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美洪 沈芳甸
【摘要】美國的公民教育在維護美國資本主義制度和促進美國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因而充分認識美國公民教育及相關教育理論,借鑒其中的合理成分,可以為我們改革和創新具有中國特色的公民教育模式提供新的思路與視角。
【關鍵詞】美國;公民教育;啟示
盡管美國是資本主義國家,與中國的意識形態不同,但是不能否認其公民教育理論和實踐有其合理的成分。我們應該應當用批判的眼光來對待西方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分析與綜合的基礎上,找到適合中國公民的教育模式。
一、美國學校公民教育的優勢
(一)服務性學習
美國高校非常有特色的一項教學策略就是“服務性學習”,它把社會服務和課程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服務活動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并能從經驗的反思中獲得新知識,同時也使學生成長為富有責任感并有能力服務于社會的人。
(二)隱性教育的成功實施
在美國,公民教育在教育方式上是通過一種相對隱蔽的形式得以實現的。隱性教育是指在宏觀主導下通過隱目的、無計劃、間接、內隱的社會活動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的教育過程。它實現教育目的于日常生活中,滲透教育過程于休閑逸致間,以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方式對受教育者的思想、觀念、價值、道德、態度、情感等產生影響。
(三)注重實踐教育
美國的公民教育課程是開放式的,注重讓學生到實際生活中驗證書本上的知識。“公民教育的目標,是對政治體系有所了解以及如何在實際上和理論上去開展工作,養成參與公民生活的技巧,增進公民能力,奉行民主制度原則的道德標準,同時要有能力分析這些道德標準所產生的結果以及養成自重的習慣,而且所有參與公民生活的人,都能感覺由于其自身的參加而有所區別。”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學校在進行公民教育時,無論是在課堂還是課外,都很注重教育方式的實踐性,讓學生在廣泛的實踐中接受教育。
二、對中國公民教育的啟示
(一)教育方法多樣化
公民教育的方法手段應多樣化,而非主要運用單一的灌輸、說教方法。目前的中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多種所有制并存,多種社會文化思潮的影響并存,人們的思想也具有多樣性、復雜性、變化性等特點。這就要求中國在學校進行主要的正式的公民教育時,反對教條式的說教,應根據不同情況,靈活多樣地開展公民教育。在個人獨立自由精神和意識形態的統一性方面找到一個平衡點,從而達到政治社會化的預期效果:既能保持社會的穩定,又讓社會具有發展的源源不斷的原始動力——個人自由與創造力。
(二)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
我國比較重視顯性教育,對學生的教育都是經過精心計劃并安排好的,也有專門的思想政治教育機構來實施。相反,美國則是比較注重隱形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在顯性和隱性教育中,注重二者的結合。這種顯性的、抽象的、脫離生活實際的灌輸方法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難以收到好的育人效果。我們在進行顯性教育的同時,應借鑒美國的方法,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每一門課中,通過歷史、地理、音樂、美術、社會學以及各種專業知識課程來滲透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的科目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不一樣,其效果也不一樣。
(三)重視實踐教育的作用
教育家夸美紐斯說:有效性教育要“尋求并找出一種教學方法,使教員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多具閑暇、快樂和堅實的進步,并使社會可以減少黑暗、煩惱、傾軋,增加光明、整飭、和平與寧靜”。公民教育如果單靠空洞乏味的灌輸,便難以讓人接受,社會實踐是教育者把真實的社會作為教育環境,真實鮮活的教育環境最具有說服力。
(四)創造良好的公民教育環境氛圍
沒有良好的環境,公民教育本身取得的成效也會被來自環境的消極因素抵消。因此,中國需要進一步健全法制,依法治國;在公民家庭內部建立平等的關系,在學校中使用互動教育方式,給學生以參與的機會;大力培育中國的公民社會,使人們在公民社會中形成積極的公民意識:注重創造公民的政治參與環境,提供個性自由發展的氛圍。除此之外,中國還需發展公民教育的硬環境,如建造并免費開放大量的紀念館、博物館、展覽館等設施作為公民教育的場所。
三、結語
目前,公民教育已成為時代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然而我國的公民教育依舊處在探索階段。中國和美國雖然是兩種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公民教育的目標和內容有本質的區別,但在教育內容方法上有很多可借鑒之處,我們應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方法批判地吸收、借鑒其有益的經驗,使我們開闊眼界,拓寬思路,不斷促進我國公民教育的改革創新,提高公民教育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