的核心“重信重義、自強不息”,以及其表現出來的敢闖敢做、開拓創新、吃苦耐勞、特別能抱團,能夠理清在重慶地方高校開展具有鮮明區域文化底蘊的創新創業教育的價值取向表現在:
一是促進高校學生自我實現的價值。創新創業教育區別與一般的教育,就在于它的終極目標直接定位在幫助創業者最大限度地實現自我價值,其首先應當是關于意識、精神和心靈的教育,因此,其首要任務就是要喚醒潛在創業者的創業意識,使他們在自我意識的覺醒中積極而自覺地去認識和體驗,在探索與實踐中充分發揮個體的創造力。渝商精神對重慶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來說就是最重要的創新創業環境熏陶,而眾多渝商成功創業的經歷對高校學生的創業也是一種激勵,對于促進重慶高校以實現自我實現為價值取向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具有現實和深遠的意義。
二是促進每個人自由全面發展的社會價值。就社會的整體目標而言,相對于就業,創業具有更為優先的價值順序。目前,中國經濟增長方式正向“創新驅動”轉變。“創新驅動”取決于前赴后繼的“知識型創業者”和此起彼伏的“知識型創業”,“創業不是純粹的私人活動”。這些都與渝商敢于創新的精神品質一脈相承,這種精神貫穿于各項制度、滲透到市場創新、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等方面。在此基礎上,眼光放遠看、放外看,經過反復推敲、深思熟慮、長期醞釀,逐步形成一種新的思想、新的觀念、新的構思,使創新思維結出豐碩的創業成果。創新創業的核心理念就是讓一個人的潛在能力得到無限挖掘,它不但是創業者的實現方式,更是每個人自我實現的必要條件。
2 基于創新創業實現的重慶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施初探
2.1 創新創業教育的知識結構分析
渝商精神所昭示創新創業者應當具備的知識結構應當包括聯想能力、對潛在利潤的敏感能力和運用制度知識的能力三方面。首先是聯想能力。傳統教育模式以學生的“被動”接受,培養出來的很多學生缺乏創新意識,想象力不足,實踐能力較差。創業的經濟學實質是創新,應該說成功企業家都是專門從事創新工作的人,比如重慶摩托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有較高的地位,就是像尹明善這樣的企業家敢于善于創新。創新在于“真正的創造者是聯想”,這并非普通的“聯想”,是對“自我意識的真切判斷”。其次是對潛在利潤的敏感能力。雖然人人可聯想,處處可創新, 但是,創業者的聯想總是有其特定范圍,它發生在知識經濟領域,只能靠創業者對市場的“嗅覺”,靠他對新的“知識品”在市場上千百萬個主體中能否獲得“主體間性”的衡量,靠他對多數社會成員對新的“知識品”表達價值判斷的憧憬。三是運用制度知識的能力。制度經濟學早就把制度的運用與創新看作與技術和資本同樣重要的事情。一個具有聯想能力和對潛在利潤敏感能力的創業者,需要具備將他的創業方案落實的能力。在具有同樣競爭力的創新方案背后的較量,是創業者對制度知識的掌握和運用。
2.2 重慶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初探
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各個方面。創新創業教育意在培養創新創業人才,這樣就需要一個系統的、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渝商精神引領下,構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應該做到以下幾點:一是開設創新創業課程,建立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的建立應該是使學生在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進行一些企業管理、經濟學、金融等相關的學習,進行全面的知識拓展。此外,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應當與專業課程體系接軌,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而不是相互脫節、毫無聯系。二是構建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創新創業教育不僅要掌握理論知識,更注重實踐能力,因此,高校應該主動與重慶企業聯合,為學生提供各種實踐平臺以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三是加強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高校可運用眾多渝商的成功案例,豐富師資隊伍的創新意識和創業實踐經驗,強化其創業實踐能力,為教師到企業中學習鍛煉提供各種機會,出臺鼓勵教師參與創業實踐的各種優惠政策,對聘請的兼職創業教育教師進行創業理論知識培訓,逐漸建立創業教育教師團隊,促進創業教育的成長,進一步解決創業教師不足的問題。三是建立合理的創新創業效果評估機制。高校除了建立教育體系,對于創新創業學生的培養應建立一套自我評估機制,使學生對自己有個清晰的認識,才能夠找到目標繼續前行。四是加強與渝商各界的合作。高校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離不開重慶企業的大力支持,校企合作可以為學生搭建穩定的實踐平臺。企業也可為學校輸送成功的企業家及一些優秀的創業人士,為學生進行講座、指導實踐。
總之,創新創業教育目前在我國還處于摸索階段,在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教育理念滯后、缺少創新創業環境等多方面的問題。而創新創業教育的區域特色也非常明顯,它的土壤根植于當地創新創業氛圍與文化底蘊。因此,重慶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以渝商精神為引領,構建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最終實現高校學生的自我價值和每個人全面自由發展的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 梅偉惠,徐小洲.中國高校創業教育的發展難題與策略[J].教育研究,2009(4):67-72.
[2] 劉東菊.開展創業教育,構建大學生創業人才培養模式[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7(2):67-70.
[3] 李天明.渝商精神:深入文化深度[N].廣安日報,2008,1(20):1.
[4] 白勇.渝商投資熱衷抱團[N].中華工商時報,2013,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