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娟
摘 要:平面構成是三大基礎課程之一,其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現代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實用的設計有著本質的不同,重點研究在二維空間內點線面之間的關系。本文首先介紹了平面構成的概念,進而引申到探討現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詳細闡述了解決措施。
關鍵詞:平面構成;創造性;基礎教學
1 平面構成概念
“平面”是針對我們的三維生活空間而言的二維空間的概念。“構成”是與視覺藝術形式相關的造型活動。平面構成,指在二維的平面中將具象形態或點、線、面抽象形態按照美的視覺效果、力學的原理,進行分解、組合,形成一個理想化的純粹形態的構成方法。
平面構成是任何一門學科的基礎課程,不同的專業之間的側重點應該發生變化。由于長期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往往不同專業在授課的過程中會出現按照固定的思維模式進行圖形創作,并未從本專業的角度結合平面構成中的知識點做相應的練習。平面構成課是對學生綜合設計能力的培養,在平面構成教學中,如何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平面構成的理論,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做出有目的性構成的作業是教師需要認真研究和努力解決的問題。
2 平面構成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平面構成類課程就是為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圖形創造能力,不被模仿左右或循規蹈矩地去進行創作。平面構成教學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弊端:
1、表現手法的局限性。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主張用傳統的手繪去完成平面構成作業,使學生沒有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于推敲、構思作品內容上,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甚至有意識地貶低電腦工具的作用;二是,對電腦設計有盲目崇拜,有電腦萬能的錯誤認識,從而輕視手繪課程的訓練。這兩種觀念都是非常片面的,只有手繪和電腦二者結合運用,相輔相成,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先講理論,后做練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是先講理論課,然后讓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做相應的構成練習,學生做完作業后教師進行講評。然而,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美的形式規律,并能熟練地運用在自己的作品中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適應本課程的學習,讓他們掌握學習方法,激發他們的創造思維,也是目前面臨的重要問題。
3、教材的局限性。受編者個人知識局限性影響,每一本教材的優勢與不足都各不相同;有的教材重視圖例,對理論方面卻常一帶而過;有的教材理論強,但內容精煉;有的教材知識陳舊,缺乏對行業最新動態和發展方向的把握,雖對設計構成的演變和形成過程有一定的闡述,但缺乏對未來發展趨勢的闡述。
4、教學內容與其它專業課程沒有連續性。平面構成課程是一門自成體系的學科,同時它還與現代設計實踐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但是在課程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常常不注意本課程與其它專業課程的聯系,造成學生學習后不知道與其專業的聯系,且學習過后不知道將平面構成知識運用到其它專業課程的學習中。
3 平面構成教學改革措施
1、結合所學專業。自然之神是偉大的,神奇的,造物主在創造萬物之時也創造了人類,自然界中的形態是神奇的,被觀察的對象都有自己的特點,人的眼睛像是一架相機,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把從自然中看到的畫面記錄下來,從而使具象的形態進行提煉和概括,轉化成抽象形態,所以藝術是生活的升華,設計師藝術的呈現。
2、注重與專業內容相結合。平面構成在現代藝術設計的諸多領域,尤其是在視覺傳達藝術設計的基礎教學中,已經成為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些學生卻認識不到這一點。由于平面構成教學內容的抽象性,再加上理論概念的理性化,往往給初學者帶來迷亂和困惑。學生對點線面這些抽象概念的認識比較膚淺,看不到這些抽象概念背后蘊含的真正意義及其與應用設計的密切聯系,學習興趣不高,即使是學了,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是平面設計的基礎,卻不知道如何去運用。就結合專業而言,在注重單純的基礎構成訓練中有必要對今后可能應用的范圍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這樣才能在具體的設計創作中把平面構成的基礎知識活學活用,而不是完全割裂,所以在基礎練習中要加上部分與專業設計接軌的訓練內容。
3、教與學相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平面構成基礎教學中,以往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地接受書本知識。由于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學生對那些抽象的點線面知識得不到感性的認識,只能憑教師的“紙上談兵”,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果也不明顯。要改變這種教學現狀,就要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方法與手段是貫徹實施教育思想的重要手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手法不能簡單劃一,可以有計劃、有選擇地運用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等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4、注意構成課程和其它專業課程間的聯系。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講授本課程的知識以外,還要重視本課程與其它專業課程之間的聯系與銜接。平面構成研究的是在長、寬二維空間內點、線、面等造型因素的構成問題,以及如何將這些元素按照美學形式法則進行組合的規律。
5、重視教材的選編。一本好的教材可以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來選擇教材,并針對其不足之處進行補充。在對教材的編寫和補充時,要主語在講清形態要素、形式美法則基礎上,注重把握時代的節奏,將最新的理念、最新的內容、最新的資料和實例介紹給學生,體現平面構成設計的現代特點和國際化趨勢。與此同時,也可以鼓勵學生自行收集些前言資訊,既進一步補充完善教材,也實現了互動。只有學會自主收集學習資料,學習從被動變為主動,才能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6、重視草圖的設計。在平面構成教學過程中,因教師強調作業工整細致性,學生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制作上,而忽視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研究,造成了學生在課程結束后對所學知識還是一知半解的情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制作前的草圖設計。
平面構成形式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它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空間,也給設計帶來的全新的元素和靈感。平面構成作為一門造型基礎課,適合于所有美術專業,特別是視覺傳達藝術設計專業。對平面構成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有助于發掘學生的內在藝術潛能。
參考文獻
[1]朱孝岳.藝術設計縱橫談.江西美術出版社.
[2]方四文.藝術設計概論[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5.
[3]倪洋.平面構成[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