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華
摘 ?要:本微課設計以《護理倫理與法規》課程中護理倫理自主原則為例,介紹了微課教學背景、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及內容、教學特色等內容。
關鍵詞:高職;護理倫理;自主原則;微課;教學設計
一、課程簡介
本微課設計適用于高職護理專業,教學對象為高職大專護生,本微課隸屬于《護理倫理與法規》課程,微課名稱為護理倫理自主原則,知識點包括自主原則的涵義、自主原則適用的對象、如何保障病人的知情同意權、自主原則使用時的注意事項。教材為《護理倫理與法規》,龍亞香主編,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11年出版(第一版)。
二、教學背景
本次教學主要講授護理倫理中的自主原則,自主原則與不傷害原則、行善原則、公正原則一起被稱為護理倫理四大基本原則,其中自主原則是醫護人員在醫療實踐活動中首先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則。結合實踐中的經典案例,以點帶面的介紹自主原則是本次教學的主線。本次教學活動安排在講授完“第四章第一節護理倫理的基本原則”后進行。
三、教學目標
(1)理解護理倫理自主原則的涵義;(2)掌握自主原則適用的對象;(3)理解并掌握如何保障病人的知情同意權;(4)掌握使用自主原則時的注意事項。
四、教學設計
(1)經典視頻案例導入:引入主題,即在知情的前提下病人及其家屬擁有自主決定權。(2)準確理解內涵:①自主原則指醫護人員尊重病人的自主性,保證病人自己做主、理性地選擇診療決策的倫理原則。②只有符合條件的病人才能賦予其自主權。(3)重點講述:①病人的知情同意權的概念和內涵,臨床中如何保障病人的知情同意權。②自主原則使用時注意事項,一是不能僅為病人提供信息,把一切問題都推給患者。二是當病人堅持自己的意見拒絕正當治療時,醫務人員應該如何應對。(4)回應開場:案例中患者家屬在場其精神正常,根據護理倫理自主原則及《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33條規定,必須征得患者家屬同意并簽字方可進行手術,案例中醫院及醫生的行為并無不當。(5)回顧小結,案例拓展。
五、教學過程及內容
(一)案例導入。2007年11月21日下午16點左右,懷孕9個多月的李某由在北京打工的肖某帶到北京朝陽醫院(西區)診治感冒。醫生檢查發現,李某已經全身水腫,呼吸衰竭,隨時有生命危險,必須馬上手術剖宮產,讓肖某簽字同意手術,肖某表示沒有錢,院方答應為其開通綠色通道先免費治療。但是,無論醫護人員、其他病友及家屬、警察怎么勸說,肖某始終拒絕簽字同意,理由是他們僅僅是來“治感冒”的。并且在手術同意書上寫下:“堅持用藥物治療,堅持不做剖宮產手術,后果自負。”為確認其精神沒有異常,醫院緊急調來已經下班的精神科主任,經過鑒定,其精神完全正常。醫院一方面上報了北京市衛生系統的各級領導;一方面請“110”民警緊急調查該孕婦的戶籍,試圖聯系上孕婦的其他家屬。衛生主管部門的指示為:如果家屬不簽字,不得進行手術。醫院幾十名醫生、護士愛莫能助,在搶救了3個多鐘頭后(19點31分),李某和腹中的胎兒雙雙死亡。事件發生后,在全社會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有的人認為:患者在手術前簽寫知情同意書是一個法定程序,要實施醫療手術,必須有其家屬表示同意手術的簽字方可進行。也有人認為:醫院是救死扶傷的機構,面對可能要發生死亡的情況下,不管是在什么狀況下,都要盡全力進行搶救,以保全生命。我們現在的醫療機構不敢承擔責任而放棄自己的救死扶傷義務,寧肯選擇死亡也不敢選擇所謂的“違法”,是院方逃避法律、道義、社會責任的行為,醫院醫生為了自我保護,救死扶傷的醫德、醫風早已蕩然無存。提出問題:1.上述兩種看法你同意哪一種?為什么?2.醫院和醫生在診療救治過程中的行為是否正確?
(二)引入主題。要判斷醫院和醫生行為是否恰當,要用到護理倫理的首要原則——自主原則,自主原則是指醫護人員尊重病人的自主性,保證病人自己做主、理性地選擇診療決策的倫理原則。
(三)自主原則適用的對象。自主原則只適用于具有理性思維及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病人。對于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則不應該授予自主權。
(四)知情同意。關于知情權,我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
11條明確規定:“在醫療活動中,醫院及醫務人員應當將病人的病情、醫療方案、可能出現的危害等如實告知患者,及時解答病人及家屬的咨詢;但是,應當避免對患者產生不良影響。”在導入的視頻案例中,病人的病情非常緊急,孕婦難產,呼吸衰竭,心臟和腎臟功能都極度衰竭,隨時有生命危險。醫療措施是準備采取抗感染、抗心衰的同時進行剖腹產手術,以減少孕婦心臟的負擔。醫療風險是手術可能失敗,導致產婦、胎兒死亡。
在知情權的基礎上,病人再行使同意(否決)權,我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33條明確規定:醫院施行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時,在以下三種情況下怎么樣來保障病人行使同意權:第一種情況,是取得患者本人以及家屬或者關系人雙方同意并且簽字;第二種情況,無法取得患者本人意見時,應當取得家屬或者關系人同意并簽字;第三種情況,既無法取得患者本人意見又無其他家屬或者關系人在場時,要由主治醫師提出醫療救治方案,經過醫療機構負責人或者相關授權人同意并簽字后,再來實施治療。
(五)回應導入案例。案例中患者家屬在場且精神正常,根據護理倫理自主原則及《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33條規定,必須征得患者家屬同意并簽字方可進行手術,案例中醫院及醫生的行為并無不當。
(六)自主原則使用時注意事項。第一,當患者或者家屬由于知識不足或者其他原因拒絕治療,而這種拒絕將會帶來不良后果時,我們應該怎么辦?首先醫護人員要進行積極的勸導,告訴其利害關系及可能產生的嚴重狀況,同時要積極尋求病人其他家屬的幫助,必要時可以行使醫護人員的干涉權。第二,自主原則并不意味著醫生和護士僅僅是提供信息,把一切的責任都推給患者,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站在病人的角度,給他們提供有利的意見或者建議,比如有的病人因為知道自己得了癌癥,情緒非常消沉,要求放棄治療。這時,我們不能因怕引起麻煩或糾紛而聽之任之,我們應該盡自己的責任耐心地、積極地勸導,幫助病人做出恰當的選擇。
六、教學特色
(1)故事帶入法。引入了社會實踐中發生的經典事例,以視頻的方式呈現出來,更易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和思考熱情,加深對理論概念的理解和運用。(2)案例分析法。將經典案例的分析貫穿到各個關鍵知識點的學習和應用中去,緊緊圍繞案例進行教學,最后通過課后案例的探討統領全課知識點。(3)圖表顯示法。舍棄部分枯燥的文字表述,通過色彩鮮明的圖表、漫畫等形式,展示教學內容,一目了然便于理解記憶。(4)師生互動法。通過提問檢驗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把握程度,活躍課堂氣氛,啟發學生思考。
參考文獻:
[1] 龍亞香.護理倫理與法規[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15
[2] 胡宇琳等.護理倫理與法規[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