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思遠
摘要: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擔負著幫助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任。學生組織是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的有效組織形式。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要準確把握共青團“一體兩翼”模式的工作特點,最大限度地發揮共青團組織的主體作用和學生會組織、學生社團組織的主導作用,為青年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搭建實踐平臺。
關鍵詞:高校共青團 一體兩翼 思想政治教育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高校教育體制改革日益推進的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敏感地把握和解決新時代的新問題。高校共青團必須構建適教育創新的“—體兩翼”組織體系,以團組織為主體,加強對學生會和學生社團組織的工作指導與服務,把握青年大學生的成長規律與特點,充分利用有效資源,調動一切力量,逐步建立起功能和手段相對完備的服務體系,切實有效地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幫助青年大學生全面成長成才。
一、高校共青團“一體兩翼”模式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學生在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的需求不斷變化,主體意識日益增強,高校共青團工作面臨著全新的形勢。這需要高校建立完善的共青團組織,抓好團的組織建設,要依靠學校黨組織,強化校、系兩級團組織的建設,同時構建“一體兩翼”的工作模式。“一體”就是高校共青團基層組織,“兩翼”指的是高校的學生會和學生社團組織。共青團組織這一“主體”對學生會、學生社團組織這“兩翼”進行思想和工作上的指導,“兩翼”則是共青團組織工作手臂的延伸,把共青團組織的建設和學生會組織、學生社團組織建設通盤考慮,既能增強團學組織的生機與活力,更有利于凝聚資源力量開展團員青年意識形態的教育引導工作。高校共青團組織有其自身的運行規則和基本工作方式,具有組織青年、凝聚青年、引導青年的基本職能,具備組織開展團組織生活、實踐鍛煉活動和動員青年力量的優勢和能力,能夠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和新穎、和諧的主題活動營造服務學生成長需求的良好環境,有針對性地引導和影響青年大學生全面發展,更好地滿足青年學生日趨增長的參與多種實踐的愿望和鍛煉成長的需求,充分發揮共青團組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力量。
二、基于高校共青團“一體兩翼”模式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高校共青團工作要緊扣大學生學習、就業、成才、生活和維權等多方面的需求,認真研究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逐步建立起集組織活動、文化活動、社團活動、社會實踐、網絡資源于一體的功能和手段相對完備的服務體系,更好地發揮共青團“一體兩翼”工作模式的作用,增強共青團組織的凝聚力,提高服務育人的質量。
1.發揮共青團組織在“一體兩翼”模式中的主體作用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高校共青團要依托團的組織生活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團的組織生活是共青團組織的核心活動,是共青團組織了解掌握青年團員思想和工作情況的基本途徑。高校共青團要堅持正確的發展方向,緊密依托團的組織生活,組織開展既貼近青年團員的思想意識,又貼近青年團員學習生活實際的主題學習教育活動,始終與青年學生保持緊密聯系,充分發揮在教育、團結和聯系大學生方面的優勢,不斷增強感召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嚴格工作程序,組織開展務實管用的團員民主生活會,認真做好“推優育苗”工作,提高團員青年的自律意識和模范作用;努力辦好融“理論性、時代性、實踐性”于一體的團校,切實加強青年團員的培養教育,滿足大學生學習、生活和文化的需求;堅持理論學習和工作研討的團組織生活制度,增進團員青年和團干部間的交流與合作,提高廣大團員青年的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推進團組織生活進宿舍、進社團、進網絡工程,加強對優秀團員的培養,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團組織生活網絡體系,使團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夠深入到廣大學生學習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竭誠為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服務。其次,高校共青團應依托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實踐是大學生積累實踐經驗、增長實踐能力的重要方式,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高校共青團要按照教育教學規律要求,依托社會實踐活動開展教育管理工作,積極爭取和借助社會教育資源,加強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建設;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或時事熱點,組織大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調查研究和志愿服務活動,規范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學分制考核和項目化管理,建立大學生實踐鍛煉的激勵機制;將社會實踐成效作為大學生“發展性素質”納入綜合素質測評管理,作為評優評獎的依據,不斷增強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準確把握教育學生的有利時機,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引導大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中認識社會、了解國情,加深對黨的政治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解和認同,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增強大學生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歷史使命感、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培養科學精神和人格魅力,著力提高大學生思想認識水平、實踐創新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質。
2.發揮學生會、學生社團組織在“一體兩翼”模式中的主導作用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共青團要充分發揮學生會、學生社團組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導作用,把握學生會組織和學生社團組織的角色定位,合理安排工作任務,充分利用學生自治組織的優勢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和針對性。要利用傳統節慶日、重要紀念日、名人誕辰日等重要時間節點設計形式新穎、參與性強的校園文化活動,積極營造良好的健康成長環境,宣傳學校的辦學理念、主導思想和行業特色,加強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弘揚民族的優良文化傳統,規范青年學生的審美追求,提高大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自我感化能力,培養集體觀念、吃苦精神和奉獻意識,幫助大學生完善智能結構,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強政治敏銳性,引導和培育青年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豐富多彩的文化氛圍中激發青年大學生的活力,凝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依托宣傳教育類社團,圍繞大學生關注的社會問題、時事熱點、重大事件、重大活動進行宣傳報道和評論,緊跟時代脈博,弘揚社會主旋律,構建學生社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宣傳教育陣地。依托文體科技類社團,結合專業特點開展學術科技交流和文化競賽活動,構建學生社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情景教育基地,加強思想意識的滲透等等,發揮學生社團活動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積極作用,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不再一定是主體自身,實踐活動與客觀條件就發生了分離。因此,主體教育促發青年社會性素質的生成既要強調社會化過程中青年主體的能動性,又要重視社會因素對青年社會性發展的影響作用,要在社會的框架內把青年個體當作主體,尊重每個青年的獨特性和差異性,注重他們的需要、能力,將主體性理解為人的社會性和個體性的相互依存、相互滲透和內在統一,在客觀世界和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充分釋放和發揮青年的巨大能動性、自主性、自為性,使他們學會自我分析、自我學習、自我實現,培養青年的獨立意識、自主精神和主體人格,真正意義上滿足青年主體的內在需要,達到青年自由全面發展的核心要求。
3.“社會實踐”路徑。人的本質是社會關系的總和,實踐是人感性的對象性活動,社會關系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從社會實的角度去揭示人的社會性本質特征,為青年社會性素質的提升提供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