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祖勇
廣水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湖北廣水432700
“以人為本”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應用研究
陳祖勇
廣水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湖北廣水432700
目的研究以人為本的細節管理模式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間該院神經內科護理患者16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80例,觀察組在護理過程中實施以人為本的細節管理模式,對照組護理模式不做改進,比較兩組護理管理的結果。結果觀察組在護理技術、服務態度、責任上進、醫療效果、規范作業與患者滿意度方面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以人為本的細節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神經內科的護理質量與患者滿意度,適合在全院范圍內進行推廣學習。
以人為本;細節管理;神經內科護理;護理質量;患者滿意度
“以人為本”的細節管理模式是指在人-物-環境三者所構成的整體中以人為中心,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從患者的根本利益出發,尊重患者生命的價值、精神的需求以及自身的隱私,從護理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出發,做好細節的管理工作[1]。神經內科護理的服務對象屬于特殊的群體,具有老齡化、病程長、病情復雜等特點,其特點也決定了在神經內科護理中應該用科學合理的管理模式調動醫護人員的積極主動性,同時加強細節管理、細化科室的各個規章制度與質量標準,做好護理中各個環節的細節管理工作,使得護理工作安全有序的進行[2]。該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神經內科護理中實施了“以人為本”細節管理模式,并與未實施的常規化護理效果進行比較,發現“以人為本”細節管理模式的實施,明顯的提高了神經內科的護理質量與患者滿意度,其具體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經院方批準,隨機收集該院神經內科護理患者16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80例。觀察組中男48例,女32例,年齡30~80歲之間,平均年齡(62.3±8.4)歲,患者中腦血管病例48起、脊髓病例9起、中樞神經病例19起、其他4起;對照組中男45例,女30例,年齡30~80歲之間,平均年齡(61.2±9.3)歲,患者中腦血管病例42起、脊髓病例11起、中樞神經病例21起、其他6起;兩組數據中各項參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3]。
1.2 “以人為本”細節管理方法
在獲得院方以及患者的同意后,對照組采用無任何改進的常規護理管理方法,觀察組實施“以人為本”的細節管理模式進行護理管理,其主要的改進模式有如下幾點:①增強醫護人員歸屬感。“以人為本”細節管理模式的本質就在于發揮醫護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只有從醫護人員自身的歸屬感出發,才能極大的提高責任心與上進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制定相應的規章管理制度時,應該切實站在醫護人員的角度思索問題,實行人性化管理,盡量多理解和關心醫護人員的心理與情緒,真正做到堆醫護人員從生活上、精神上和物質上支持和幫助。經常開展各種娛樂活動,來緩解醫護人員工作中的壓力與疲勞,使得醫護人員將醫院當家看待。②提倡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服務態度。首先強調醫護人員注意個人衛生形象與言行舉止,只有此方面做的恰當到位,才能在患者心目中塑造“白衣天使”的形象;其次提倡微笑服務,不能因為工作的壓力與疲累,對患者便冷言冷語,說話無情緒、無表情等,只有樂觀舒心的氣氛,才能給患者親切、安全與信任的感覺;最后是要多關心患者的身心情況,與患者及其家屬多溝通,以患者為中心做好護理工作[4]。③提高護理技術水平。對醫護人員進行專業的培訓,根據個人擅長的方面,組建專業的團隊,并在科室內部多進行業務技巧演練。同時對于年輕的醫護人員,實行“一帶一”制,由臨床護理經驗豐富的醫生進行專職的培訓與指導,全方位的調動醫護人員的積極性。④針對護理的各個環節實施細節管理制度。從患者入院開始,直到出院為止,針對之間的各個醫療護理環節制定細致的管理制度,從護理中點點滴滴的細節出發,保證每項措施制定的正確性與合理性,醫護人員之間也應針對護理過程中的各個細節進行交流,堅持做到讓規范制度涉及到每一個環節的各個細節,做到最細微護理。
1.3 判定標準
依據患者的調查情況,從護理技術、服務態度、責任上進、醫療效果、規范作業來判定兩組數據的護理質量情況,其中各項分值為20分,綜合評價分值為五項的總分值,即100分。滿意度分為很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很不滿意五個等級。
1.4 統計方法
兩組數據采用SPSS 19.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使用χ2檢驗[5]。
2.1 神經內科護理質量對比
由表1可以直觀看出在實施“以人為本”細節管理模式后的神經內科護理質量明顯高于常規管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數據的護理質量對比

表2 兩組數據的滿意度對比
2.2 神經內科滿意度對比
實施“以人為本”細節管理模式前后的患者滿意度如表2所示,可見患者在對于該院神經內科護理整體的滿意度上觀察組遠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現如今,衛生文化事業發展的需求本質在于制度改革與發展創新,創新是生命力,改革是動力[6]。“以人為本”細節管理模式的確立與實施也是根據衛生文化產業的發展需求本質而制定的,“以人為本”理念的培養即是一種發展創新,是生命力,而細節管理模式是一種制度改革,是讓生命力茁長成長的動力。而神經內科作為一個病程長、病情復雜且服務對象較為特殊的科室,更需要去堅決貫徹執行“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其服務本質在于發揮管理者、醫護人員與患者三方面的主觀能動性,以患者為核心,重視醫療衛生制度的實施與管理,提高醫療水平,強化醫護人員與管理者的整體素質,增強服務意識,由醫療護理轉化為對患者精神、生活以及病情上全方位的護理。而神經內科病程長的特點導致整個護理過程中環節過多且復雜,針對此種情況便需執行細節管理模式,將整個過程分割為若干環節,從每一個環節的細微因素入手,做好每一個細節,從而可以從根本上提高整體護理的質量與滿意度。
該文針對該院神經內科護理實施“以人為本”細節管理模式后的應用效果進行研究,發現實施管理模式的觀察組,其患者滿意度為95%,而實施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僅為32.5%。同時醫護人員的護理能力、服務態度、責任心與上進心、醫療效果與規范作業、也較之前有顯著的提高,綜合評分由原來的(62.8±1.0)分提高到(81.4±0.9)分,已經處于優良的護理質量范疇內。但根據調查研究可以發現,“以人為本”細節管理模式在神經內科護理方面依舊有很大的提高空間,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①制定相關的醫護人員考核指標體系以及相應的獎懲制度,將醫護人員的獎金和績效直接與其綜合能力掛鉤,其綜合能力的評定包括理論知識、實踐技術、責任心、上進心、服務態度、創新能力、安全規范作業、緊急事態防范于應對意識等方面。只有制定相應的激勵制度,才能從根本上提高醫護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②加強對患者的宣傳教育工作,同時也從新聞及各個讀物上來引導輿論的導向,要求患者應理解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理解醫護人員的工作,積極配合治療[7]。在入院治療也應明白醫療本身具有未知性、不確定性與風險性,再緊急事態發生時更應及時與醫護人員進行溝通,妥善解決緊急情況。
③醫院的管理層及醫護人員對“以人為本”細節管理制度應該堅決貫徹執行,一個管理制度的創新與改革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的、不斷改進的工作,只有持之以恒的堅持,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神經內科的護理質量與患者滿意度。
總之,神經內科護理的工作雖然異常艱辛復雜,但結合神經內科自身的特性,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從細節管理出發,增強醫護人員的歸屬感、個人安全衛生、規范作業、服務態度以及護理水平,再通過針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公益宣傳教育,相信不久的將來,神經內科護理的質量會得到患者以及社會的廣泛好評。
[1]張新芬.談“以人為本”護理模式在婦產科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1,6(10):275-276.
[2]惠娟.細節管理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30):85-86.
[3]黃艷.神經內科醫院感染的發生及其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3,10(4):59-60.
[4]呂榮輝.神經內科患者院內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河北醫學,2014(7):1211-1213.
[5]細節管理在縣級醫院婦產科管理中的應用[J].大家健康,2014(5):322-323.
[6]肖喆.衛生文化建設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之管見[J].中國衛生產業,2012(35):20-22.
[7]加強學校食堂衛生安全管理的思考[J].中國衛生產業,2014(20):76-77.
R473
A
1672-5654(2015)01(b)-0150-02
2014-10-28)
陳祖勇(1972-),男,湖北廣水人,本科,主治醫師,廣水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臨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