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新
摘 要:新課改中的科學課要注重引領學生樂于探究、動手實踐,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教學中通過提高課堂教學實效逐步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與創新精神,從而形成科學素養。
關鍵詞:科學探究;問題;實驗教學
小學科學是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新課改中的科學課要注重引領學生樂于探究、動手實踐,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教學中以科學課程為載體,通過提高課堂教學實效,逐步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與創新精神,并形成科學素養。
一、激發科學探究興趣
科學興趣的培養很關鍵,小學生對周圍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并樂于動手進行操作實踐,此時是培養小學生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展科學精神的重要階段。教師是科學課的組織者、引領者,是學生探究活動中親密的伙伴,教學中要抓住科學課的特點,結合學生現有的學習與生活經驗,積極創設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的科學探究情境,如,設置懸念、故事引入、實驗激趣等,讓學生在這些情境中受到啟迪,拓展思維,在活動中發現規律,以此強化學生的科學興趣。
二、精心設計探究問題
科學課以探究為中心,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科學探究和實驗,還要教會學生如何運用正確的、科學的方法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教師必須研究課標與教材,參與探究過程,精心設置探究問題,給學生時間,讓他們去思考。給學生制造懸念,讓他們去探究。引導學生去發現、去討論、去實驗、去驗證,從而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并得出正確結論。如,學習“沉與浮”這部分內容時,我根據給出的實驗材料設置了兩個問題:一是如何讓這些物體全部浮起來?二是沉與浮與什么因素有關?學生圍繞問題進行猜想、設計實驗、探究,得出物體的沉浮與大小、輕重的關系,培養了學生實事求是、嚴謹求真的習慣和科學態度。
三、優化科學實驗教學
科學實驗是培養學生實驗技能的重要環節,通過教師多渠道的演示實驗與學生分組實驗,學生能熟悉一些簡單儀器的使用和性能,能熟練實驗操作程序,能細致地觀察和研究一些自然現象,驗證一些規律。在指導學生實驗時,教師要做好小組內分工,提出明確的實驗要求和目的,交代實驗注意事項,為實驗創造良好的條件,同時引導學生盡可能設計多種實驗方法,來進行實驗探究并形成實驗報告,通過實驗中的分工與合作來發展學生的興趣和動手操作能力,發掘學生的科學潛能,并提高科學課的整體實效。
參考文獻:
劉開封.淺談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學習,2015(07).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