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光恒
【摘 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實踐中,大部分學生都認為作文太難寫,沒有靈感,找不到素材,絞盡腦汁也不知道該寫什么,對作文失去信心,不樂于寫作文。針對這一問題,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就小學生作文教學方法途徑進行了初步探究。
【關鍵詞】興趣;觀察能力;閱讀;積累;評改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作文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依據,它不僅反映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的情況,也是學生觀察能力、認識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審美能力的綜合體現。作文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作文意識,培養學生用詞造句、布局謀篇的能力和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小學生作文水平提不高、害怕作文的一個最主要原因——他們感到沒有素材可寫,或者有了素材但由于平時好詞好句積累的量較少而感到無話可寫。在小語文教學過程中,我經常發現學生們一談到寫作文,他們都很害怕。如何改變作文教學的現狀呢?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談談我對小學作文教學的一些探索和實踐。
一、激發寫作興趣,解決不想寫的問題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成功的起點。”興趣是推動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也是寫好作文的起點。作文是語文學習中最復雜的腦力勞動,如果小學生沒有寫作愿望,那么習作的教學目的就很難達到。根據這一特點,在作文教學時一定要讓學生體驗成功,樹立自信,調動寫作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我經常在班級開展形式多樣的作文交流活動。有時,我充滿激情地朗讀學生的優秀作文;有時請學生上臺來自己放聲朗讀;有時要求各組分別圍成一圈兒,每個人都選讀一至兩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組員聽評其作文的長處和短處,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充分肯定的評價中,在老師聲情并茂的朗讀中,學生逐步樹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覺得自己行。同時,我加強對學生的指導,通過作文前的指導,使學生感覺到對這次作文很有興趣,有話可寫,感覺到有一種表達的愿望,有一種“不吐不快”的沖動,想要趕快把自己想說的意思寫出來,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
二、培養觀察能力,解決寫什么的問題
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因此觀察是認識客觀世界,積累寫作素材的重要途徑。學生的生活范圍是極有限的,這種有限的生活范圍又很容易造成學生感悟上的遲鈍和麻木。為了讓學生能有一雙慧眼和一顆慧心,讓他們能從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從司空見慣的人和物中,要努力找出一點使你心動的東西來。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做一些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生活、思考生活的習慣。我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教給他們掌握觀察的順序,講給他們觀察的方法,從一點一滴做起,從一人一物學起,教學生會觀察整體,又會觀察局部,會觀察靜態,又會觀察動態。觀察注意外表,又注意內心。課堂上我拿圖片、實物引導學生觀察,有時讓學生觀察同學或老師,有時把學生帶到室外,觀察自然界的花草樹木,怎樣觀察便怎樣寫文,由于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觀察方法,對具體事物有了一定的感覺,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所寫的作文異彩紛呈。在學生欣喜之余,我告訴他們這就是作文,作文并沒有那么深奧,同時告訴他們要養成觀察的習慣,時時觀察、處處留心,并把觀察所得寫于日記,日積月累,積少成多,聚沙成塔。
三、引導閱讀積累,解決不會寫的問題
閱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閱讀能力是指學生積極涉獵書海,不斷接受文化熏陶,主動培養審美情趣,為作文大量儲備知識的能力。一個學生如果缺乏閱讀能力或者說這種能力低下,知識心理就發育不全,很難激發作文興趣。唐代大詩人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一個人如果生活經驗欠缺,書本知識貧乏,寫作時必然腹空筆澀。實踐告訴我們,大量閱讀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閱讀其他相關書籍。既可以繼續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擴寬知識面,又可以引發學生的寫作欲望,提高鑒賞能力,還可以逐步豐富他們的語言、詞匯、寫作素材,領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律。“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一項時間長,見效相對緩慢的工作,需要師生雙方的長期共同合作,積極參與。因此,教師要要通過引導學生進行閱讀,進行廣泛的積累。一是要積累詞匯。豐富學生的詞匯是寫好作文的基礎,是喜歡寫作文的保障。讓每位學生都準備一個專用的詞句摘抄本,發現優美的詞句隨時記下來,為更好地遣詞造句打下堅實的基礎。二是要積累寫法。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還應認真運用好每篇課文的寫作方法,指導學生學會仿寫,從而幫助學生打開寫作思路。學生經過反復多次的仿寫練習,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勵他們采取不同的表現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題材,發展求異思維。如從不同的角度去選材表現同一中心的題材內容安排可“先分后總”或“先總后分”,還可按“順序”、“插敘”、“倒敘”去進行一題多練。先扶后放,從仿到創,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四、提高修改能力,解決寫不好的問題
一篇好作文須經過反復的修改。因此,引導學生學會修改作文,顯得尤為重要。首先是每次作文我提醒學生自己修改兩次。一是文章要通順,從字、詞、句段上下功夫,不要有錯別字、病句。二是從結構安排上、寫作技巧上下功夫。看自己的文章是不是平鋪直敘,平淡無奇。開頭結尾是否新穎,引人深思。條理是否清晰。改好后,學生自我作個評價,看看滿意程度,從而讓學生養成自我修改和自我評價的習慣。老師的點評引導也非常重要,老師不一定要求十全十美,可抓住其中兩句優美的句子,詼諧的語言,生動、精彩的心理描繪,有趣的人物對話,大加欣賞,也可針對學生新穎的標題,巧妙的構思,新奇的開頭,出人意料的結尾加以贊賞,從而激發學生興趣。學生在作文時就會從各個方面去加以嘗試,寫出更好的文章。
綜上所述,只要教師充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教給學生觀察生活、認識事物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不斷積累寫作素材,小學生寫起作文來一定會從“山窮水盡”走向“柳暗花明”,進而迎來萬紫千紅的旖旎春光。
參考文獻:
[1]李金霞.小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J].中小學教育,2011,(09).
[2]《小學語文教學法》朱松生主編.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