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桂香
摘要:人類在進步,社會在發展,教育也日新月異地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教育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不僅要注重學生知識文化的學習,更要注重學生能力的發展。小學作為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兒童接受教育的開端,是未來學習發展的基礎,在這一階段,做好兒童能力培養工作,是孩子未來發展的奠基工程。本文以小學數學科目的教學為主要內容,在分析小學生思維發展重要性的基礎上,結合現階段在數學教學思維發展教育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科學有效的策略,促進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以及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數學 思維發展 策略研究
數學是一門注重思維發展的學科,學生有較強的數學思維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就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掌握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這對于提高教學效率有較大的促進作用。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使他們在探究問題同時促進思維的深入發展,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通過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有助于課堂教學活動的高效進行。
1、培養小學生思維發展的重要意義
思維,看不見,摸不著,但在學習、生活、工作中,思維決定效果、思維決定效率、思維決定行動。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在學習活動中、在工作中,人的行為都是在思維的支配下產生的。思維能力包括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比較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等,思維能力的高低,決定著人綜合能力的發展水平。思維能力參與和支配著人類的一切與智力相關的活動,所以思維能力可以稱得上人智慧的核心。小學數學學科,運用分析、比較、推理、想象的教學方法,較其他學科更多,思維能力的培養每時每刻都會在教育教學中體現。因此,思維能力是學生學習能力提升的核心內容,其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小學時期正是思維逐步形成的成長期,也正是思維能力培養的關鍵期。關注學生思維發展的培養,促進他們潛能的發揮,為其以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必須積極探索并付諸行動。學生具備較強的數學思維能力,便可以終身受益,使他們在解決數學問題,甚至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時,都能夠進行理性判斷和邏輯思考,可以更好、更快地解決問題。同時,隨著思維的逐步形成與發展,學生能從思考到會思考,逐步形成獨立思考能力,由淺層次的思考到深層次的思考,逐步形成獨立的思維能力。對某些知識點、對某些數學情境.從提出問題到學會進行質疑,最終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而這些思考、分析、提問、質疑的過程,恰恰是學生思維能力逐步提升的過程。學生的推理能力、判斷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會逐步形成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會得到全面提高。
2、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有效策略
2.1提高教師素質,認識思維發展
認識是行動的基礎,要改變人們對思維的曲解,走出思維發展教育的誤區,首先學校可以聘請專業人士進行講座,從提高認識、正確理解入手,普及相關基礎知識,有效地開展相關活動。在教育工作中,廣大的一線教育工作者是教育的主體,因此要從自身做起,敢于實踐,勇于擔當,從根本上改變現狀,把學生能力的培養工作落到實處。更重要的是,要在提高廣大教師的基本能力和綜合素質上尋找突破口,鼓勵教師認真學習,積極探索。學校要支持教師參加與之相關的活動和專題培訓,拓寬教師知識面,促進教師知識轉型,由單科型向多科型轉變;由單向傳導向雙向互動轉變;由單一知識向多元啟智轉變;由定向思維向發散思維轉變;由教學生學會向教學生會學轉變。教師要更多地關注課堂、教學、優化課堂教學、優化教學方法、優化教學的活動,在不斷提高廣大教師理論水平的基礎上,把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腳踏實地開展研究。教育要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我們就是要培養出具有現代化水平的教育工作者。只有提高教師素質,才能更好地適應教育形勢的需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啟發誘導學生創新思維,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
2.2設計探究活動,促進思維的深入發展
在數學學習活動中,隨著掌握知識的增加,學生的數學思維也在不斷深入發展。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思考動力,讓他們在反復思考中掌握所學知識,提高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探究問題:學校的操場是一個長方形,要計算它的面積,我們要怎么辦呢?在探究過程中,學生通過分析教學內容,掌握了計算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公式,知道要計算學校操場的面積,需要測量出操場的長度和寬度,然后利用長方形的計算公式計算得出。通過探究活動,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了深刻的理解,并能夠正確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3設計討論環節,促進發散思維的發展
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通過自主學習能掌握教材中的基礎知識,對于較難的知識,他們在理解上往往存在過于片面的問題。為了使學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所學知識,在教學這些重難點數學知識時,教師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進行討論。在討論環節,教師要給學生留下充足的空間,在他們所說的觀點錯誤時不及時糾正,而是讓他們在相互討論和思考中發現自己思維上的錯誤,掌握正確的思考方式,從而真正理解知識的本質。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適時用問題進行引導,讓學生的思維能夠在問題的引導下不斷深入,在討論問題的過程中使討論環節得到升華,通過多角度分析和探究問題,使他們的發散思維得到發展。例如,教學“認識小數”時,教師先讓學生認真閱讀教材內容,然后根據自己對小數的理解討論。有的學生說:“讀小數和寫小數時都是從左到右。”有的學生說:“小數點左邊和右邊的數含義不同。”還有的學生說:“物品的價格可以用小數表示,物體的長度也可以用小數來表示。”通過討論,學生對小數有了全面的認識。教師不僅關注他們的討論情況,了解他們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還在他們爭執不下時給予指導,使其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入,從而促進數學思維的有效發展。
結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當中,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數學思維對于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性。而要在小學教育中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就需要不斷豐富教學手段和方法。只有將數學知識充分融入于豐富有趣的教學活動當中,才能使學生在熟練掌握數學知識的前提下,最終達到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林紅.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5(13).
[2]丁云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4(0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