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濤
摘要: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讓學生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由此可見,新課程標準更加傾向于對小學生將來發展的培養,而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基本前提.其中,數形結合就是一種特別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開發學生思維,幫助學生在具備數學知識的基礎上掌握必要的應用技能,從而更好地贏得未來.
關鍵詞:數形結合 小學數學 應用
數學是一門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并用于解決生活中數學問題的學科,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小學生還處于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的年齡階段,邏輯思維能力水平相對還比較低,在數學教學中如果僅是用數字來講解一些數學問題,會顯得枯燥,難以理解,通過借助形的直觀形象性則能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提高數學教學效果。數形結合思想,是解決數學問題過程常用到一種思維方式,能夠將數學的一些抽象性思維轉化為形象性思維,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問題的本質特性。
1、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中的意義
1.1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直覺思維能力
我們在解決一個數學問題時會習慣性地調動已有的知識體系,從整體上快速識別、判斷數學對象,進而提出大膽假設,這就是數學直覺思維能力,這種能力是需要通過鍛煉和培養才能形成的,只有通過鍛煉培養內化為一種內在能力時,學生在遇到類似問題時就自然而然會找到假設方向,從而提高解題速度效率。
1.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數學解題思路要多樣化才能促進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形成。在沒有數形結合思想前,解題方法往往只有一個或兩個,這就增加數學解題難度,抑制了學生的思維。發散思維指的是要求學生能夠同一素材或問題中尋求不同的思路或方法的思維過程,簡單通俗的理解就是從不同視角和角度來解決一個問題。數形結合思想能夠讓學生學會靈活運用多種思路和方法來解決同一問題,找出標新立異的解題方法。
2、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具體應運用
2.1以數變形,促進理解
小學階段的學生,形象思維在學生的思維主體中占有絕對的優勢。學生在具體的學習實踐中,對于數字性的、文字性的學習內容有著一定的抗拒心理。我們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需契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將復雜的知識內容以學生喜愛的方式展現在學生的視線中,展現在學生的認識視野中,讓學生在充分調動自身學習期待視野的前提下,展開積極的學習體驗,促進學生在學習實踐中地有效參與,從而達到學習效果顯著提高的目的。例如,在《走進花果山——1O以內的加減法》的學習實踐中,因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主要是引導學生認識10以內的加減法,我們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不再是開門見山,直接將題目以數字的形式展現在學生們的面前,讓學生感到學習的枯燥乏味,而是通過豐富多彩的動物圖片展示,來激發學生們的視覺體驗興奮,并引導學生展開觀察和發現體驗。學生通過具體的圖片觀察實踐,找到相關的數學問題。學生可能會提出下列問題:小河里有多少條魚?河岸上有多少只青蛙?樹上有多少只猴子?草地上有多少朵花……學生們通過自學觀察能夠得到以上信息。抽象的數字化作有形的形態,讓學生們的思維在豐富的視覺體驗效果的刺激下,展開豐富的心理體驗過程,促進學生在具體的學習實踐中,將數與形在有效理解體驗的過程中巧妙的結合起來,從而促使學生的學習和理解能力得到有效地發展和提升。
2.2以形變數,具體分析
形和數在具體的數學問題中是一一對應的關系。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運用數形結合思維,引導學生展開具體的學習體驗過程,通過對圖形的具體觀察和分析,將形轉化為數,促使學生形成對學習內容的準確理解和認識,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留心觀察圖形的特點,發掘出題目中的隱含條件,在充分地利用圖形的性質和意義等前提下,把題目中的“形”正確地表示成“數”的形式,并在有效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展開具體的學習體驗,促進學生在具體的學習實踐中把握有效地形數轉化思維。例如,在《美化校園——圖形的周長》的學習實踐過程中,教師可通過生動的圖片展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圖片展示的內容引導下,促進學生思維轉化體驗的開啟。美麗的花壇要給它做一個籬笆,做多長,需要學生在具體的學習實踐中,將圖形與數字結合起來,通過具體的一一對應的數形關系來得到具體的結果。學生在形的展示過程中理解了周長的含義,并在其指導下對不同的圖形的周長展開具體的實踐演練。在有效地形數轉化中,學生加深了對學習內容的正確理解,并有效認識了體驗過程。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具體的實踐操作過程中得到了提高。
2.3形數互變,有效提升
數形結合思維體現的最高境界即實現學生在具體的學習實踐中數形互變的有效開展。數在形的生動直觀演示之下,能夠更加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認識,形能夠借助數的精確性和規范性等特征來闡明其特性,因此,數形結合思維在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能夠促使學生在具體的學習實踐中做到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將形象的數學問題精確化,促進學生理解能力的有效提升。例如,在《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的學習實踐中,教師可利用正方形圖形表示單位1,將圖形分為10等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即1/10,也就是0.1,將圖形分為100等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即1/1OO,也就是0.01。在直觀、形象化的圖形演示下,學生對小數的意義有了初步的認識理解體驗過程。理解小數的性質,教師可通過比較O.1米、O.1O米和0.100米的大小來實現。在學習實踐中,我們利用數形結合,在數的引導下,畫出對應的圖形,在對圖形理解判斷的基礎上,能夠具體地認識到三者之間的關系,從而分析出在小數的末尾添上“O”或者去掉“O”,小數的大小不變這一性質。
結語
數形結合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是一種基本的教學思想,教師要善于挖掘有價值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們去感受、觸摸、操作、實踐等等,這樣才能將數形結合思想自然地滲透到小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形結合思想,為以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潔.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思想的融入與滲透探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4,(03):108-109.
[2]全國友,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思想的應用教學策略探究[J].才智,2015,(0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