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桂紅
摘 要:家庭教育對于小學生形成健康、樂觀、向上的心理至關重要,探析了家庭教育與小學生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希望正確的家庭教育能夠幫助小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關鍵詞:家庭教育;小學生;心理健康
當前在小學階段,大多數小學生還是走讀形式,并不住校,因此,除了在學校之外,家庭是他們主要的生活場所。由于小學生分辨是非善惡和心理承受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欠缺,需要老師和家長共同指導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父母和親人作為孩子從小接觸的人群,對于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本文將重點探討家庭教育與小學生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
一、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1.家長的教育方式
通常存在兩種不健康的教育方式。一種是家庭條件相對優(yōu)越的家庭,孩子是家庭的中心,通常一個孩子周圍圍繞六個家長,對孩子所提的要求百依百順,孩子如果遇到一些困難也不舍得讓孩子吃苦,家長幫助孩子解決,這樣一來,孩子將沒有一點兒抗打擊能力,倘若在沒有家人保護的環(huán)境下遭遇一些困境,往往會備受打擊,手足無措,也不會自我調整心態(tài)。另一種方式是第一種方式的相對面,在一些家庭,父母對孩子所抱期望過高,超過了孩子的承受范圍,倘若孩子沒有達到家長嚴苛的要求,就會挨罵,甚至挨打,這樣的孩子往往學習成績較好,但是卻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快樂地學習和生活,往往有一種怯懦和自卑的心理。
2.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
家庭環(huán)境對于學生的心理造成較大影響。家庭不幸福或者家境不好的學生,往往獨來獨往,不善于與人交流,在這樣的家庭中,家長往往忽略了對學生的教育問題,因此,老師也不能及時發(fā)現學生的問題,對于他們不成熟的心智來說,倘若不加以重視,他們可能會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事情。
3.家長的文化水平
家長的文化水平對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響。學習需要一定的氛圍,在學校如此,在家里也是如此。倘若父母文化水平不高,那么可能對孩子的學習不太重視,或者只重視了孩子成績如何提高,對于孩子的心理特點、情緒變化不懂得如何去正確引導和教育。
二、結語
小學生的心理十分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出于對各種事物的好奇心,他們也喜歡模仿。因此,針對以上提出的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建議家長可以從自身做起,為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積極的、樂觀的榜樣,以保證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李小霞.基于“家校聯動”的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5(05).
[2]彭波.石家莊市設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日[J].中國教育學刊,2010(06).
[3]王軍利,王玲,吳東女,等.生氣、高興和傷心情境中幼兒情緒表達策略差異[J].應用心理學,2012(04).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