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燕
摘 要:版畫課是一門趣味性、創造性、知識性和實踐性極強的科目,在教學實踐中,通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等策略不斷優化版畫教學。
關鍵詞:版畫教學;積極性;實踐創新;審美情趣
版畫課是一門趣味性、創造性、知識性和實踐性極強的科目。隨著新課程的實施,版畫教學作為一個獨立的板塊在課堂中出現,它對推進學校素質教育,發展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審美力和培養孩子的藝術特長有著重要作用,是學校進行美育和發展個性及培養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想象力豐富,具有好奇心,但是表現能力還有一定的局限,因此,應該精心組織教學各個環節,注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調動學生學習版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版畫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大多采用與本課知識結合密切的游戲或創設情境導入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展示版畫作品,讓學生了解版畫制作技法,體會版畫圖案的惟妙惟肖,體驗版畫創造藝術和合作學習的樂趣,從而讓學生自主地投入版畫學習中來。
二、培養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
實踐出真知,學生只有在教師指導下親身實踐才能積極參與到版畫制作活動中,才能在不斷地嘗試與實踐中有所創新,并提升版畫制作水平。如,學生每次課都要做好課前的紙張剪裁、刻版平整、滾筒清理等準備工作,教學中教師注重技法引導、思維點撥,使學生在制作的過程中實現自主創新、個性化塑造,讓學生在版畫的制作中找到發展個性、開發潛能、實現自我的天地。教學時要注重課堂教學實踐與校本課程結合,采用單獨創作、小組合作等形式進行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實踐、探究,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并進行版畫創新。
三、提高學生審美情趣
教學實踐證明,版畫教學是審美教育的有效載體之一,因為版畫課有著繼承民族工藝美術文化的教育特征,它讓學生刻出了自己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讓學生盡情地在版畫制作過程中體會到了創造的樂趣。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領學生把版畫創作當作一種愉快的行動,認真完成制作,力爭讓每幅作品完美并體現個性和創意。同時還要引導學生積極發言,學會在制作中欣賞評價,能通過語言來表達自己對作品中制版、印刷、人物、動物等創作的見解,以此不斷培養學生藝術的感知與欣賞能力、藝術表現與創造能力、藝術反思與評價能力,從而促進學生藝術素養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楊國紅.淺談小學紙版畫教學[J].新課程學習:中旬,2014(07).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