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華
摘要: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也應該應用于生活。新時期小學數學教育要求我們要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世界,運用數學語言去解讀世界。結合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心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并不是被動的吸收過程,而是一個對已有知識和學習經驗的重新建構過程。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將數學關系轉化為學生在生活中更為熟悉的事例進行解讀,從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讓學生能夠主動學習數學知識,掌握相關的教學內容和學習技巧。本文就如何進行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展開思考,希望能夠給廣大小學數學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教學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育 教學方法 教育教學
小學數學是小學階段內容一門重要的學科,學好小學數學,不僅能夠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素養,還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所謂的小學數學有效性指的是學生通過學習數學知識,能夠提高自身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習效率,對小學數學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教師做好課堂教學有效性需要做好課前準備,包括對教材的正確解讀,對學生學情的全面掌握,對良好目標意識的建立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程度較低,要想構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從小學數學有效性學習內容和意義兩個角度出發。本文就如何進行小學數學教育教學進行研究,通過分析小學數學有效性學習內容和意義,進而對提高小學數學有效性提出相關的策略。
1、全面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
教師是學習活動中的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生只有親力親為才能夠取得一定的學習成效,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包括生活情況。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不僅僅是簡單接受知識的過程,同時也是主動建構自己原有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的過程。作為一名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首先應該正確認知和掌握班級內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情況,進而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具有一定的差異性,要讓學生準確掌握所學知識并不容易。但是根據相關研究表明,處于相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年齡特征大致相同,具備的心理特征、情感傾向以及個性特質等都大致相同。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把握這一共同點。在實際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知識背景的把握,準確把握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習品質以及認知風格。教師如果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就一定有辦法深入到學生心靈深處。教師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借助有效的方法和途徑,加強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增加對彼此的了解,通過交談溝通,讓教師能夠有意識地增進對學生的了解。
2、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
所謂的教學情境指的是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去有意識地創設一定的情感氛圍。作為課堂教學的基本元素,教學情境的創設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一項重要教學任務。新時期下教學改革的重要追求之一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有價值的教學情境,作為數學活動的開展場所,數學課堂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進行有效互動的重要載體。數學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課文內容產生關系,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出發,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特定的教學情境,進而為學生能夠進行數學活動提供足夠的機會,進而有效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對學好數學知識的自信心。根據小學生特殊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水平,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通過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去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產生對新知識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教學情境應該是有意義的、應該是現實的,應該富有挑戰性。教學過程中創設教學情境是新時期下教學活動中的一種風尚和潮流。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教學情境,進而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例如,在學習圓的周長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去觸模自己的學具圓的邊緣,然后讓學生嘗試解讀一下什么是圓的周長,然后教師借助電腦課件向學生展示圓周軌跡以及向學生講授圓周長的概念。這樣,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借助教學情境的創設,讓學生能夠興致盎然的融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之中,是一項注重情境設計的有效教學方法。但是要注意創設的情境不能夠占用太多課堂時間,也不能夠偏離教學內容,所以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顯得尤為重要。
3、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思維活躍,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小學生的思維顯得尤為重要。發散性思維具有積極、廣闊、求異、聯想等特征,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抓住這些特點對學生進行系統化的訓練和培養,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更能夠有效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水平。根據有關學者的研究發現,發散性思維和創造力有緊密的聯系,發散性思維能夠讓學生思維活躍、想象豐富、并且能夠積極探索,具有自己獨立的見解。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教學內容,通過不斷變換角度,讓學生能夠靈活掌握和運用已經學過的解題思路和學習技巧,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上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然后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讓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化創造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點撥學生運用所學信息,通過不同途徑去擴散思維,進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總結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創建有效課堂是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緊密結合新時期教育需求,堅持正確的教學方法,全面分析和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而創設和課文內容有關的教學情境,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進而最大程度上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借助不同的方法和途徑,去優化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不斷嘗試新型教學方法,為課堂增添新的生機。
參考文獻
[1]賈慶喜.現代教育形勢下如何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1(35):138-139.
[2]徐鳳雷.探究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數學教育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12(06):216。
[3]才讓多杰,淺談如何在新的教育理念下進行小學數學教學[J].赤子(中旬),2013(10):167 -168.
[4]何佳.小學數學教學中巧妙進行人文教育的有效策略[J],學周刊,2013(2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