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仁鳳
摘要:數學作為一門基礎課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但是傳統小學數學教育與我們的實際生活出現了嚴重脫軌,一些老師、家長、學生只重教育的結果而不注重過程,只重理論而輕實踐,導致學生只會生搬硬套,不會靈活運用知識。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則是在傳統小學教育的基礎上加以改善,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學習數學的趣味性,以及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文章從傳統小學數學教育存在的問題以及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和實踐出發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 生活化 探討
數學是小學生認知世界的重要途徑,數學對學生產生作用完全存在于生活之中,完全不會孤立于生活之外。顯然,認真解讀“數學課程標準”,里面“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是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知識和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基礎”的言語,意味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僅僅明確教學目的,而是從教學目標出發,找尋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讓數學真正貼近小學生的生活,使他們真正體會到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在數學學習中感觸生活,這才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思考的問題。數學教學模式的生活化可以更好地解決現在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筆者結合長期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和當前的教學改革的要求對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進行探究。
1、傳統小學數學教育模式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整個課堂以老師為主,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地位。課堂上老師限制學生的“動”,必須抱臂端坐背挺直,注意力還要高度集中。一堂課下來,師生都感到十分疲倦。此外,學生還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厭倦情緒。目前,數學課堂教學依舊是以講授為主,教學工具主要是粉筆、黑板、教材等。有些學校雖然已經開始使用多媒體教學,可是教學方式與傳統教育沒有兩樣、學生所學到的知識只是從老師和教材中獲取,要想成績有所提高,必須依照老師所說的,上課注意聽講看,課后多做習題,只有熟悉了各種題型,才會有所進步。學生好不容易熬到了下課,課后依舊要掩埋在題海中。長期以來,這種模式大大消減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比較國內外數學教育模式,我國學生的數學水平高于美國。但是通過實驗研究發現,我國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與美國學生相差甚遠,主要是因為我國學生在應用意識方面比較薄弱,遇到實際問題,往往會感到束手無策。這就是所謂的不能夠學以致用。我國的數學教育要想得到進一步發展,就必須從開始就建立起一種開放性、趣味性的教育模式。
2、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策略
2.1優化課堂環境,營造生活氛圍
生活化教學環境是課堂教學中學生積極主動、生動活潑發展的前提。優化教學環境,營造生活氛圍,也是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途徑。在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中,對教學環境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生活化的課堂氛圍和生活化的師生關系是生活化教學的主要目標。在營造生活化的課堂氣氛方面,小學數學教師可結合布置作業的方式,如讓學生挖掘生活素材,搜集生活中一些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物品,促使他們自覺地將數學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而生活化師生關系,則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建立平等的交流方式,教師與學生之間要像生活中的朋友一樣,這樣學習過程才能夠更加輕松,師生關系才會更加融洽。對小學數學教師而言,應遵循師生的人格平等,努力成為學生學習上的伴侶和生活中的顧問。
2.2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因此教師應當注重數學與生活相結合,尋找學生身邊的數學,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在教授數學知識的時候,可以試著將課堂在傳統課堂的基礎上增添更多的趣味性,可以將一些數學中常用的知識和概念融入生動有趣的生活小故事中,讓學生從故事之中琢磨數學,了解數學。例如:讓學生了解“平均分”概念,就可以引入以下這個故事:端午節吃粽子,小明媽媽買了四個粽子,她將這四個個粽子分別分給爸爸一個,奶奶一個,小明一個,自己留了一個。小明、爸爸、奶奶、媽媽得到的粽子一樣多。人分物品,分得的一樣多。這就是“平均分”的概念。之后老師再問學生:如果小明的媽媽有八個粽子怎樣分小明的媽媽、爸爸、奶奶還有小明才能得到一樣的粽子呢?這樣一來,學生就很容易明白“平均分的意義。
2.3改善教學方式,創設生活情境
改善教學方式,創設生活情境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也非常重要。教學方法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一部分。一直以來,傳統的教學方法注重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手段單一,教學過程枯燥,教學生活化和以往的教學模式不同,它不再以強調學生記憶公式為中心,而是通過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將知識的學習引入到日常生活中去,在生活場景中介紹知識和數學的相關特征和概念。生活化教學在教學方法上要求以生活理念為指導,刨設與生活相關的生活情境,這樣可以大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小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
改善教學方法,創設生活情境,對小學數學教師而言,要掌握好三個關鍵點,一是捕捉生活現象;二是模擬生活經歷;三是拓展生活空間。在捕捉生活現象方面,用生活實例輔助課堂教學,如在教學“循環小數”一課時,先讓學生觀察一段春夏秋冬自然景色的錄像,從四個季節更換,周而復始,獲得了對“循環”含義的初步了解,進而導入數學中的“循環小數”概念在模擬生活經驗方面,如在教“混合運算”一課時,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教學課件,用視頻演示超市的食品和價格,模擬超市的經營模式,通過教師及時的引導和整理,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就是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創設生活化情境的表現在拓展生活空間方面,如在學習了“統計初步知識”后,引導學生在課后觀察“校門口的車流量”,并用數學方法進行統計,這種方式可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綜上所述,對小學生實施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改革必須要與小學生的認知規律相一致,生活化教學可以把學生帶入到其熟悉的生活情境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把數學學得更加扎實,使學生不只是簡單的學習數學知識,而是學會應用數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