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建
摘 要:設問教學是從學生的認知能力出發,結合教材,輔以課外資源,在課堂中層層設問的教學方法。在高中地理課堂中,設問教學法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就如何在高中地理課堂中開展設問教學展開探討。
關鍵詞:高中地理;地理課堂;設問教學
設問教學是一種較新穎的教學方式,否定了傳統課堂上教師演獨角戲的做法。教師應立足實踐,創新教學方法,通過教師對學生的不斷發問,從而使學生處于高度亢奮的狀態,注意力集中,學生有興趣地去主動學習,尋求答案,從而提高學習成績。
一、分散式設問法
分散式設問法主要從演繹的思路出發,給學生設定一個問題,引導學生往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從而形成縝密細致的思考能力。比如,在高中地理教學實踐中,我們在學全球分為七大洲、四大洋的時候,可以給學生布置從地理方面如何分析七大洲的概況。教師應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向思考,如,各大洲的地形地貌、氣候類型、水文資源等多個知識點。
二、連環式設問法
連環式設問,是為了學生能從更深的程度上理解知識,在一個知識點里,縱向發問,環環相扣,層層嵌套,使學生能夠充分理解。例如:(1)全球熱力環流形成了哪幾個風帶?(2)這些風帶分別發生在哪些緯度帶上?(3)這些風帶分別會對氣候造成哪些影響?(4)通過學習全球熱力環流系統,你是否能畫出示意圖?這種連貫的設問可以鍛煉學生連貫思考、深度思考的能力。
三、對比式設問法
對比式設問,能夠引導學生將多個相似的知識點區分開來而不至于弄混。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參考以下示例:
問題一:試分析北極形成大洋而南極是大陸的原因。
問題二:簡述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的區別。
以上兩個問題都是針對知識的相對性而提出的,教師可以以此為例,把易混的知識點單獨列出來設問,讓學生加強理解,加深印象,將這些知識理解到位。
四、開放式設問法
開放式設問,也即興趣式發問。教師可以就高中地理中有趣的地理現象舉例,并要求學生自主查詢資料,比如,通過對地理的學習,你怎樣看待奇妙的北緯30度現象?像此類的問題,都是帶有趣味性的師生探討。這種奇妙的地理現象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激發了學生的強烈求知欲,開發學生的創造力,也可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堂教學是整個教育環節最重要的,在課堂中進行設問教學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高中地理知識是十分有趣實用的,在其課堂上推行此種方法,以學生為主,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鍛煉學生比較全面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于春巖.在高中地理課堂開展設問教學的措施[J].理論前沿,2014(03):62.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