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景華
摘 要:近年我國的教育體制深入改革完善,各級教育工作人員都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堅持創新和完善目前的教育教學手段。在新課改的目的要求下,老師應運用科學的辦法加大初中物理課外小實驗的推廣力度,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自主性。對于初中物理小實驗的推廣提出了具體辦法。
關鍵詞:初中;物理;小實驗;辦法;技巧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推廣小實驗教學方法是現代化教學實踐的總結結論。初中生通過親自動手實驗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從實驗中學會了思考和探索,學習了新的理論內容。老師應該深刻地認識到物理小實驗對于學生所帶來的積極性影響,加大其推廣實施力度。
一、合理利用教材中的課外活動探索
物理是一門研究實踐性科學的課程,其學習過程中含有很高的趣味性。課外探索活動的內容豐富,課外活動形式多,包括了課外的手工小制作,例如制作小電燈、手電筒等。實際狀況分析研究,老師可以對于教材包含的課外活動探索內容進行充分的利用,增加學生的業余生活興趣,鍛煉初中生的實際動手操作水平,幫助學生培養了學習興趣,提高了自主性。另一方面這是素質教育的主要表現形式,學生可以學以致用,將課堂內的單純的理論知識進行了結合運用,在進行課外小實驗的過程中老師要給學生多多的引導和指示。不同學生的生長環境不同,接觸到的人群不同,養成了不同的性格,初中生要求自由空間,愛好也不相同,老師在進行相關的任務安排時要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結合不同個體的實際情況安排不同的實驗內容。
二、把握課外小實驗的設計原則
初中的課堂教學中也會適當地安排學生進行相關的教學實驗,但是其做實驗的時間比較固定,所用器材由學校提供,專業性較高的同時局限性較大,課外小實驗可以擺脫這些束縛因素,更加關注學生本身的興趣和愛好。老師在布置課外小實驗的任務時要有一定的原則,首先注意實驗的開放性和趣味性,其次,關注實驗的科學性和針對性原則。比如,在進行了光學現象學習以后,老師安排學生課后開展趣味實驗,借助玻璃的器皿、鹽水等進行海市蜃樓的表演實驗等。老師安排的實驗要吸引學生的動手興趣,保證材料來源的方便,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過程,學生可以借助身邊的材料進行實驗,同時保證實驗與科學的結合,讓實驗有針對性,學生可以從中領悟到物理的神奇,感受到知識的力量。
三、探究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結合
現在的教育教學目標改變了以往單一的思想,越來越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老師必須將教學的具體知識內容和實際教學目標相配合,在物理教學中,推廣研究性學習和探究性教學的配合。大力支持學生進行自主性課外小實驗學習,老師加大課外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提高初中生能力培養的重視度,一方面教會初中生理論知識結構體系,一方面幫助學生養成自主思維發現問題,進一步地解決問題,老師在這個過程中起到帶領引導的作用。在學生的角度進行分析發現,探究性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專業的知識水平技能,老師給予適當的回饋和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進行研究,將學和問兩者更好的配合,幫助自己形成了獨特的思維方法和自身的知識網絡體系。比如,在學習凸透鏡成像規律這節課的時候,老師就可以安排學生進行相關的課外小實驗。首先老師對于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了解,跟學生交流,了解不同學生之間的性格等方面差異,掌握學生以往的表現,了解學生以前的學習成績,對于這些基本情況進行綜合的分析,適當地和學生進行語言交流,了解學生的志愿,然后進行合理的分組計劃,保證每個小組工作的協調性和互助性。實驗過程中需要的材料和儀器主要包括蠟燭、硬紙和凸透鏡,實驗的主要目標保證明確,首先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對于凸透鏡成像感興趣,自己動手接觸科學,在此基礎上實現自我的思維,學生自己設計具體的實驗方案。具體的實驗過程中,學生要對于凸透鏡的焦距進行測量,學生可以自己開發思維,思考怎樣以最簡單有效的方法進行實驗,以便測量出凸透鏡的焦距,面對實驗中儀器高度不一致的問題及時的調整,具體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分析,保證實驗成像位置的正確方向,將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和自己的解決方法進行記錄,對于實驗結果準確的記錄,保證實驗的順利完成。當學生回歸到課堂上的時候,老師帶領學生進行凸透鏡成像實驗總結,小組之間交流實驗過程,檢驗實驗結果,這樣學生對于凸透鏡成像必然記憶深刻,了解更加透徹,每一個學生都覺得實驗生動有趣,學到了很多的知識。這樣靈活多變的學習方式調動了學生的積極參與性,必然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教學水平,改變以往教學水平停滯不前的狀況。
四、個性化探究能力培養
課外小實驗教學必須是在學生的個性化分析基礎上進行,老師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學習內容進行分析,結合不同個體的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將理論知識和實際情況綜合運用。初中生剛剛開始物理課程的學習,其本身的好奇心強烈,具有自己年齡段所特有的性格特征,喜歡新鮮的事物,老師必須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特性,讓初中生多多接觸課外實驗活動,開闊自己的眼界,使學生對于物理知識世界感到神奇,讓其自己愿意加入到物理學習中去,課外小實驗教學還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進行課外小實驗過程中,必須遵循由簡單到復雜,由表面到實質的步驟一點一點地進行,一步一步地學習物理專業知識,同時培養能力,兩個方面同步進行,循序漸進。例如,在學生學習聲波相關知識內容的時候,老師結合每節課程的教學大綱,可以讓學生在業余時間內進行簡單的話筒制作,比如將兩個礦泉水瓶子切割,留下兩個瓶子的底部進行鉆孔,用銅線穿過小孔將兩個瓶子底部進行連接,整體制作成為簡單的話筒模型。老師對學生進行引導,然后布置這種類似的科學小實驗,讓學生課后完成。為了提高學生的實驗積極性,老師可以進行相關的評比,對于實驗完成比較好的學生進行獎勵。對于實驗能力水平相對較弱的學生給予積極的鼓勵。實驗過后,老師可以進行總結分析。將實驗包含的知識點進行進一步的講解,這樣保證加深了學生的印象。
總而言之,現今的初中物理教育過程中必須將課外小實驗和課堂內容統一配合,合理利用教材中的課外活動探索,把握課外小實驗的設計原則,老師將探究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相互融合,多多地注重初中生個性化探究能力培養,家長和學校共同合作,努力改變初中物理教學水平停滯不前的現狀,幫助學生不斷進步,為將來的物理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