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中亮
【摘 要】如今伴隨著初中課程改革不斷深入,怎樣提高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成為了改革的重點之一。本文結合了一些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方法策略進行了進一步的探討,從而更好地順應課堂教學改革的潮流,提高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教學效率
當今時代在飛速發展,日益激烈的競爭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關于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效率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如何優化課堂教學方案,提升數學教學的質量成為了廣大初中數學老師的主要目標。
一、圈出重點,剖析難點,對課堂教學設計進行優化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前提之一是優化課堂教學設計,而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因素就是剖析難點,圈出重點。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每一節數學課都應分清主次,圍繞著重點知識進行教學??梢哉f課堂學習的高潮部分就是重點內容的教學。而對于教學過程中出現的難點,教師同樣要分清主次,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對重難點進行詳略得當的剖析,優化課堂結構。另外,為了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熱情,提振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師應該靈活應用手勢、板書、語氣等變化或授課方式。例如在初中平面幾何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PPT,FLASH等軟件對幾何圖形的性質進行進一步的剖析,這樣靈活多樣的方式能刺激學生的大腦,幫助他們對新知識的吸收。
二、注重具體情景模型的創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注重創設具體的情景模型,營造自由探討、自主學習的氛圍,創造機會讓學生自己動手合作解決問題,有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首先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樹立質疑問題的意識,注重學生觀察事物,思考以及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然后精心設計相應問題讓學生探討。接下來,老師應鼓勵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合作討論、思考和分析,最后得出許多相關的結論。例如在講解“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時,可以準備一些長短不一的木棍或者紙片,首先教師用長度分別為3厘米、7厘米和5厘米的木棍拼成一個三角形,接下來讓一個學生選長度分別為6厘米、1厘米和4厘米的木棍,請他實驗證明能不能做出一個三角形,發現不能以后讓學生自由選擇棍子進行拼接,鼓勵他們動手做實驗,并細心觀察,認真思考,最后合作討論得出一些關于長度如何的棍子才能拼成三角形的結論。在這之后,教師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課題,與學生一起討論,推導,最后揭示三角形的三邊關系。這樣的一個情景模型的創設,能讓復雜而難懂的問題得到簡化,而且在對情景模型的探討中,學生的合作能力、思維能力、發現能力以及分析能力也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三、有針對性的探究性學習
顧名思義,探究性學習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方式,在這種學習模式中,學生占主體地位,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引導、鼓勵學生進行合作探討,把平時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問題的解決上。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注意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例如,在講解勾股定理的時候教師可以向學生們提出這樣的問題:在一塊直角三角形的菜地邊,小明對小紅說:“我知道這塊菜地的兩條邊長度,我現在能算出第三條邊的長度,你相信我嘛?”小紅則表示不相信。這時老師可以讓同學們想一想小明的話的可信度。學生們利用已有的知識并不能像小明一樣自信能算出第三條邊的長度,自然而然會將注意力集中在將要學習的勾股定理上。接著,教師的導學教案需要鼓勵學生假設數據,分別賦予菜地的兩條邊一個數據,并且要讓學生們嚴格按照數據將菜地示意圖畫出來。如此,學生們就可以首先通過勾股定理算出第三條邊的長度,然后再通過測量對比發現算出的第三條邊長度與測量出的第三條邊長度是一樣的。這樣的探究導學過程讓學生們明白的勾股定理的用處,對于勾股定理的理解和記憶子讓也就更深刻。
四、打破傳統數學思維的局限
日常教學中,很多學生在課堂上對新知識的學習吸收做的很好,但是一旦要實際應用時,他們就會覺得無從著手,不知道如何把新知識運用到問題的解決上。其原因顯而易見,學生受到傳統數學思維的局限,對自己的思維進行定式和限制,大大降低了數學教學的效率。所以,要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要幫助學生突破傳統數學思維的限制和局限。比如,講解“函數的奇偶性”時,即使學生已經系統學習了關于函數奇偶性的知識,但在實際的問題解決中學生還是容易出現忽略函數定義域的失誤,因此,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判斷函數f(x)=x3+5為奇函數還是偶函數。很多同學由f(x)=3x2得出f(x)為奇函數的結論。接著我提出問題:如果要判斷一個函數的奇偶性,函數的定義域首先要滿足什么條件?然后再給學生一段時間思考這個問題。于是學生經過思考后,發現這個函數不關于原點對稱,得出了這個函數非奇非偶的正確結論。
五、高效利用現代技術協助數學教學
高效利用現代技術協助數學教學,能有效提高課堂效率。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信息化教學成為一種越來越成熟的授課模式。教師通過PPT、WPS等軟件進行教學,能很容易地把一些復雜的知識簡單化,把抽象的公式形象化。在這種圖文并茂、生動形象的多媒體授課方式下,學生接受來自各個方面的感官刺激,從而提高了學習的注意力,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提高了課堂效率;不僅如此,有趣而內容豐富的多媒體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數學課堂不再乏味。初中數學涉及大量的公式和定理,而這些公式定理往往是抽象和復雜的,但是運用多媒體教學就能把這些復雜的數學概念化為直觀而生動的圖片或動畫。所以,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能突出教學重點,對教學難點進行更徹底的剖析,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接受能力。同時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讓學生的感性和理性得到有機結合,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許成芝.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J].中國科技信息,2005,(23).
[2]劉萍.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數學教學策略初探[J].高等函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03).
[3]錢偉.趣味教學法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研究[J]高中數理2014(4)13一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