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壯飛
摘要:“個性化”是時代進步的產物,是思想進步的標志,小學語文的個性化閱讀,更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一項重大進步,它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此,筆者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從多年的教學實際出發,圍繞小學語文個性閱讀教學實現的有效途徑提出了建議和意見。
關鍵詞:小學語文 個性閱讀 有效途徑
隨著教學思維的不斷進步,教師們逐漸意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成為了各語文教師們亙古不變的永恒話題,“個性化閱讀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的出現逐漸受到教師們的關注,其趣味性特征更是受到師生的特別青睞。它打破了單一、枯燥的傳統教學模式,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實“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另一方面,他更加強調師、生在課堂中的互動,充分的將教師、學生與文本之間的互動關系調動起來,實現三者之間的完美交流,增強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情感體驗,發散學生的思維運轉,啟發大腦皮層的靈敏度,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進而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
一、參與設計,提高學生目標建設
由于班級中的學生眾多,導致他們之間存在著相當大的個體差異,使得學習能力、學習程度、理解能力等都存在著不同程度上的差距。對此,教師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個體狀況,切實的為學生考慮,以學生的個體特征為出發點,制定個性化閱讀學習目標,對閱讀教學的發展與進步提供有利條件。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目標的制定,一方面,可以為目標設計提供依據,設計出來的目標更有針對性。另一方面,學生通過目標的設計,提高目標意識,幫助其更好地理解文章,把握文章主旨,調動學閱讀積極性。學生在實施并完成自己設定的目標任務時,也提高了自主能動性。
以《小苗與大樹的對話》這篇課文為例,在設計個性化閱讀時,為了能夠充分的調動課堂氛圍,提高每個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師讓學生們成立討論小組,共同探討并且設計閱讀目標,并將探討結果列舉出來,學生們熱火朝天的探討著,最終的總結結果如下:1、借助字典,將文章中的生字生詞標出,并且熟記、默寫。2、有感情的朗讀文章,保證字音、語調、斷句等閱讀技巧。3、聯系上下文并結合生活實際,試著了解文章中字句的意思。4、文章中“小苗”和“大樹”的對話有哪些?從這些對話中能看出什么?5、文章主要講的是什么(主旨)?6、認真閱讀文章,并與同學分享你從中得到哪些啟示?7、作者寫這些“對話”究竟是出于何種目的?9、分角色朗讀,感受閱讀樂趣,與同學分享自己對“健康成長”的看法……學生們在討論設計的過程中,無形中加深了對文本內容的了解和掌握,同時幫助學生明確了教學目標,自然而然的便形成了學習目標。經過多次的訓練,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二、甄選內容,滿足學生閱讀需要
學生的個體水平不同,導致其學習能力、認知水平以及個性特征也不盡相同,因此在學習當中的需求也自然不同,若要在閱讀教學中滿足學生的個性閱讀要求,閱讀材料的甄選上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尚幼,正處于語文學習的初級階段,因此,在個性化閱讀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更加注重基礎的認知與積累,以便為后續的學習和閱讀奠定基礎。在具備一定基礎之后,也就是中高年級的學生,則開始向語言能力方面發展,這時教師則需要改變策略,將目光投向提高學生語言能力方面,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教師要善于找到學生的“需求點”,難易程度的設定上要適中。內容的選擇上,要注重趣味性、文學性與實用性兼顧,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培養學生樂學的習慣,采取引導方式使學生樂于探究,提高參與度,鼓勵學生發言,使閱讀課程體現出個性色彩。
例如,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文章之多涉及面之廣泛,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無限的資源,如“親情”題材的文章《地震中的父與子》、《慈母情深》、《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再比如“愛國”系列的題材如《狼牙山五壯士》、《圓明園的毀滅》、《青山處處埋忠骨》、《難忘的一課》、《最后一分鐘》等;關于“動物”題材的有《鯨》、《松鼠》、《珍珠鳥》等。在閱讀課開始之前,教師先幫學生大致將課本內容分類,供學生們選擇,學生們選擇過后,教師為學生布置閱讀任務,或者由學生自行布置閱讀任務,開始閱讀。
三、情境引導,提高學生閱讀興趣
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感染學生的情緒,使學生順其自然的投入到閱讀當中,并在此情境中得到更深層次的情感渲染,在通過適當的引導,激發學生的內在潛力,煥發出最真實、最具個性的感受。這個情景的預設方法是多樣的,如教師可以在教學之前設計一個問題情景,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文本、感知文本,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有了閱讀目的,他們就會根據自己需要搜集文本信息,尋找問題答案,根據自己的經驗對文本進行初步的感知,這非常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的解讀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帶領學生閱讀《聽聽,秋的聲音》時,教師在課堂伊始,先拋出兩個問題:(1)秋的聲音到底是什么樣的?(2)秋的聲音真的可以聽得到嗎?接著讓學生們帶著這兩個問題進行閱讀,要求有感情的朗讀文章,將生字生詞標出并熟記。學生閱讀完之后,教師問道:“同學們讀完文章后,有沒有感覺到秋的聲音昵?”學生們:“沒有!”教師:“不要著急,秋天的聲音很輕柔,我們要閉上眼睛慢慢地感受,用心去聆聽?!苯處熥寣W生們閉上眼睛,并播放柔美的音樂,教師則有感情的朗讀文章,讀到“聲音”處,可以模仿著發出一些聲音,學生們在音樂聲和教師的朗讀聲中,深深感受到秋的氣息,仿佛就在身邊圍繞,情緒瞬間被調動,教師通過情境的創設,提高了學生的興趣。
四、花式閱讀,實現學生創意閱讀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課堂教學提供了更多便利條件和有利因素,多媒體、學習軟件等現代教學技術的運用給課堂教學帶來了很多的便捷,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教師要時刻保持敏銳的嗅覺和創新精神,將信息計術引入課堂,為課堂服務,為個性化閱讀教學服務。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這些軟件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利用直觀、生動的視頻元素提高學生的興趣,充分的調動課堂氛圍,真正實現個性化閱讀。
例如,在閱讀《大自然的聲音》一文時,在課堂開始,教師為學生設置情境:“同學們,下面請大家張開耳朵,仔細的聽聲音,根據聲音辨別是哪一種動物的叫聲!”教師通過“聽音識動物”的游戲,瞬間調動了課堂的氣氛,學生通過游戲,對本節閱讀課充滿好奇,接下來,教師帶領學生觀看一段視頻,視頻中是美麗的自然風景,學生們看見海邊的一朵朵浪花,并伴隨著海浪的聲音,學生仿佛置身于海邊,畫面一轉又出現一片粉色的花海,定睛一看,來到了東京的櫻花樹林,粉嫩的櫻花隨著威風旋轉飄落,畫面美極了!……教師通過利用多媒體的直觀生動畫面,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和體驗,更體現了閱讀教學的創意。
綜上所述,在實施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過程中,不僅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更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時刻貫徹“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采用多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與動機,積極開展個性化閱讀活動。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同時也推動教師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徐文芳.淺談小學語文個性閱讀的內化途徑[J].寫作(下旬刊),2015(02):13-14
[2]夏春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個性閱讀能力[J],新課程(上),2015(05):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