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玲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領域,課堂提問占據重點環節,同時也是教學的藝術。課堂提問質量,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數學思維建設。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需要合理應用有效提問,從而保證數學教學質量。鑒于此,本文主要圍繞有效提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展開有效分析。
關鍵詞:有效提問 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前言
新課標明確強調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需要做好課堂提問,通過有效提問,訓練學生數學思維,提高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數學教師在實踐教學時,需要合理規劃課堂提問環節,將有效提問有效應用到教學領域,促進數學教學向著高效率、高品質方向發展。
一、有效提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分析
以往,教師在組織數學課堂教學時,忽略了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模式通常以師講生聽為主,導致學生數學思維受到明顯的局限性。雖然,教師在數學課堂上,也會偶爾進行提問。但是因為提問方法和環境不合理,導致學生在面臨課堂提問時心理壓力較大,并且通常根據回答模扳機械性的回答問題,導致課堂提問教學效果并不理想。而有效提問是根據學生主體需求所提出的一種提問策略,主要以學生為核心,根據學生數學學習心理需求、情感需求合理變化提問方式,保證課堂提問更加有效,教育功能更加顯著。同時,也能夠在有效問題引導下,激發學生對數學課程的學習興趣,提高自主學習動力。因此,教師應該合理的將有效提問滲透到數學課堂當中,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有效性。
二、有效提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一)啟發式提問,培養學生數學思維
在組織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時,教師需要重視學生學習思路的有效引導[1】。因此,教師需要合理進行啟發式提問,合理進行課程導入,讓學生在深入學習數學新知之前,通過問題思考與探究,奠定一定的思維基礎。讓學生對數學新知建立正確學習認知,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對數學新知的好奇心,提高學生數學學習動力。比如說,教師講解“分數”有關的數學知識時,可以合理設計啟發式問題環節。例如“同學們,你們平時過生日的時候會吃蛋糕嗎?那么吃蛋糕的時候,大人通常將蛋糕平均切成幾份是不是?如果將蛋糕視為一個整體,那么將如何表示蛋糕中的一份或者幾份呢?”根據教師的提問,教師聯想生活實際,進行思考,例如,如果將蛋糕平均分成5份,那么兩份就可以表示為2/5,如此來,能夠讓學生對分數產生學習興趣,并奠定一定思想認知,之后教師引出分數概念,提高學生數學知識接受效率。
(二)情景式提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有些比較復雜和抽象,以小學生的思維基礎來講,學習難度較大。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可以合理設置情境式提問[2]。即將問題以直觀情境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引導學生通過問題情境觀察和體驗,深入分析和探究數學知識內涵。比如說,教師在講解與“圓”有關的數學知識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將自行車的車輪展示給學生。詢問學生自行車車輪的形狀,在學生回答“圓形”之后,再進行深層次的問題,即“為什么的自行車的車輪設置為圓形,而不是三角形和正方形等其他圖形?”學生根據自身對圓形概念的理解,自主分析和思考這一數學問題,在思考的過程中,對圓形數學特征和規律加深理解,從而夯實學生知識基礎。
(三)探究性提問,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教師為了保證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需要合理設計探究性提問。根據課程內容設計探究性的問題,構建開放性的學習空間,引導學生以學習小組的方式,對具體的數學問題進行探究,從而實現小學生數學思路的有效整合,提高數學問題探究和學習效率。比如說,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組合圖形面積”設置探究性問題。即以梯形為例,引導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自主探究梯形圖形面積計算方法。之后,學生在學習小組內部,先制作梯形模型,可以用白紙剪裁一個梯形圖形,然后,通過折疊將梯形圖形進行轉化。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可以將梯形圖形轉化為三角形和長方形。而這兩種圖形面積計算是學生以往所學數學知識,因此,學習小組可以先計算這兩種圖形面積,再進行相加計算,最終得出梯形而積。如此一來,能夠有效訓練學生數學探究思維,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動手操作以及團隊配合能力,保證課堂提問更加有效,全面提高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
(四)分層式提問,促進教學均衡化
眾所周知,不同小學生個體,在數學領域的學習水平存在較大程度的差異性[3]。因此,為保障數學教育的均衡化發展,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的時候,需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則,實施分層性提問,從而保證班級學生均能夠積極參與到問題探究活動當中,全面提高課堂提問教學效率。首先,在數學教師需要根據小學生平時在數學學習以及數學作業的完成表現,對班級學生進行合理分層。通常情況下,教師需要將班級學生分成優中弱三個等級。之后,教師合理設置數學問題,調整數學問題難度,提高課堂提問對小學生數學學習的適應性。比如說,教師在講解“小數”數學知識時,可以根據學習基礎薄弱學生,設計簡單的數學問題, 例如“1.3+5.2,3.47+2.39,”而針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將小數與生活案例結合,設計數學應用題,從而實現此類學生數學潛能的有效開發。通過分層設計數學問題,能夠讓不同階段的學生都能夠在課堂提問中,得到鍛煉,學習水平也能夠循序漸進的得到提升。
結論
綜上,課堂提問作為小學數學教學重點環節,同時也是決定小學生數學學習質量的關鍵。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期間,需要遵循有效提問原則,對課堂提問環節進行優化,讓學生在問題的啟發和引導下,形成正確的數學學習思路,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方海硯.巧設問題 點燃思維——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的技巧[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11):231
[2]倪淑玲.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有效提問[J].課程教育研究.2015(26):159-160
[3]蘇蓉蓉.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J].內蒙古教育,2015(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