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廣林
摘 要:高中政治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強、知識面廣的綜合性學科,它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相對于其他學科,學習政治對學生來說比較枯燥,在實際教學中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提高學生對高中政治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已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力圖通過對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分析,尋找學生主動學習高中政治的方法。
關鍵詞: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積極性
高中政治理論性強,比較抽象,所以政治課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采用講授為主的課堂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對高中學生來說,枯燥無味,會失去對政治課的興趣,甚至出現反感。如何增強學生對政治課的興趣,值得我們研究。
一、現階段高中政治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1.政治課本身特點
高中政治很多內容很空洞、很抽象,會讓學生感到政治學科理論性過強,相對其他學科(如數學、語文)來說,有些枯燥無味,導致學生對政治的興趣逐漸減少,甚至對學習政治課有了厭倦感。
2.政治課在現實社會中認同感不高
政治課一般跟生活聯系不緊密,在必要的社會交際中很難應用。另外,大多數學生和社會人員認為,政治課只是考試科目,是一門應試課程,對以后的實際應用不大,因此學生對政治課失去興趣。
二、學生學習中存在問題的原因
1.高中生自身因素
高中生心理素質不成熟,他們正處于青春期,叛逆心理強。而政治課在形成“三觀”上有很大的指引作用,由于高中生的叛逆心理,他們對政治課會不自然地產生一種反感,往往覺得政治課只是一門考試科目,把政治課和數學、語文做比較,算是一門副科,他們認為政治課可有可無,缺乏對政治課的正確認識,導致學生學習政治課的積極性不高。
2.教師原因
(1)教學內容設計不合理,教師的個人綜合素質需要加強。教師在教學內容上過于依賴教材內容,有些教師知識面不廣,對知識不能舉一反三,不能聯系實際情況,教學內容過于死板,很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政治。
(2)教學方法過于陳舊。政治教學中,一般使用的都是傳統的教學模式——講授式,這種陳舊的教學方法,對于政治這個理論性強的學科來說,顯得更加枯燥無味,學生很難從這種教學方法中得到新知識。
(3)師生關系不融洽。對很多高中生來說,政治課屬于副科,他們對老師的感情不像對數學、語文老師那么親切,加上政治的理論性特點,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上很少互動,缺少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另外,青春期學生的叛逆心理,讓師生關系更加緊張,學生逐漸失去了學習政治的積極性。
三、提高學習高中政治課積極性的策略
1.轉變思想觀念,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政治課的重要意義
政治課趨于思想教育,對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可以正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政治思想素質決定一個人對其他方面的認識,可以影響人的一生,是一個人發展方向的內在動力。我們應該將提高學生的個人修養作為教學的主方向,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三觀”。
2.教師在教學方式上采取多元化方式
現階段的高中政治教學方法,普遍是口述教學和板書教學,在現代化科技信息發展的今天,我們應該充分發揮現代技術,運用現代技術的先進性,從教學方法中調動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例如,用視頻、網絡等多媒體方式,組織學生觀看法制節目《焦點訪談》《今日說法》等,用這些實例讓學生對政治學習產生興趣。
3.教學內容上,做到理論和實際相聯系
由于政治學科內容的理論性,導致學生學習政治比較枯燥。如果能將政治課程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把教學內容具體化、生活化,讓學生感受到政治和生活息息相關,就能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例如,在講社會主義社會建設這個知識點時,可以聯系實際,講講我們身邊的城鎮醫保和新農合的優惠政策等實例,往往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4.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可以促進學生對政治知識的學習。課堂上,教師可以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將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變得詼諧幽默,從語言上拉近學生和老師的關系。課后,老師可以從生活上關心學生,跟學生做朋友,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護,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從主觀角度提高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
高中生的思想還未成熟,高中政治對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應努力提高學生對高中政治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為學生以后職業能力的培養提供思想保證。
參考文獻:
[1]毛紀庚.怎樣調動學生學習政治課的積極性[J].鎮江師專學報,1996(02).
[2]王晗.提高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積極性的有益探索[J].貴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9(01).
[3]劉書敏.如何提高中專學生思想政治課的學習積極性[J].考試周刊,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