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梅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由于教材教學知識內容相對較為枯燥,導致數學課堂教學的氛圍相對沉悶,極易使學生的注意力分散,達不到高效教學的目的。通過小學數學教學實踐證明,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游戲教學模式,可有效活躍課堂教學氣氛,調動學生自主參與數學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對增強教學效果發揮積極的作用。對此,本文主要分析小學數學教學中游戲教學模式的運用意義,并提出其運用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 游戲教學 模式 運用
前言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既要向學生傳授基礎教學知識,又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長期以來,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以傳統教學模式為主,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數學教學目標的要求,但難以實現有效教學,對數學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有著諸多不良影響。聯系小學數學教學實際,應用游戲教學模式是尤為重要的,有助于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效果。所以,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有必要對游戲教學模式的有效運用問題做進一步的探究。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游戲教學模式的運用意義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對游戲教學模式加以合理運用,具有積極的意義。首先,愛玩是小學生的天性,通過游戲教學,學生能夠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成長,對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發揮積極的作用。其次,游戲教學模式的運用,可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其課堂注意力,有利于數學教學活動的深入實施。最后,游戲教學模式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是教學的一次新的嘗試,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思維能力,同時可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1]。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游戲教學模式的運用策略
(一)在培養學生數學興趣中的運用
傳統教學中,以填鴨式教學模式為主,教師講,學生聽,其教學模式條件下,學生的學習欲望得不到充分激發。對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建議教師可運用游戲教學模式,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例如,在“公倍數”的教學中,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兩兩一組,在規定的一分鐘時間內,對“2”和“3”的公倍數進行記錄,回答正確數目最多的一組獲勝。首先,一個同學將2的倍數羅列出來,另一名同學記錄,與此同時,該生再對“2的公倍數”的得數除以3計算,如果能除盡,就是“2和3的公倍數”,再次記錄。以此形式為基礎,鼓勵學生合作。基于此,將游戲教學模式有效落實,同時對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和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發揮積極的作用[2]。
(二)在降低學習難度中的運用
從數學教學知識內容看,總體上相對較為抽象。為幫助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深刻的認識,教師可將游戲教學模式運用其中,降低教學難度,給予學生直觀的學習感受。例如,學習“奇數和偶數”時,教師要求學生以自己學號的數字為準,然后,教師隨機說編號的數字,該生就回答是“奇數”還是“偶數”。或者,為了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教師也可隨機說出任意的數字,制定某為學生回答。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積極為學生創造鍛煉思維的條件,引導學生不斷提高自我的數學素養水平,更好的將游戲和教學融為一體。
(三)在檢測學習效果中的運用
許多教師在授課之后,不能充分了解學生是否學會該部分知識內容,通常都是以課后習題而反饋教學成果。應用游戲教學模式后,教師能夠在課堂中即時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果,而學生也能從中獲得寓教于樂的體驗。例如,在學習“數數”時,教師可以鼓勵多個學生,將自己的文具進行合并,并要求學生共同數出各種文具分別有多少個。通過這一簡單的游戲,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以調動,比傳統枯燥的教學更具趣味性,深入學生之心,同時,教師也能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果[3]。
(四)在培養學生逆向思維中的運用
在數學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既要引導學生從正面思考問題,又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所以,教師可將游戲教學模式運用于培養學生逆向思維的過程中。例如,在“二十以內”加減法的教學中,教師隨機選擇班級二十名學生,站在講臺的前面,面向同學,一字排開。然后,為每個學生做1-20的編號。教師出題,學生計算,得數與編號相同的同學向前走一步。如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將枯燥的計算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可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同時也有助于對學生逆向思維的培養。
結論
基于游戲教學模式,可以滿足小學生的游戲愿望,同時能夠推進數學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有利于增強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數學教師在運用該教學模式時,可在培養學生數學興趣、降低教學難度、檢測學習效果、培養學生逆向思維的方面加以有效應用,充分調動小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促進學生思維發散,培養其創新能力、靈活運用能力等,從根本上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王鮮花.游戲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50):113.
[2]梁微.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運用游戲教學模式[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4(05):221.
[3]楊光權.游戲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學周刊,2015(16):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