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云燕
摘 要:為了有效滿足義務教育下的學習需求,國家頒布了相應的標準條例,對義務教育課程予以制定統一的標準,規范教學內容。2011年,我國教育部頒發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自此各種版本的教材予以修訂,并逐漸開始使用。為了進一步了解小學數學教材“轉化”策略的變化情況,提高教材實用性,分析了變化的內容,并闡述了為何實施變化,以期更好地理解教材,從而深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水平。
關鍵詞:轉變;思維訓練;主張形式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提升,人們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人們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關注度逐漸提升,政府職能部門為了確保國民文化水平的穩步上升,提出了義務教育政策。這一政策實施以來,受到了人們的一致好評,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迎合該政策,各版本的教材得到了修訂使用。在這種背景下,小學數學教材“轉化”策略發生了變化,將修訂前后的教材予以比較分析,從而展現出“轉化”策略的實際效用。
一、變化的內容是什么
為了迎合義務教育的需求,完善教學水平,小學數學教材“轉化”策略的主要內容包括很多,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1.教學時間的轉變
在以往的教材中,會將較難的部分安排在小學高年級階段,而在小學低年級階段的教材中僅僅能學到一些基礎知識,比如,數的認識,小數點等等。但是隨著“轉化”策略的實施,教材發生了變化,將一部分較難的知識點進行調整,以期促進學生發散思維的訓練,比如,數學教學中解決問題的策略,即轉化,在教材修訂之前該部分是安排在六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而修訂以后則安排在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明確地看出教學時間的轉變。
2.教學例題的轉變
對比分析修訂前后的教材可知,修訂前的數學教材中,有兩道例題,而修訂以后則保留了一道例題。不僅如此,保留的一道例題本身也同樣發生了轉變,主要的轉變形式在于兩個方面:一是問題的提問方式發生轉變,另一個是例題給出的圖樣示例變大。還是以解決問題的策略這一章為例,在教材修訂以前,例題中提出的問題是“面積是否相等”,而修訂以后的問題是“哪個面積比較大”。前一問題的提出,只能讓學生回答相等或者是不相等,無法有效地讓學生認真思考,而經過修訂以后所提出的問題,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認真思考問題,進而謹慎地回答問題。
3.教學思路的轉變
在教師上課之前要做到認真備課,以保證清晰的教學思路,從而確保學生知識點的掌握。而大多數教師備課依賴于教案,依據教案中的教學思路予以備課,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材中,教學思路相對較少,比如,解決問題的策略當中提到的思路:一是指導學生是如何想到的,并在小組間交流;二是進行回顧,以往運用的轉化策略解決的問題是什么等等。而修訂過的教材在教學思路上予以拓寬,以保證教師對學生予以深入的指導,比如,你是通過什么方式比較圖形的面積,觀察圖形的特征,試想應如何轉變,想到可以動手試試,完成轉變以后,你的體會是什么,我們曾用到轉化策略解決了哪些問題等等。通過對比分析,能夠看出修訂后的教材思路更加清晰,可以有效地豐富課堂教學。
二、小學數學教師如何應對這些變化
對于小學數學教材來說,實施變化具有一定的優勢,既可以應對當前的教育需求,又可以展現現代化的教育理念??偟膩碚f,小學數學教材實施變化的原因有許多種,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迎合國家政策
在國家相關部門制定了義務教育政策以后,隨之頒布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該標準的頒布完善了數學課改的理念、目標,并明確地提出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以及基本活動經驗,明確了發現與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要求,進而令課程改革得到了有效的落實與發展。我國教育改革的實施是完善教學水平的重要手段,其改革的方向直接決定了教材建設的方向。所以,小學數學教材在修訂過程中予以大幅度的改動,進而體現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2.拓展思維訓練
小學數學學習的本質在于訓練學生的思維,進而提高學生整體思維能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數學知識的存在、形成以及發展的過程中,都包含了數學思維活動。國內外數學領域中的專家、學者對數學存在的思維活動進行了專門的研究,進而總結出了一定的規律。比如,數學家G·波利亞在其著作《怎樣解題》一文中指出,數學解題需要經歷四個階段,即對題目的理解階段、方案擬定階段、方案執行階段以及回顧解答問題的階段。通過四個階段的掌握,可以有效地呈現出教學思路,并將學生解題的全過程予以了解,為有效落實思維訓練提供幫助。
3.呈現出育學育教的主張形式
我國的小學數學教材主張從最初的制訂到現在經歷了數十年的發展,期間經歷了“便教利學”“導學引教”等,發展至今已逐漸形成“育學育教”的主張形式。依據這一主張內容,大多數人認為“育學育教”的主張重在“育”的方面,育學主要指的是豐富的教材形式,可以為培育學生提供一定的幫助,以期為實現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與愿景貢獻力量。而育教則是指教材要對培育教師提供專項服務,進而令教師的教學水平逐漸提高,完善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偟膩碚f,教材也可以稱之為學材,不僅能夠說明教與學的主要內容,還可以充分地展示出教與學的具體方式,令教師與學生可以同步學習,從而全面發展,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
總之,通過本文的研究,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小學數學教材“轉化”策略的實際功效,通過將修訂前后的教材進行比較分析,可以明確地認識到“轉化”策略實施以后的教學成果。通過了解變化的內容以及為何實施“轉化”策略,從而進一步掌握小學數學教材的實際效用,為新課改實施奠定一定基礎的同時,可以令教師更好地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深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水平,為我國小學數學教學整體水平的提升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仲崇恒.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轉化”策略的變化[J].教學與管理,2015(20):54-56.
[2]王琰玲.小學數學教材中的轉化思想方法滲透:以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2014(S1):439.
[3]張平.解讀教材,我們應把握什么:以蘇教版國標本小學數學教材為例談教材解讀策略[J].教育科研論壇,2010(12):16-17.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