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紅
摘要:初中是學生學習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時期,若教師依然使用“填鴨式””灌輸式”等傳統教學模式,只會降低教師的教學效率,因此如何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師教學的有效性,成為了初中語文教師的首要任務。
關鍵詞:有效教學 初中語文 實施策略
語文是初中教育中最為基礎和重要的課程,它對學生末來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是否能夠有效的將知識傳授于學生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本文我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探究了幾點初中語文有效性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良好的課堂氛圍,是有效教學的前提
(一)利用多媒體,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
多媒體因為融聲音、圖像和視頻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可以充分的輔助教學,經常被教師運用到語文課堂中。所以教師就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巧妙利用多媒體為學生營造學習氛圍,以此實現教師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我在文言文《桃花源記》的教學中,我先給學生播放了一段講述《桃花源記》的動畫視頻,視頻中伴隨著輕柔的配樂,一位中年男子劃著小船在幽靜的湖面上撒網捕魚,忽然湖面起霧了,小船穿過薄霧,男子便看到了一大片桃花林,沒有央雜著其它樹木,一陣微風吹來花瓣紛紛飄落,樹下的花草鮮嫩美麗,男子被眼前優美的景色所吸引,但也有一些詫異,他忍不住繼續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盡頭……學生們都被動畫所吸引,仿佛置身其中。看完視頻后,我趁著學生還沉浸其中,便開始了對文言文的講解,整節課學生們都聽的興致勃勃。
文言文是初中語文知識中學生較難掌握的內容,要想實現有效教學,就需要教師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播放與教學內容相關,學生又感興趣的動畫營造課堂氛圍,以此提高他們的學習質量。
(二)創設情境,營造有趣的課堂氛圍
創沒教學情境,是營造良好課堂氛圍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適時的為學生創社情境,可以讓學生快速融入到對語文知識的學習當中,從而提高教師教學的有效件。
例如我讓學生分角色表演《鄒忌諷齊土納諫》的故事:首先我隨機找一組學生表演故事中的第一幕:以講臺作為鄒忌的家中,一名個字高高的男生扮演鄒忌,他整理了一下衣服,問旁邊的妻子:“我美還是城北的徐公美啊?”妻子看著鄒忌笑著說:“當然是您美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鄒忌向露疑色,他又去問他的妾:“我和城北的徐公相比,誰比較美?”他的妾膽怯地說:“徐公肯定沒您美呀!”第二天,幾個客人來到他家,大家圍坐一起,鄒忌又問客人:“我和徐公比,誰更美?”客人紛紛時好的笑笑說:“徐公沒有您美麗啊。”鄒忌還是不確信,在送客人的時候,徐公剛好從門口經過,他看看徐公再看看自己,若有所思,沒一會兒他恍然大悟道:“我的妻子認為我漂亮,是偏愛我;我的妾說我美,是因為害怕我;而客人贊美我美,完全是因為有事要求于我啊。”這組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同學們看的津津有味,表演結束小組學生贏得了熱烈的掌聲。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扮演角色創設情境,使整個課堂氛圍變得活躍,在激發了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熱情的同時教師的教學也會變得更加有效。
二、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是有效教學的關鍵
(一)聯系實際生活,便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內容雖然是源于生活,但又與學生所處的時空有一定的差距。基于此就需要教師加強教學有效性,讓教師把教材上的語文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使學生更容易的去理解知識內涵,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生學習《孔子十二章》時有這樣句話:“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我先給學生把這句話翻譯了一下,待我翻譯完以后學生們對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有了了解,但對話中的涵義似懂非懂,接著我便與學生的實際相連講解這話的深意:在上次的作文寫作中,咱們班很多學生因為缺乏素材而在座化上絞盡腦汁的想,而有部分學生呢,寫的非常快,素材是信手沾來而且把文章寫的非常精彩。然后老師在課下通過調查發現這些作文寫的好的同學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的素材積累本上,寫的是滿滿當當。而孔子老先生的這句話和這個是一樣的道理。學生們聽完我的解釋豁然貫通。
《孔子十二章》的內容簡短卻富有深刻的哲理,教師只有聯系學生實際生活,才便于他們理解知識,這樣教師的教學才算是有效教學。
(二)小組討論探究,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
小組合作探究是讓學生之間通過合作討論從而加強自身語文學習效果的有效教學方式。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將教材中的知識進行討論探究,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還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印象,使他們把知識記憶的更牢固。
例如在講完《蚊子與獅子》這則寓言故事以后,我把學生分成合理的小組讓他們合作探究這則寓言故事中的寓意。探究之前我對學生進行了適時的指引,告訴他們可以從獅子、蚊子等多個角度去思考故事的寓意。之后學生們展開了積極的討論,盡可能詳細的理解故事,在一段時間后,每個小組都得出了結論:有的組學生得出了兩個寓意,1.站在獅子的角度可以得出:再強大的人,也會有弱點;2.站在蚊子的角度可以得出:就算取得了勝利,也不能得意忘形,應該時刻保持清醒。其他組的學生對其進行了補充: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揚長避短才能取得勝利。
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適時的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讓學生們開動腦筋各抒己見,不僅會開拓學生的語文思維,從而實現了課堂有效教學的目標。
三、合理延伸教材內容,是有效教學的升華
教學的有效性不僅表現在讓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情況上,還表現在學生在掌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對知識的延伸內容了解多少。教師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的將教材上的知識進行延伸,才能以此拓展學生的知識廣度,從而讓有效教學得到升華。
例如在<愛蓮說》一課中,課始我先對蓮花進行了介紹:大家可能對蓮花并不陌生,但是對于它的屬性和一些文化價值并不了解,蓮花有降火氣、補身、健胃、止血等屬性,它的全株植物體都有藥用價值,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著這樣一句話:“醫家取為服食,百病可卻。”除了實用價值外,蓮花也有其文化價值:在佛教中蓮花被視為是神圣的象征,如果留心觀察就會發現在佛教的藝術和建筑中有很多蓮花的圖案;在文學作品中就有很多描寫蓮花的,比如說將要學習的《愛蓮說》將蓮花比作自己,表達自己的情感。待學完《愛蓮說》的知識后,我又給學生們介紹了首其他詩人贊美蓮花的詩:《蓮花>溫庭筠綠塘搖滟接星津,軋軋蘭橈入白草。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
之后我對這首詩進行了簡析:前兩句詩人采用遠近結合的手法,捕寫了荷花的姿態和美麗,后兩句把蓮花比作了“濟神波上襪”,更加突出荷花姿態的輕盈柔美。整首詩都表現出了對蓮花的贊美之情。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課外知識合理適時的傳授于學生,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學到了更多的知識,這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容,還提升了其文學素養,切實達到了有效教學的預期目的。
在現代教育中,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優秀教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讓課堂教學具有有效性。教師應該多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在全面了解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后再結合初中語文教材,探究出最適合學生的有效性教學實施策略,以此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
參考文獻
[1]呼嘯關于初中語文課堂有效性教學的若干思考[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11(1)
[2]李英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