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龍成
摘 要: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和發展趨勢,中學教育在新形勢下既有新機遇,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資優生是指學習成績好、智力較高的學生群體,他們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表現十分優異。然而,近年來逐漸凸顯出來的資優生心理健康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如何結合初中數學資優生的身心特點促進其全面、健康地發展和成長是教育工作者們研究的重要課題。從當前初中數學資優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著手,多方面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初中數學;資優生;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數學資優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是中學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時也是教育工作者們不斷研究的課題。初中數學資優生是國家重視的高素質人才,其未來的發展空間很大,就這一方面來說,其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另一方面,針對初中數學資優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研究和探討,其結果也具有教育共性,能夠為廣大中學生及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鑒。
一、初中數學資優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在初中數學的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初中數學資優生了解他們的心理困惑,解決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但這并非可以立馬做到,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教師有一顆對學生負責的心,一顆為學生著想的心。尤其是數學教師,更要對數學的教育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為學生減輕數學學習的負擔。對于初中數學資優生來說,會有各種各樣的因素造成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這些問題往往不是教育部門可以簡單解決的,要解決,必須靠學生、學校、家庭與社會的團結協作。只有盡早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才能給初中數學資優生生理、心理的健康成長提供保障。
二、初中數學資優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初中數學資優生之間的差異十分明顯,并且容易形成明顯的對比。大部分資優生都表現出成績優異、性格乖巧及群體性強等特征。然而部分數學資優生由于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求全性目標達成習慣,使其在日常生活中無法輕松地融入各種環境、氛圍中去,從而造成心理障礙。有的資優生還存在過于焦慮、緊張、自暴自棄等不良心理問題,導致其無法全面健康地成長。造成初中數學資優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具有多面性,下文從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社會環境及時代的變化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初中數學資優生受到了多元化社會環境的影響,對諸多社會問題,例如就業難、貧富懸殊等較為敏感,在巨大的學習壓力下認識到自身發展的局限性,容易造成資優生無法正確地認識問題,使自己情緒低落,并產生心理障礙。當今高度信息化的社會也對資優生產生了巨大影響,豐富多元的資源使其行為選擇及價值觀念等都受到考驗。
同時,不良的社會風氣對資優生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使其無法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對自身不夠肯定,從而變得憂郁、消極。
(二)家庭教育的影響
目前,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這就使獨生子女在長期優越的環境中形成了自私、以自我為中心等不良心理,在學習及生活中沒有與他人分享并主動融入集體的意識。同時,由于家長及學校對初中數學資優生十分重視,使學生的抗壓能力不高,在強制性的教育模式下會使學生的性格出現孤僻、冷漠等現象。
家長作為孩子最早的老師,應從自身樹立榜樣,其價值觀及為人處世的行為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孩子造成影響。初中數學資優生正處于成長過程中,其自控力及獨立性都較低,父母的不良言行極容易對孩子產生影響并造成其心理問題。
(三)學習壓力及教師教育方式的差異性
初中數學資優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學校及家長給予其很大期望,使其承受著很大的學習壓力。這對初中數學資優生造成的心理負擔若無法有效、及時地得到解決,會使他們無法克服心理障礙并健康地成長。
應試教育的傳統思想使多數學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只注重成績、升學率,對孩子的心理成長問題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不足,方法單一,使資優生存在的諸多隱性心理問題沒有及時得到解決。初中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未將心理健康教育妥當地融入其中,單純地以過高的期望激勵學生,使其產生不良的情緒及心理問題。
(四)資優生自身的原因
1.由于初中數學資優生正處于青春期階段,其心理和生理兩方面都正在發生變化,并且極容易受到周圍學習及生活環境的影響。同時,由于初中生的年齡較小、經驗不足等因素,使其對周圍事物的判斷能力及理解能力還不夠成熟,不良現象對其造成的誘惑會直接影響到其心理健康狀況。在與異性交往的過程中,也容易造成煩惱,引起心理障礙。
2.青少年的認知水平及思維能力還不夠成熟,使其在看待各種問題時無法進行全面、綜合地分析,從而導致初中數學資優生在學習壓力下無法較好地控制自身的思想和行為。
3.初中數學資優生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學習成績優異,同時深受教師及家長的重視和喜歡,這就極容易使其形成自大心理,過高地估計自身能力。在遇到學習及生活上的困難時,不能以平穩的心態進行妥善處理,從而形成心理問題。
三、初中數學教學中解決資優生心理問題的對策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科技文化活動及班級活動,從而系統化、科學化地形成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同時,初中數學教師應積極挖掘教學資源的教學價值,并對資優生的心理素質進行影響和塑造。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以合理、科學的教學方式積極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從而達到資優生德、智、體全方面發展的教學目標。
(一)將課程目標與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相結合
在初中數學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應以資優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為基礎,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數學課程教育。初中數學課程的教學目標不僅體現在提高學生成績,幫助學生掌握更多數學知識方面,同時也包括促使學生在心理、道德情感及行為方面形成正確的發展方向,并為此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將提高資優生心理素質的目標與課程目標相結合,全方位地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二)將課程內容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相結合
初中數學課程的教學內容之一是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培養,并養成其嚴謹、正確的學習態度,這同時也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要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以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將資優生的心理活動與課程教學內容相結合,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
(三)將課程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過程相結合
初中數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通過對課堂氣氛的塑造和靈活改變而影響資優生的心理氛圍,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并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習成績及能力。通過改變課堂教學環境,能夠幫助教師對資優生進行全方位的了解,并依據學生個體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授課,以合理、科學的教學模式與學生所處的成長階段特點相結合,以促使其心理健康發展。
(四)將課程評價與心理健康教育評價相結合
由于傳統理論中的課程目標、標準對于教學評價工作有著不小的影響,因此很多教學評價均是片面地以教學成績、成果為標準進行評價的,這就造成結果重于過程、標準重于創新,使評價工作變為考試一般。這種評價方式不僅使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效果,使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不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差,同時對初中數學資優生的心理健康也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在初中數學課程評價中,應與心理健康教育評價相結合,將資優生的心理教育活動與課程教學過程相結合,全面地對學生進行培養,鼓勵學生展示自己并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每一位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初中數學資優生都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在幫助、引導他們的時候,我們要做到感同身受,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著想,站在他們的角度看問題,以找到問題的核心原因。這樣才能對癥下藥,對于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初中數學資優生給予有效的幫助。在與初中數學資優生進行交流溝通時,要真誠并充滿愛心,讓學生感受到真情,這樣才能讓學生愿意把心里的猶豫、矛盾、困惑對我們表達傾訴出來。心理健康問題在初中數學資優生中的出現,并不是簡單的個人問題。我們每個人都有義務去幫助他們,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之中,我們要注意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給予他們正確的模范引導作用。
參考文獻:
[1]任志洪,江光榮.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滿意度評價問卷的初步編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1,25(10).
[2]裴利華.團體輔導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6,20(08).
[3]潘柳燕.論心理健康教育中價值問題處理的基本原則[J].湖北社會科學,2014(02).
[4]姜巧玲,胡凱.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進展與趨勢[J].現代大學教育,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