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光華
中圖分類號:G6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4-0079-02
教學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心,教學質量又是教學工作的生命,而教學質量最終取決于教學常規管理。因此,應把教學常規管理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教學常規管理主要體現在“教”的常規,“學”的常規和“管”的常規三大部分。我們依據“教”與“學”兩者的主要過程和相輔相成的關系,明確提出了教師教學常規和學生學習常規。而“管”則是調控、指導“教”和“學”的中介,通過“管”把“教”與“學”有機的結合起來,保證教與學都落到實處、收到實效、三管齊下,形成了教學常規管理的機制。那么如何把握“管”的尺度呢?這是教學工作得以深入開展的關鍵,概括為“三字方針”。
一、注重一個“實”字
教學常規管理是一門實實在在的科學,是一門實實在在的藝術,所以每一個環節都要以科學的態度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
備課實。抓備課,是教學常規管理中的重要一環,不僅在數量上、質量上作具體的要求,對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也應同等重視,既提倡個人的特色,也注重集體的智慧。而且還應特別重視對教學反思的檢查,并制定相關的檢查制度,使備課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教學實。對課堂教學的控制管理,教師除上課必須堅持使用普通話,寫字規范,語言文明,板書設計合理,口頭表達流暢,教態自然大方等基本要求外,還應從實際出發,強調處理好四個關系:一是課內與課外的關系,要求課內面向全體學生,精講巧練,課外提優補差,實行“盯、關、跟”,并積極開設開放性課程,使課內課外相互補充、相得益彰。二是教與學的關系,重教法,更重學法的指導與研究,努力創設“在研究中教學,在教學中研究”的教學氛圍,牢固樹立教是為了學,教要服務于學,教要落實到學的觀念。三是快與慢的關系,控制教學進度,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落實教學要求,掌握合理的教學節奏和步驟,快慢適中。四是深與淺的關系,嚴格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掌握教學起點和難度,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做到把握深淺既不降低,也不拔高。
作業實。作業是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環節,是反思教學、改進教學的重要依據及手段。作業的內容要從課標、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出發,做到三個“有利于”:有利于學生加深、鞏固所學知識;有利于學生收集資料,閱讀興趣的培養;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作業形式要靈活多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兩個“有利于”:既要有利于基礎知識的鞏固、基本能力的培養,又要有利于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作業的批改要認真、及時,評價要恰當,提倡使用激勵性、啟發性、指導性評語,關注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做好作業批改記錄,有針對性,講究實效,及時反饋。
二、落實一個“研”字
教學常規管理如果沒有明確的管理目標,就往往會落入事務性的怪圈中,因此在常規管理中重視導向作用,明確通過“研”提高教師業務水平的管理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
通過聽課落實研。首先邀請專家及外校名師聽課,由專家、名師來點評課堂的質量,找出教學中的優點與缺點,提高課堂的效率。其次領導進行跟蹤聽課,對比各學科同年級的課中的優缺點,指導教學。第三,教師之間聽課,分析課堂教學的要求及目標達成度。有計劃聽課(公開課)、調研聽課(專家、領導)、跟班聽課、平行聽課、例行聽課、隨堂聽課,由研到聽,由聽到研,反復進行,逐步提高。
開展活動促進研。定期開展一些教學活動,讓教師在活動中鍛煉自己、得到提高,也不失為是一種研的好辦法。如“三個互”活動:每學期要求各教研組教師做到互說(輪流說課)、互聽(輪流聽課)、互評(輪流評課)。“三個一”活動:要求全體教師每學期寫一篇優秀教案;上一堂校級以上公開課;寫一篇教學心得或教學論文。
校本培訓強化研。利用校本培訓的機會,不走過場地對教師的業務水平進行系統的培訓。
三、突出一個“情”字
制度化管理固然很重要,但人性化的情感管理也不可或缺,這也是使校園和諧、使教學質量提高的有效機制。
管理滲透情。教育教學常規管理一定要與教師的心理特點相結合,在科學管理與人性化管理中找到一個結合點,使教師在工作檢查面前也充分得到尊重,樹立人本管理的思想。各種常規制定時,由教師、教研組先討論,自下而上,草稿擬定后,再由上而下分析,由教師討論通過。在執行過程中也讓教師自己參與常規檢查,共同遵守常規,民主管理學校。因此,要確保教學秩序正常運轉,教師的自我管理無疑會大大提高教學常規管理的效益。
服務融入情。發揚民主作風,搞好領導服務,也是突出一個“情”字。領導就是服務,管理就是指揮與服務的統一。要想指揮靈,先得服務好,這樣才能充分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提高學校管理的效率。要搞好服務,就要真誠地和教師交朋友,關心他們,使彼此心相通、情相融,進而激發教職工做好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解難體現情。盡可能為教師解決各種實際困難,盡力滿足教師提出的合理要求,在生活上為他們排憂解難。并提出教師個人的困難也是學校的困難,學校集體必須出力幫助解決。堅持做到教師生病、有事請假,應全力支持。改善辦公室的辦公設備,為教師創造良好的辦公條件。對偏遠、生源差的學校,應在經費上予以一定照顧,使他們工作安心。對年齡偏大的老教師,他們是書寫歷史的功臣,但歲月不饒人,現在工作成效相對平淡一些,還應在評優晉級等方面都予以一定政策傾斜。
有位專家說得好:“欲知明日之社會,須看今日之校園。”由此可見,學校育人的責任是多么重大!抓教學常規管理,這既是一個老課題,也是一個大難題。還有許多問題有待進一步探索和研究,只有以改革求發展,向管理要質量,以堅實的步伐開拓前進,才能促進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責任編輯 劉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