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維斌
摘要:閱讀與寫作的結合一直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點部分,在為學生奠定良好的語文水平基礎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運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讀寫習慣。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結合其他學者的研究成果,對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結合教學提出了一些突出的問題,并提出了結合實踐教學解決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 讀寫教學 問題 策略
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對基本語言知識的應用水平。多數情況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會將閱讀和寫作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如閱讀、背誦、拼寫、默寫等。然而,閱讀和寫作教學要做到真正的結合起來,主要還要靠教師對課程的精心設計和安排,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積累了相關的經驗,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依然會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這些問題也會給教學成果帶來些許影響。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深入分析了如下關于小學讀寫結合教學的問題。
一、小學語文課堂讀寫結合教學問題
根據筆者對小學語文課堂的調查和實際教學經驗來看,實施讀寫結合課堂教學的主要問題即實踐困難。實踐難度主要在于以下兩個方面:
(一)讀寫培訓效果不夠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所有教師都具有一定的教學與閱讀相結合的意識,但要注意的是,在實踐教學時,許多教學要素是相互對立的。例如,如果學生學習了描寫人物的課文,老師就要求他們盲目地模仿課文寫人。這種模仿的方法實際上就是把閱讀和寫作結合的教學方法形式化了。教師如果不教學生如何寫作,如何借鑒,缺乏對閱讀方法和表達的指導,也就無法實現真正的讀寫結合教學了。目前,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主要設置在教科書的正文中,寫作部分通常放在單元的末尾,所以許多教師仍然會下意識將閱讀與寫作分開,很難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二)讀寫分離
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讀寫分離的現象。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師沒有準確界定小學語文寫作與閱讀課程的關系,很難有效地將兩者結合起來進行教學。一方面,如上所述,許多教師會下意識地以教科書為基礎。讀書就是讀書,寫作就是寫作。另一方面,教師自覺進行讀寫教學時,兩者的結合比較僵化,沒有好的過渡。因此,閱讀和寫作的課堂教學仍然相對分離。同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過分強調文本本身的解釋,而沒有將閱讀的寫作方法與文章有效地結合起來。在寫作教學中,一些教師常常忽視閱讀的滲透。事實上,寫作與閱讀的關系是不可分割的,相互影響和促進。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的延伸。
目前,許多教師已經認識到讀寫結合在小學語言教學中的重要性和實際的作用,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仍然容易將讀寫分離進行教學。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師沒有準確界定語文寫作與閱讀的課程關系,才導致很難將兩者有效地結合起來。一方面,如上所述,許多教師會有意識地根據教材內容順序進行教學,認為讀就是讀,寫就是寫;另一方面,教師有意識地進行閱讀和寫作教學時,容易生搬硬套,不能夠靈活地將兩者進行結合,過渡性不夠。因此,閱讀和寫作的課堂教學仍然相對獨立。同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過于強調對課文本身的解讀,并沒有將閱讀的寫作方法與其結合起來。在寫作教學中,一些教師也很容易會忽視將閱讀內容滲透進寫作教學中去。事實上,寫作與閱讀的關系是不可分割的,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也可以說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的延伸。
在上述兩個突出的問題中,我們很容易發現,若想實現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閱讀與寫作真正結合,就要求教師有更好的方法去進一步提高教學方法。基于這一點,筆者具體分析了閱讀和寫作的教學策略。
二、小學語文課堂讀寫結合教學策略
小學語言不同階段的知識內容具有一定的時際性。例如,對低年級小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時,應該注重對生字和詞匯的學習;而中高年級的學生,則應注重進一步加強其閱讀和寫作的內容。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也應結合不同學齡段的學生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與策略。
(一)低學段的讀寫結合由文字和句子組成
在低學段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將閱讀與寫作有機地結合起來,以詞匯和簡單的句子為主要切入點。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詞匯的含義形成寫作意識。例如,在對一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用將要學習的生詞來進行造句,或者讓學生以圖片的形式看圖片,學習根據看圖片來說話。這樣做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課堂教學。
(二)中高學段的讀寫結合進行隨文批注
中高年級學生的語言學習的能力也在不斷增強。在中高段的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隨文注解的方法入手,要求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對自己喜歡的句子或問題等進行標記,同時可以在這些句子和單詞的旁邊寫下一些自己的理解或想法。在課堂分析和交流的時候,老師應鼓勵學生提出自己標注的這些問題或觀點,與其他學生相互交流,也要留給學生寫作的時間。隨著該方法的逐步實施,也能不斷實現閱讀與寫作的有效結合。
(三)創造一個輕松的閱讀和寫作環境
小學語文的傳統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自己的思想容易被限制,以致學生的寫作潛能無法充分發揮。因此,教師應主動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輕松的讀寫環境,以增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滿足感和體驗感。這樣,學生的思維才能夠被激活,思維才能被拓展,讀寫的教學成果也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小結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要想真正將閱讀與寫作進行結合,就要求教師應該形成一種對兩者結合的意識,同時還應根據小學語言階段的特點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針對小學閱讀與寫作相結合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了如上三種策略,希望能為廣大教師的實際教學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楊敏.小學語文課堂讀寫結合教學的問題分析與教學策略[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4.
[2]王婧.小學語文課堂讀寫結合教學的問題與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2012(65):71.
[3]譚秀坤.語文課堂讀寫結合教學的問題分析與教學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0(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