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翠娜
在新課改的實踐中,我更多的是反思;課改,拿什么獻給學生?新課改下如何創設課堂教學中的新境界呢?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此我愿把個人的幾點體會與大家共同交流探討。
一、創建師生間互相尊重的教學平臺
“新課改”其核心是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就是要教師走到學生中去,與學生進行零距離的交流對話,與學生融為一體。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選擇有利時機,適當加以表揚、鼓勵;當他們犯了錯誤時,俯下身子與他們交流,而不是一味地批評。學生對你提出的問題無言以對時,要用真誠的微笑去迎接他,溫和的眼神去鼓勵他;用親切的語言,給學生以足夠的心理安全感,易于激發學生的表現欲,那么你的課堂就有了人情味,師生之間才能實現心靈的交匯與碰撞,學生的思維才能迸發出創造的火花。
二、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
課改以來,“新課標”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一種理念指導著我們的教學。它促使我們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更新自身的角色意識,與學生進行思維交鋒。在教學中提倡質疑、問難,提倡爭辯,允許學生提出不同見解,對學生多給予鼓勵和肯定,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例如,在教學臧克家的《有的人》,學生討論主旨時,各抒己見。有的學生認為:作者寫作此詩的目的就是為了紀念魯迅先生;而有的學生則認為:這首詩不是單純的紀念魯迅,而是在通過與魯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對比中闡揚某種人生哲理。看到學生如此熱烈地去思考探究,我怎么能輕易否定他們的思維成果,把自己的所謂標準答案強加給學生呢?我再讓學生就這兩種意見展開討論,在激烈的思維碰撞中,既培養了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又訓練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三、創建教學新模式,培養興趣,發揮潛能
俗話說:“教無定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知識獲取,不能單靠一種固定的教學模式,不應讓教師在課堂上唱“獨角戲”。“新課標”呼喚課堂教學新模式。學生在課堂上的時間畢竟有限,而“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相等”,那么我們只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才能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開發他們無窮的潛能。在課堂上以 “擂臺賽”的形式讓學生展開搶答、必答及互問互答,學生倍感新奇,勁頭十足,寓教于樂,此時課堂不是“牢籠”而是學生的樂園。教師應盡可能地聯系實際開辟多維互動的課堂,讓不拘一格的教學模式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使之迸發出智慧的火花。
以上幾點是本人在課改實踐中的膚淺認識和體會。“路漫漫其修遠兮”,新課改的精神、理念轉化為實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們有理由相信,桃紅了,柳綠了,瓜果飄香的季節就不遠了。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