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向東
摘要:小學數學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科目,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在數學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成為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這要求教師充分挖掘學科特色和德育教學資源,將小學數學與道德教育有效融合,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 德育滲透 道德素養
新課程標準突出強調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小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于數學學科而言,雖然不像語文學科的德育資源豐富,也客觀擁有德育滲透的有利條件,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仍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德育資源
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學內容中包括許多公式定理,也有數學家故事,這些都是德育滲透的有效資源。
第一,小學數學中蘊藏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數學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夠培養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在數學教學中,是一次次向真理邁進的體驗過程,不斷叩問世界的根本,對事物有更為本質的認識,敢于堅持自己的主張。
第二,小學數學培養了學生勤奮上進的做事態度。數學強調學生的學習態度養成,法則的理解、概念的建構、問題的解決都需要不斷反思并改進自己的行為,從而促進學生養成勤勉認真的態度,勇于挑戰自我,激發發展潛能。
第三,小學數學中培養學生團結友愛的人文素養。數學學習中學生需要與同學和教師交流互動,分享自己的想法,聽取他人的建議,互相幫助,共同提高,依靠團體的力量實現個體差異的互補,學會如何幫助別人和如何接受他人的幫助。
第四,小學數學中培養學以致用的價值認知。數學來于現實又用于現實,小學數學教學中強調培養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合理利用土地問題、節能節電問題等,從而引導學生形成求真務實的精神,積極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使自己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第五,小學數學中飽含著家國情懷。數學的發展歷史中有許多精彩的人物和故事,古代勞動人民對數學的認知過程、數學家的刻苦鉆研,不僅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更為他們所付出的努力所感動,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外國數學家的偉大貢獻也可以教育學生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充實自我。現實問題中也有很多內容關乎家國發展,比如有許多環境保護方面的內容,能夠培養學生形成環保意識,自覺節約資源,力所能及為環境做出貢獻。
由此可見,小學數學中蘊藏著豐富的德育資源,能夠對于學生德育教育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德育滲透的有效策略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做好知識的傳授,也要重視德育的滲透,采用積極有效的方法將德育落實到位。
首先,德育滲透應聯系生活實際。數學來源于生活,教師可以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利用生活中出現的數學問題,鼓勵學生認真思考探究。比如從身邊的數學常識引申到高科技領域的精密計算,普及我國超級計算機的相關知識,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的價值,形成民族自豪感,從而鼓勵學生認真學習。
其次,德育滲透應結合辨證因素。數學是辨證的學科,遵循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哲學思想,在數學學習中教師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精神,比如在正數與負數學習中體會事物的聯系與對立關系,對事物本質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認知,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精神。
再次,德育滲透應結合數學史。數學史中有許多輝煌的歷史時刻,比如我國西漢時期的《九章算術》與歐洲的《幾何原本》是東西輝映的兩顆明珠,這些內容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激勵學生學習先進知識,為國家發展而努力讀書。
最后,德育滲透要發揮教師的人格魅力。教師的形象和精神具有重要的榜樣作用,良好的板書設計、風趣的語言表達、整潔的儀容儀表,都能在潛移默化中陶冶學生的情操。例如教師在教學中偶爾出現了差錯,被學生指出后誠懇道歉,并以自己為反面教材教育學生認真嚴謹,能夠讓學生受到積極的感染。
結語
綜上所述,數學教育的其中一個意義在于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這需要教師深入挖掘德育資源,將數學思維與道德品質結合,引導學生養成科學精神和高貴品質。
參考文獻:
[1]武婷,郭艷舂.淺談小學數學課程中道德教育資源的滲透[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4(06):123 -124.
[2]楊守疆.小學數學教學與道德教育的滲透[A].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2002福建省科技界科學道德研討會交流材料[c].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