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雪濤
2008年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一所農村中學任教,至今參加工作已經7年了,今年的高考已經落下帷幕,至此帶了兩屆高三學生,同時擔當班主任工作,這段時間留給我的回憶很多,感觸頗深。
高中是很多學生心理、生理分化成熟的重要時期,而高考更是很多學生人生階段重要的轉折時期,作為他們的引路人,我覺得在這個過程中擔當很重,不敢馬虎。
我所帶的第一屆學生(2009-2012),由于當時剛畢業,在教學、班主任工作方面經驗不足,工作中存在很多疏漏。例如,在文化課學生與特長藝術生的態度上有很大的偏見,遇到獎學金之類的情況,總是第一時間想到了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而忽視了特長藝術生的感受,久而久之,這些學生與我的情感漸漸疏遠,平時也不怎么聽話了,導致班級管理的難度很大,最終在2012年的高考中全班學生的成績都不理想。
從2012年秋季開始,我又接了一屆高一的新生,看著他們稚嫩的表情,我不由地產生了很多想法,再不能走以前的老路了,思路要改,工作尤其是學生的思想工作一定要主動、積極,在這種態度下,我堅持了三年,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的高考成績公布后,我基本上完成了學校交給我的任務,學生、家長高興,我也很欣慰。
通過對這兩屆學生的對比,我得出以下啟示,與同仁分享。
一、從高一到高三始終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人的行為處世,思想在先,對于處在青春期的高中生來說也一樣。叛逆、反常、做事不考慮別人的感受正是這一時期學生的真實寫照,所以,做好每個學生的思想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二、用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學生
俗話說,手指有長短,更不用說人的智商、能力。每個學生他的思維、智商、情商各不相同,所以,我們在教育學生的時候就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學生、要求學生。如果刻意去做,就會使某些學生失去信心。所以,平等教育是一切教育活動的基礎。
每個學生都有他的特長,也都有自尊心,所以,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要不斷地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優勢,對于缺點較多的學生,要不斷地鼓勵、激勵,這樣所取得的效果才能達到最好。
三、重視與學生關系的處理,融洽的關系是與學生交流、溝通的前提
人與人交往的前提是相互尊重對方,盡管他們是學生,和老師有一定的距離,但是我們一定要尊重學生的人格,不能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出現辱罵性的話語,否則學生不會真心地跟你談心,最終也不會真正地解決問題。同時,課中與課后對待學生的態度要有所不同,不能一味地做嚴師。
四、學習要勞逸結合,講求方法
到高中,每個學生都想考取較好的大學,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在這種目標的驅動下,他們就會拼命地學習,甚至晚上熬夜,久而久之,就會出現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成績下滑的想象。我在教學過程中不太提倡這一種做法,只要課中認真,課后鞏固,就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所以,時間并不等于效率。
五、學生的天資聰穎要和踏實相結合,才能取得好成績
我記得2012年帶過的一個學生,初三會考時全縣第二名,但上了高中后,沒有得到老師的及時引導,經常耍小聰明,上課搗蛋,無精打采,最終在高考中只上了二本線。所以,對于這樣的學生,我們老師尤其對于班主任來說時常的引導是必不可少的,不要因為他學習好,就什么事情都偏袒、包庇。
以上是我從教以來高考指導中的一點體會、感受,希望對于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同仁,或初次帶高三的同仁有所幫助。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