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啟英
摘要:新時期我國基礎教育教學改革開展的如火如荼,尤其課堂教學改革成為重中之重。為提高基礎數學教學質量和水平,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研究被廣大初中數學教師所重視。本文主要闡述了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意義和功能,初中數學課堂提問現狀及原因分析,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特征和有效提問的基本原則,最后重點論述了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設計與實施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 課堂教學 有效提問 策略
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往往因為教師的有效提問而產生更多的思考與優質思維,學生在活躍的思維碰撞與分析討論中也會因為教師的有效提問而更易得出問題的答案.教師圍繞教學內容與目標并根據邏輯結構而設計的有效提問能夠滿足學生思維發展的需要,學生主體地位得到彰顯的同時也令自己的學習變得更加主動,使學習興趣得到有力激發并對課堂學習投入更多的精力與思考.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的意識、能力得到培養的同時也使其更易產生自己的理解與觀點.
1、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通過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與主動性,可以為教師的有效提問營造良好的情境,如果師生間的關系比較和諧、教學氛圍比較民主、愉悅,那么就可以使得學生敢于提問,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所以,數學教師就要充分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結合教學內容營造出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要充分重視學生的提問,在課堂教學中及時地肯定與鼓勵答題的學生,從而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自信,例如,在初一階段,學生剛剛接觸幾何,因此,其對三角形的穩定性不夠了解,此時教師可以向學生進行提問:“請同學們思考,為何射擊運動員在瞄準目標時都會用手將槍桿托住(此時射擊運動員的胸部、手臂與槍桿彼此正好可以構成三角形),這樣是否可以保持穩定呢?”教師的提問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活躍課堂氛圍,幫助學生更快地融入快樂、輕松的教學情境中,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從而使得學生能夠興趣盎然地進行思考、進行學習。
2、要圍繞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提問
課堂提問要用在關鍵的環節,因為每一堂課的時間是比較有限的,所以,問題提出來,就要用在關鍵的地方。首先,教師要抓住教材中的重要概念進行有效提問,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比較抽象難懂的數學概念,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好基礎。其次,教師需要對一些比較重要的數學解題方法進行提問,使學生在遇到相似的問題時能夠較快的做出反應,采用正確的解題方法。同時,教師還要抓住教材中的發散點進行提問,從而延伸出新的教學內容,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視野。初中數學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明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并且,為了促進學生的理解,設計相應的問題,這是非常必要的。教師也有充足的準備,在課堂教學中時間把握的就會越好,就不會造成課堂時間的浪費。
3、預留充足的思考空間
信息從傳遞到存儲經歷的時間大約為1秒鐘,這是心理學研究得到的數據。教師在問題提出以后若是不能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學生的思維根本無法得到應有的觸動與深入發展,因此,教師在具體教學中一定要為學生預留足夠的思考空間并促成學生自我的充分展現。例如,教師在“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這一內容的教學中,首先可以引導學生對以下方程進行求解:x2+4x+3=0,x2 - 4x+3=0,x2-6x+8=0, x2+6x+8=0, x2-2x=0,然后請學生根據兩根情況求出其和與積,最后再引導學生對一元二次方程x2+px+q=0的兩個根之間的關系進行探索與歸納:xl+x 2=-p, xl.x2=q。
4、適度提問
教師在同一教材上所設計的不同提問往往會收到不一樣的效果,這正是由于教師對教材內容的理解與問題把握上的不同.很多初中數學教師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并不特別擅長提問,有的問題特別簡單以至于學生不用思考,有的問題難度太大以至于學生百思不得其解,有的問題量太大以至于學生疲于應付,有的問題量太小以至于課堂氛圍死氣沉沉.例如,我校每月的數學公開課活動中,一位年輕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竟然有四_卜個之多,學生思維漫天飛舞的同時也將其教學節奏嚴重打亂,很多“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的提問令學生忙于回答“是”或“不是”等,這種簡單的提問方式使學生忙于應付而無法令其深入問題的本質,課堂看似熱鬧非凡但實質上卻并未對學生的思維發展起到很好的作用.
5、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
數學源自生活,并且用之于生活,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彼此間具有密切的關聯,特別是中小學數學的相關內容和人們的現實生活具有密切的關聯,所以,為了更好地做好初中數學教學工作,教師就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體驗情境,使得學生可以在其中更好地了解數學問題,豐富學生的數學經驗,幫助學生更加準確地把握生活情境中蘊含的數學問題,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靈活運用的能力,使其充分認識到數學知識蘊含在現實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必須要細心地觀察生活,能夠將所學的知識更好地應用在實踐當中,例如,在為學生講解“直線”這一章節內容時,由于學生針對“點與直線之間的位置關系”缺乏深刻的了解,甚至于有的學生還會將其和“直線的公理”混淆,所以,為了幫助學生更加準確地把握抽象的數學概念,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在其現實生活中進行觀察,且準確地理解“點與直線的兩種不同位置關系”,有的學生指出:小鳥在電線桿上歡樂地歌唱,其是“點在直線上”;小鳥離開電線桿飛到天空中屬于“點在直線外”,有的學生指出: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尚未全部露出來時屬于“點在直線上”,在太陽上升到天空以后屬于“點在直線外”,學生紛紛舉手發言,并且找到很多可以有效說明“點與直線的兩種不同位置關系”的現實案例,這樣就可以幫助學生充分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處處都會蘊含數學知識,利用數學知識可以更好地指導生活實踐,可以有效地解決各種生活現實問題,實現對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
結語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較為常用,這是一種比較傳統而有效的方法,可是,我們也要注意避免其中的問題,要高效化的運用這種方式。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水平的不同設計相應程度的問題,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問題的啟發下有所收獲,教師也要注意在教學中,圍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進行問題的設計,讓每一個問題都能使課堂更加高效,讓學生的學習體驗變得更加愉快。
參考文獻
[1]梁平.初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及其策略的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 - 05.
[2]盧龍.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實踐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