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艷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素質教育不斷深入人心,對教學方式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個明顯的改變,就是教學手段的多樣化。而小學數學是九年義務教育中一門關鍵性學科,對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巨大的提升作用。但由于小學生限于年齡、思維和心理尚處在發育階段,因此,一味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無法讓小學生適應對邏輯思維能力要求很高的數學學科。情境教學法可以結合生活實際,創設生活情境來激發小學生的興趣,剛好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因此,受到師生的青睞。探討情境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希望可以對基層教師產生一定的啟發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 問題情境 教學策略
前言
情境教學法指的是在教學工作中,老師會有側重地引進特定意義的、生動具象化的場景,從而引起同學們的趣味,幫助同學們更好地學習知識、掌握學習方法。加強對情境教學法的運用,有利于搭配傳統教學的僵局,為同學們營造更靈活高效的課堂環境,使同學們在輕松的氛圍中,更清晰地把握知識點,并且通過自主探討、持續思考培養自身的創造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
1、小學數學情境教學的現狀
1.1情境應用不當
學習就是不斷攝入新的知識成分,并且長期鞏固舊的知識的過程。在目前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情境教學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推廣,但許多老師對其的理解依然有部分誤差,比如僅僅將其當作融入數學知識的手段,使其起到吸引學生注意的作用,這就局限了情境教學價值的發揮。
1.2過于注重形式
在教育事業得到持續關注的今天,在數學教學中引入情境教學的模式已經成為潮流。老師借助情境教學方式,需要注重數學教學模塊的規劃、生活化教學的深化等等。然而在現實中,情境化教學還只是浮于表面的形式,老師也沒有完全將教學方法和內容做完美結合。在教學實踐中,老師的目標不夠明確,這也導致教學質量得不到明顯提升。
1.3未能從問題出發
在現代社會,許多優秀教師都意識到了引用情境教學法的必要性,并且加強了對該方法的運用。在教學實踐中,依然存在部分不足之處,比如老師沒有從根本上將學生看成學習的主體,忽略了對學生創造性意識、探索能力的培養,沒有完全聯系生活實際設置情境,使得許多情境創設都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
2、小學數學課堂應用問題情境教學法的策略
教師在用問題情境教學法時,應當引用小學生平時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生活現象,來激發小學生的想象力,并在其中引入數學知識點,這樣就能將數學理論和實際生活完美結合起來,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提問、思考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將數學知識點記住,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具體做法,可以有以下幾點:
2.1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因此,要求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注意引導學生的興趣,從而讓學生的參與度更高。例如,在學到人教版小學六年級的上冊《圓的面積》時,教師可以問學生一個問題,去商店里買茶葉,如果有一個長方體的茶葉桶和一個圓柱體的茶葉桶,它們的高度一樣,而且截面的周長相等,那么買哪一個更合適呢?這樣的問題對學生來說比較新奇,就會令學生陷入思考。其實問題的本質很簡單,就是看在矩形和圓形同樣周長的情況下,哪個面積更大,那么同等高度下,體積就會更大,也就越合適。借著這個問題,教師就將“圓的面積”這個知識點引入到了數學課堂上,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2.2問題提高學生的思維活躍度
問題情境教學法不應該僅僅作為輔助教學的手段,拘泥于課上知識的掌握,而是應該在這基礎上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從而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舉例來說,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尋找次品》就是一個很好的數學活動,從一堆外表看似相同的東西中尋找出“異類”。用一道類型題舉例,“在2 8瓶水中,找出其中一瓶生理鹽水。生理鹽水比水略重一點,怎樣用最簡便的方法,找出其中的生理鹽水?這道題擺在學生面前,如果按照傳統的笨方法,需要用天平一瓶一瓶稱出來,當天平不平衡時才會找到答案。可是這樣的重復操作會讓工作量加大,所以要求學生改進現有的方法,從而實現思維訓練。教師可以啟發學生,如果將這堆水分類呢?平均分成兩堆,天平重的一端就包括生理鹽水,再將重的一端挑選出來,繼續分兩邊稱,以此類推,就可以降低工作量,從而加強思維的訓練,提升思維活躍度。
2.3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多媒體教學手段是教學輔助性手段,可以讓學生的理解更加直觀。而且多媒體教學的形式是多樣的,尤其是在學習到圖形的時候,可以通過動態的圖形變換、放大、縮小,可以作為輔助型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加深記憶。例如,在學習三角型面積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一——底和高的乘積,來探索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學生面對這道題時會云里霧里,但是多媒體教學卻可以展示平行四邊形,并且標出底和高。運用動態的線段連接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可以讓學生看到平行四邊形被分割成了完全相等的兩部分,這樣學生就可以明白,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上除以2,就可以得到三角形的面積。結果和三角形面積公式剛好吻合,這就實現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效果,達到了教學目的。
2.4讓學生提高自主思考問題的能力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該培養小學生自主思考問題的能力,從而面對不同的問題和知識點,能夠構建出相應完善的知識體系,從而能夠主動回憶起相應的知識點。假以時日,就可以脫離對教師的依賴。舉例來說,在學習到“分數的意義”,教師就可以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為學生制造問題,引起學生思考。例如,在生活中我們哪里可以接觸到分數?分數相對于我們以前學習到的數,有什么意義上的本質不同?學生就會聯想到切開的西瓜、折疊的紙等,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在學習完分數意義之后,再遇到具體問題時就會產生不同的思考方式,如將“一角錢”看作“一元錢”的十分之一,將“一半”看做“單位一”的二分之一,等等。
結束語
總之,問題情境教學法是被公認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實施能夠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問題、解決問題,促進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促進思維能力的拓展。
參考文獻
[1]石萬義,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教學法的具體運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5(9):194.
[2]田恒軍,小學數學“問題解決”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討[J].考試與評價,201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