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俠
摘要:朗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使用先進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得以快速提高。教師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積極開展教學指導,讓學生正確朗讀,更好地掌握朗讀技巧。本文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 朗讀能力 培養
朗讀能力的培養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教師要通過朗讀能力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和文字應用能力。同時,朗讀的過程還是學生獲取信息與知識的最為有效的方式之一,教師為了提高朗讀教學效果,應當重視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學習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要在積極的引導和幫助下,提高朗讀教學效率。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朗讀教學的意義
小學語文教學中為能更好的調動學生的語文能力,需要在文字累計的過程中,讓學生的語言能力有深度提升。由于閱讀是語文教學中最為重要的手段之一,所以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的引入,能讓學生的語言感獲得提升,也能讓學生在閱讀中識字能力有提高,這樣學生能在交流中更靈活的使用語言內容,便于學生寫作能力的升華[1]。
小學語文教學期間,教師為能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需要結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對應教學方式的展示,然后教師再選擇學生最適宜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如,教師引入范讀教學,為學生做好榜樣,便于學生模仿朗讀;開展讀書活動,鼓勵學生通過多讀,了解文字使用的靈便性,這樣能讓教學的有效性提升,也能在教學活動形式組織期間,使學生更主動地探求語文知識內容,這對提升學生朗讀能力有重要影響。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教師需要做好泛讀教學
小學階段的學生模仿能力較強,教師為能在教學中更好的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需要通過泛讀的方式鼓勵學生理解文章內涵,并通過朗讀對文章的遣詞造句有更加深刻的認知度,以清晰的了解文章的脈絡,激發學生的情感因子,也更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教師為學生講授《-個中國孩子的呼聲》這課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重點閱讀關鍵的段落部分,其中在泛讀時教師帶領學生閱讀雷利的父親壯烈犧牲這段內容,教師需要有感情的朗讀文章內容,更要在情感內容上進行情感的深度共鳴,使學生通過閱讀能做到感同身受,這樣學生能更深入的理解文章的內涵表達思想。教師為能讓范讀的效果更好,可以選擇對應的音樂配合朗讀,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泛讀氣氛,鼓勵學生能快速的進入到范讀的情景環境中,在情感引入中讀者能了解作者的情感內涵,更能在同喜同悲的過程中,對朗讀有著較為濃厚的情趣,這對提升學生朗讀能力有積極意義。朗讀不僅是文字的復述,更是情感的共鳴,通過讀能感受到文字的內涵,更能體會文字背后隱含的深意,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級尚小,依靠自己的情感體會不能發現隱藏在文章中的情感內涵,所以教師的范讀就成為了必不可少的教學步驟[2]。
(二)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進行想象
朗讀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想象力進行激發,使學生合理地通過想象對文章中的意境進行再創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從文字的朗讀中對作者的情感和思想進行深入理解,受到文章的感化和熏陶。例如,在學習《宿新市徐公店》時,教師要在學生朗讀結束后,讓學生閉上眼睛,由教師展開朗讀,并在朗讀的過程中加以配樂。朗讀結束之后讓學生進行思考和想象,去勾勒詩中所描寫的圖畫。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將自己所勾勒的圖畫描述出來。在學生的想象中,農村生活的圖像被一幅幅地描述出來[3]。
(三)強化學生的朗讀技巧指導
教師能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文知識內容,深化學生的朗讀技巧訓練,更能在強化學生知識內涵的過程中,實現教學有效性的深度提升。由于朗讀的形式具有多樣化特點,教師能在調動學生朗讀興趣的前提下,對讀的環節有更好的認同度,并能將學生帶入到課本的情景環境中。如,教師在朗讀《船長》這篇課文的時候,船長在命令部分用的語言形式時候以感嘆號為結束,所以朗讀的時候學生需要將感嘆號的情感基調展示出來,這樣不但能更好的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更能在思想境界獲得升華的過程中,讓學生在朗讀中了解不同符號的具體使用細則。如感嘆號、疑問號、省略號,學生在朗讀中能了解到船長在當時的環境下能做到沉著冷靜,更是使用感嘆號將當時船長的沉穩氣質展示出來,學生通過朗讀不斷地模仿這種氣質,有助于學生理解文章整體內容[4]。
(四)加強對朗讀表現的評價
學生朗讀結束后,教師要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教師要改變傳統的單一評價方式,不再僅僅抓握評價的權利。教師要讓學生也參與到評價當中,讓學生間展開自評與互評,提高評價環節的合理性。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對教師展開朗讀評價,這樣學生便會集中注意力到朗讀教學中,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在評價學生的過程中,要對學生朗讀中的不足之處加以指正,給予學生富有建設性的指導,使學生能夠快速進步并改正自己的錯誤;學生互評的過程中,能夠形成一種良性的競爭,可以彼此之間相互學習,快速提高朗讀能力;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起自信心。因此,在進行評價的過程中,要將不同的評價方式相互結合,從而使評價環節更加的科學,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朗讀能力提高[5]。
結束語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是教師要加強重視的教學環節。朗讀能力的提高對于學生的知識獲取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充分認識朗讀能力在小學階段對學生學習中的作用,以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工作,并通過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展開評價,幫助學生找出自身問題并加以改正,使學生得到長足的進步。
參考文獻
[1]王志穎.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2(01):78-79.
[2]于澤林,汪莉.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1(4):31 - 32.
[3]劉好成,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J].新校園旬刊,2010(8):175-176.
[4]黃滟艷.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能力的培養[J].課外語文,2014(05):44 -45.
[5]張巧,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興趣和能力的培養[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3(1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