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繼忠
【摘 要】在宋代詞壇李清照其詞能夠大膽而真實的表現生活。活躍的生活,正是作家進行創作的源泉。她的詞有其獨特之處,最突出一點是她能夠直抒胸臆,寫真情實感。其作品中字里行間包含著少女形象,又有憂時傷世的知識分子形象。
【關鍵詞】李清照;抒情詞;主人公;形象
李清照一生坎坷不平,飄泊無定。她曾經沉浮塵世之情海,得失盡是淚,又歷經國家政權更迭。所以她的作品與其人生經歷無不息息相關,在表現塵世之悲歡離合所突顯的人的感情也有輕重。她出生于貴族家庭,其父母能文善詞。她十八歲便脫離了她的處女時代,和趙明誠結為連理,這算是她一生生活中最美滿的時代,由她的詞“絳綃薄,水肌瑩,雪膩酥香,笑語檀郎,今夜紗幬枕簟涼”(《采桑子》)“繡幕芙蓉一笑間,斜偎寶鴨依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浣溪紗》)等等,這樣的描寫,總算能夠深深地烘托出少女的情致和心緒,這樣的生活,總算是人生最美滿的了。
所以作為一代詞宗李清照的一生,她前半生為喜,后半生為悲,像一條分水嶺被劃得清晰如水。她的詞也應以她南渡人生的這條軌跡為界,分為前后二期,這樣我們就更能清晰地看到李清照的抒情詞里表現的各種抒情主人公形象。她前期人生得意,其詞里的人物多有浪漫之情,且樂觀向上、熱烈。多是寫在少女少婦的閨閣及愛情生活。后半期失意,其詞里人物也多半是帶著沉重的鄉愁與破敗之感。多抒寫對國陷家亡的傷感之情及個人與社會的水火不融。
一、少女形象
李清照雖出“名門閨女”但也有屬于她的少女生活和情懷,所以在她的詞里年少時代,她詞里總活躍著少女活躍的激情,青春的歡娛,生活的高潮這幾類形象。有如以下一詞: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夢令》)
李清照的這首《如夢令》寫女主人早上起身后的一個生活片斷,前二句是對昨夜情事的追憶。雖然這一夜,詞人傾聽不斷放耳的風聲,雨聲,感受著大自然的變化,睡得并不安穩。何況,她還未“消殘酒”呢。所謂“濃睡”不過是為了烘托經過一夜后的鮮明對比,以點出變化的突然。
出色的藝術家,最善于捕捉一瞬間的生活情景,并使之具有永恒的藝術生命。我們這樣說,人們一定立即想到優秀的攝影師,因為攝影師的創作往往是剎那間完成的。這當然不錯,然而,詞人更勝于畫家和攝影師,因為詞中表現的“一瞬間”不是平面,而是立體的。不是由“姿勢”引起動感。而是活生生地表現出生活。在詞壇上,一般卻認為唐之李后主,宋之李清照,最為善長。比如在表現主人公熱愛大自然及大膽追求愛情等等形象上,李清照也是通過瞬間來表現永恒的。如她的下面幾首詞:
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語不盡,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表露洗,萍花汀草。眠沙鷗鷺不回顧,似也恨,人歸早。(《怨王孫》)
這首秋日湖上之作,寫得筆致清妍,含情吐媚。它既沒有無計可排遣的相思愁緒,也沒有悲世傷時好辛苦的印記,通篇都洋溢著歡快的青春旋律。從風格學上考察,它應是一個不識愁滋味的少女獻給大自然的一曲贊美之歌。
李清照于年少時曾有過美滿的愛情及婚姻。她的許多詞也有許多描寫愛情,其中有描摹少女初戀和少婦生活的,也有撰寫自己與丈夫離別的相思。如《浣溪沙》:
誘幕芙蓉一笑開,斜偎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一回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從以上所舉的例子來看,李清照前期之詞,通過閨中生活的寫照,揭示了自己內心世界。即詞里表現出的抒情主人公幾乎等于她自己,表現出她對幸福愛情的向往和追求和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她利用詞的形式為抒情工具,沖破封建思想禁區,勇敢而熱烈地為自己追求幸福美滿的愛情譜寫心曲。在這些愛情詞中,女主人公形象的人性美恰恰又是通過李詞的語言美,形式美,及音律美傳達出來的。這不但在唐五代北宋的愛情詞中絕無僅有,就是在整部詞史上也寥寥無幾。
二、憂時傷世的知識分子形象
“靖康之難”后,除了與當時許多士大夫有著同樣的流亡經歷外,李清照的生活還發生了一連串特殊的不幸事故。先是丈夫病逝,接著便是被人認為有通敵之嫌。受此重重磨難,她的思想和健康受到了極大的威脅與摧殘。國家的淪亡,民族的屈辱,生靈的涂炭,個體的不幸,這一系列的變故使李清照的后期之詞在思想與風格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所以在她的后期作品普遍反映了一個知識分子的所見所聞所想:抗金愿望,鄉都之念,身世之感。如以下一首詞: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武陵春》)
這首詞是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春天在金華寫的。時值金兵進犯,她避難到金華,她那時已是51歲。我國的抒情詞本來有各種各樣的寫法,但概括起來說,可大致為直抒胸臆的寫法和曲折見意的寫法。但李清照在宋代體現這個傳統是獨特的,她的抒情詞所透露出來藝術力量是不可多得的。如上詞的起句“風住塵香花已盡”僅僅七個字就為我們描繪出一個落紅滿地的凄涼環境。生活在這個環境的詞人是“日晚倦梳頭。”這說明,在這樣一個凄涼的環境中,詞人內心是充滿愁苦的,而不只是空虛無聊了。再加上國破家亡,強敵當前,丈夫逝世,自己孤身飄零。“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這個有著滿腹心事心酸重重的主人公其實就是作者本身。李清照這個利用語言表現抒情人物除了李煜可以和她相比之外,唐宋詞人之中,并不多見。
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詩詞中,《聲聲慢》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詞,它在描寫女性內心情愫的深刻,曲折,細膩等方面無人能及。它是一首不同凡響之作,詞史上的一朵奇葩。
《聲聲慢》十分精美細致地表現了一個婦女在秋日從清晨到黃昏一整天孤獨寂寞,凄楚悲哀的心緒。這種哀傷之情那樣深沉,悲劇氣氛那樣濃厚。這首詞的上片,集中寫愁苦難耐之狀。作者一下筆就直抒胸臆,以抒情開篇的詞并不罕見,但像這首詞起筆便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三句連用七對疊字,實屬罕見,這十四個疊字,將一種愁苦難耐之情,自胸腑中噴薄而出,立即強烈地震撼了讀者的心弦。“尋尋覓覓”四字即包含了作者流亡以來不幸之遇,又極準確。傳神地表現出她在極度孤獨中那種若失若有,茫無所措,要抓住一點什么的精神狀態。后十個疊字既寫環境又寫情,將難以名狀的復雜感情發展過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一層層寫來,多么細膩曲折,十四個字一氣而下,籠罩全篇,定下了感情基調,使以后逐次出現的景物,都染上濃重的感情色彩。
接著,作者集中寫孤獨難耐之情。“這次第,怎一個愁了得。”作者在最后收束以上幾層可傷之事,與開篇十四字字字呼應,終于點出一個“愁”字,感情的分量非常沉重,更妙的是:全篇寫愁,未了都說,這情景,用一個愁字怎么能說得盡呢?這樣,在結尾一句又把詩意推進一層,猶如異峰突起,遙指天處,使通篇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總之,李清照是一個杰出的女作家,不僅她的作品具有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她的某些思想品格至今仍有光彩。她不但熱愛大自然和生活,又敢于藐視傳統的封建觀念,更有著知識分子所特有的傷世憂時之社會責任感。正因為如此,李清照抒情詞里所表現的人物形象才多種多樣,豐富多彩。她也憑著這種高超的藝術才能在中國詞史上留下了一筆不可多得的人文風景!
參考文獻:
[1]李清照撰.金石錄后序[M].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1985.
[2]王學初校注.李清照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
[3]楊義.邵寧寧選注.李清照李煜[M].湖南:岳麓書社出版,2005.
[4]溫治方等撰.李清照名篇賞析[M].北京:十月文藝出版,1987.
[5]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第三卷)[M],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