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源
[摘 要]新型城鎮化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目標,也是當前經濟發展的新動力。雖然目前我國新型城鎮化水平提高較快,但金融支持模式滯后嚴重制約了新型城鎮化的可持續發展。對此,提出加強政府的督導作用;加快金融創新步伐,創建全方位融資體系;加快資產證券化進程,創新城鎮化資本運營模式;創建新型城鎮化金融支持環境,完善多層次融資體制的新型城鎮化建設金融支持路徑。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金融支持;路徑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5)11-0090-02
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新型城鎮化被明確定義為我國經濟增長的“中長期動力”,“必須以改善需求結構、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城鎮化為重點,著力解決制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大結構性問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明確指出:“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然而,新型城鎮化建設作為重大戰略目標,其性質是一個資金密集型項目,所需資金缺口非常巨大,如果沒有專項金融政策的支持和扶持,其目標難以完成。目前,我國的新型城鎮化金融支持政策較為滯后,方式單一,來源狹窄,遠遠不能滿足現今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需要。因此,如何使現有的金融支持體系適應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需求,創新新型城鎮化的金融支持路徑成為現階段需要探索的重大課題。
一、我國新型城鎮化金融支持存在的問題
(一)金融機構對支持城鎮化發展重視不夠
我國金融機構對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支持缺乏戰略眼光,重視程度不高,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金融機構對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資金需求變化趨勢認識不足。新型城鎮化是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農村和城市的二元結構向一體化轉變必然會帶來巨大的金融資金缺口,而且對于金融的需求必然是復雜和多元化的。二是城鎮化發展戰略與金融機構的市場定位不匹配。我國商業銀行大多定位于大中城市,很少立足于城鄉,為三農服務。因此,從機構的設立上就造成了農村的金融支持體系不足,無法滿足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需求。
(二)金融支持方式單一,缺乏多樣性
我國在新型城鎮化的金融支持上,主要運用銀行信貸方式,一般以公共事業建設和城鎮基礎建設為主,主辦方一般為地方政府部門,經費來源基本上為財政支付,而地方政府部門并不具備投融資的主體資格,因此在資金來源上渠道單一,缺乏多渠道的融資機制。在融資結構上以間接融資為主,而直接融資比重較低,難以滿足城鎮化進程中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在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巨大的基礎建設資金缺口完全依賴財政支付是不科學的,也是不現實的,因此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尚缺乏科學的金融保障制度。
(三)金融服務發展滯后,服務水平較低
鄉村的金融服務存在一定的滯后性,由于農戶居住分散、治理不規范以及資源區域的差異性,給金融服務的開展造成了較大的制約,使得服務單一,實效滯后。目前,金融機構的主要業務依然為存、貸款業務,而信托與擔保業務、基金業務、投融資金融產品以及新興的中間業務等尚處于初級開展階段,甚至存在空缺。
(四)融資渠道狹窄,資金供給不足
由于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大部分是針對鄉鎮的基礎設施建設,其建設的性質決定了建設周期長、回收慢,這與各大商業銀行的“逐利”特性相違背,以至于從商業銀行獲得資金的渠道被堵塞,獲得商業銀行貸款的難度加大。而我國民間金融發展至今依然處于初級階段,規范性和規模性不強。除此以外,我國農村金融依然存在“虹吸”現象,即農村的資金不斷流向小城鎮,而小城鎮的資金又不斷流向大城市,加大了新型城鎮化的融資困難。
(五)政策性銀行未充分發揮作用,非經營性建設融資難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作為我國的國家政策性銀行,旨在支持農村基礎項目設施建設、城鎮綜合開發以及農業產業現代化發展等。但其政策性職能發揮不充分,較多政策性金融效能在各個環節受到一定制約。據有關數據統計,我國城鎮化規模和政策性金融的平均關聯度只有0.73,而城鎮化規模和商業性金融的平均關聯度只有0.64,造成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中非經營性基礎建設發展緩慢。
二、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金融支持路徑選擇
(一)加強政府的督導作用
我國在“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提出要將符合條件的農村人口轉化為城鎮人口,并作為推進城鎮化進程的一個重要任務。對此,各地方政府應做好相應政策的落實,促使相關金融機構積極配合,以順利推進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政府可通過和金融部門簽訂協議的方式,督促和實現各個投融資項目。同時,建立相應的風險預警機制,建立配套的金融信用體系,防范金融風險的發生。督促和監督相應貸款的發放,并及時跟蹤和監督貸款的運用過程,及時反饋和事中控制。加大金融系統對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支撐和扶持力度,保證整個金融支持系統的穩定運行。
(二)加快金融創新步伐,創建全方位融資體系
目前,我國新型城鎮化的資金來源主要為政策性金融機構貸款和財政撥款,遠遠無法滿足城鎮化的資金缺口。對此,政府應加快金融創新步伐,建立全方位的新型城鎮化融資體系,在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貸款和財政撥款作用的同時,加大商業銀行的貸款力度,并通過股權融資和發行債券的方式增加融資渠道及融資的多樣化和多元化。除此以外,還可以充分吸引和挖掘社會資源,通過私募基金的方式組建“農村發展基金”“農業產業化發展基金”“農業建設發展基金”以及“新型城鎮化發展基金”等來籌措新型城鎮化建設所需資金。根據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戰略發展目標,形成不同層次的新型城鎮化項目,并將這些項目面對整個社會,以基金為依托,聯合和吸引民間資金,最終形成各個層次的聯合融資“金融池”,帶動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發展。
(三)加快資產證券化進程,創新城鎮化資本運營模式endprint
在新型城鎮化建設融資上不能過于依賴銀行貸款,應不斷創新融資渠道,廣納財源。目前,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資金來源很大一部分來自負債,至今城市債金額巨大,給政府財政和城鎮未來的持續性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也潛藏著風險。對此,政府應加快推進資產證券化,并將政府債券多元化,如BOT、TOT、PFI、ABS、PPP模式,多渠道、全方位籌措建設資金。除此以外,引入民間資本,打破基礎設施壟斷,創立政府投資讓位體制。由于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基礎設施消費在短期內變化不大,因此這些消費品的價格在政府管制下的波動并不大,收益也相對穩定。這些條件都滿足了資產證券化的要求。政府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具有主導地位,城鎮化建設的資產證券化是建立在政府信用基礎之上的,因此政府的信用保證也相應會增強證券化的信用級別。從資產的質量來看,基礎建設項目也非常適合作為證券化融資的優質資產,其收益也相對穩定,并且投資者也樂意購買相應的市政債券。大多數已經經歷過城鎮化的西方國家,都利用資產證券化來解決城鎮化的資金缺口問題,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四)創建新型城鎮化金融支持環境,完善多層次融資體制
新型城鎮化的金融支持系統主要滿足和服務于當地區域城鎮化發展及經濟發展的需要,為當地小城鎮和農村的發展提供高質量以及有針對性的金融服務。因此,地方性金融服務組織主要為地方性信托投資公司、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以及城鄉信用社等,這些組織在覆蓋范圍、信用擔保以及資產負債規模等方面和我國銀行之間有著較大的區別,但這些組織在新型城鎮化中所擔任的角色越來越重要,政府強制性主導在新型城鎮化金融支持體系中逐漸向民間組織主導變遷,從而不斷完善多層次的融資體制,更好地為城鎮化建設服務。
[參考文獻]
[1]儲敏.農村商業銀行的成長與發展——以贛榆農村商業銀行為例[J].時代金融,2011(5).
[2]袁滿.當代農村金融供需現狀探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1(11).
[3]吳超.金融支持我國城鎮化建設的重點在哪里[J].財經科學,2013(2).
[4]烏東峰,李思維.新型城鎮化中兩型農業金融支持研究[J].求索,2013(10).
[5]陸磊.新型城鎮化與金融創新[J].專稿,2014(1).
[6]呂德忠.新型城鎮化與金融支持對策[J].西部金融,2013(6).
[7]劉奐成.以金融創新助推新型城鎮化[J].經濟研究導刊,2013(7).
(責任編輯:梁宏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