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梅
摘要:在農村高中體育課堂教學活動中,如何實施分類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已經成為教育者的一個關鍵問題。基于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的現狀,主要分析了分類教學模式在農村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意義和具體應用策略。通過筆者的努力,希望能找到一條提高高中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可靠途徑,為相關人士提供一些理論依據。
關鍵詞:分類教學 教學模式 高中體育
1、分類教學的概念與意義
1.1分類教學的概念
一般來說,“因材施教”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分類教學。具體來說,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該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考慮到學生自身的特點和興趣,讓學生在完成教學目標的過程中能夠有興趣地學習,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果。目前,分類教學模式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取得了顯著成效,使所有學生都能掌握相關知識內容。
1.2分類教學的意義
高中生說他們已經對年齡有了自己的判斷和偏好。不同的學生擅長不同的運動,對體育鍛煉有自己的理解。考慮到這些因素,體育教育應該在老師的幫助下,因材施教,讓學生能夠選擇他們喜歡的運動。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可以充分激發他們對體育的興趣,同時,學生可以參加他們喜歡的運動,這樣學生可以獨立鍛煉。結果,學生的身體素質也有所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也有所提高。
2、農村高中體育教學的現狀及實施分類教學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農村高中,許多學生對籃球和羽毛球等球類運動更感興趣。然而,隨著學生年齡越來越大,他們對體育的興趣逐漸降低。隨著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下降,這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體育課程的態度。此外,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農村學校的領導和教師不重視體育。此外,女孩也成為體育順利發展的主要障礙。然而,男孩們認為體育課的教學內容很無聊。眾所周知,高中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在這個過程中,體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將分類教學模式應用于農村中學體育教學,不僅體現了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而且能夠滿足學生學習的各種要求。分類教學模式的應用使農村體育教師能夠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出發點,確定合適的教學內容,促進農村體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這不僅增強了高中生的體質,也放松了他們的思想。
3、分類教學模式在農村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3.1了解學生個性差異,確定合理分類方法
高中生正處于身體發育階段,他們的身體素質差異很大。此外,學生的興趣、個性特征和學習能力也存在差異。因此,在實施體育分類教學時,有必要了解學生的個性差異,選擇合適的分類方法進行分類教學。目前,分類教學有兩種分類方法:集中組合和班級組合。集中組合式首先是集體教學,在學生掌握運動項目的要領時,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班級組合是由多個班級組成的戶外體育課,對體育項目進行分類,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分組,然后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這兩種分類方法都非常有效。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分類方法進行分類教學。
3.2分類教學的開展以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為根本
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觀察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高中生正處于成長和發展的黃金時期,學生之間也存在發展差異。因此,每個學生的身體狀況是不同的。平時愛好運動的同學和平時不怎么參加體育鍛煉的同學,身體素質當然是不一樣的。過去的體育教學都沒有考慮到這一點,統統采用統一教學的模式,身體素質好的同學有“吃不飽”的感覺,而身體素質差的同學則在勉強堅持,這就使得無法達到體育課的教學目標,由此可見,高中體育教學的分類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為根本是相當必要的。以羽毛球教學為例,教師應該首先向全班學生展示運動要求,并詳細解釋要點。當學生練習時,一些首先滿足初步教學要求的學生可以被老師挑選出來參加更高強度的教學,而其他身體素質正常的學生將繼續訓練,直到他們熟練為止。
3.3分類教學應當以重點項目為基礎開展
根據實際情況,在高中體育教學過程中,一些學生喜歡的運動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身體,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高中體育教師可以在他們的教學中專注于這些重要的體育項目。通過允許學生選擇他們感興趣的課程,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可以在體育學習中發揮主導作用,而不是被動地聽從老師的指示。結果,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提高,教師的負擔也相應減輕。根據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選擇自己的學習項目;根據學生的特點,也可以激發學生的長處。例如,彈跳良好的學生可以選擇籃球,而身體靈活的學生可以推薦羽毛球和乒乓球。通過各種運動項目,每個人的特殊技能將會被發揮出來,同時體育鍛煉也將會進行,這不僅會滿足他的個人興趣,還會激發他自己的特點。例如:長跑、短跑、籃球、羽毛球、排球等。還是以羽毛球教學為例。在羽毛球教學中,一個班的學生應該根據他們的身體狀況和熟練程度分成兩個小班。其中一小班在練習發球、高遠球等的基礎上還應當加上推球、殺球、接殺球等難度較大的擊球技術。小班也應該在深化擊球技巧的同時增加體能訓練,這樣小班中具有類似技能的學生可以在中后期比賽中提高實戰技能。對于身體狀況正常的學生來說,他們可以被分成兩個小班級,而第二個小班級注重基本動作的教學,這樣第二個小班級的學生就¨J以掌握基本動作,如揮拍、擊球、發球和高遠球,而老師則專注于糾正第二個小班級的標準動作。在二班學生的體育鍛煉中,他們可以逐步加強,逐步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教師可以組織第二節課的學生在中后期進行模擬對抗練習,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時可以激發興趣,并對體育鍛煉過程建立信心。只有這樣,學生才能主動參加體育鍛煉,不斷提高身體素質。
結語
分類教學模式在農村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取得了令人不滿意的教學效果,但這種教學模式并沒有完全取代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農村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和農村學校的實際教學情況出發,將分類教學模式與其他模式有機結合,提高體育教學效果。同時,農村體育教師應探索實踐教學的經驗,總結分類教學模式的優勢,尋找實施分類教學模式的途徑,充分發揮分類教學模式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駱衛.探究式教學模式在中職短跑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生物技術世界,2013(4):1
[2]嚴立,情緒導課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