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蘭波
(沈陽市鐵西區國家稅務局,遼寧 沈陽 110021)
?
我國政府購買涉稅公共服務問題研究
朱蘭波
(沈陽市鐵西區國家稅務局,遼寧 沈陽 110021)
摘要:推進政府購買涉稅公共服務,是新時期全面深化財稅改革的必然要求。各地政府機構也對購買公共服務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我國政府購買涉稅公共服務在內容及形式界定、采購制度和標準、預算管理、績效管理等方面還存在很多不足。據此提出以下對策建議:完善政府購買涉稅公共服務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樹立政府購買涉稅公共服務意識,建立科學規范的政府購買涉稅公共服務預算體系,加大涉稅公共服務提供商培育扶持力度。
關鍵詞:公共管理;政府購買;涉稅公共服務
推進政府購買涉稅公共服務,是新時期全面深化財稅改革的必然要求,是轉變政府職能、創新社會管理、改進公共服務提供方式、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客觀需要。在實現稅收現代化的進程中,客觀分析我國政府購買涉稅公共服務面臨的形勢,在科學劃分政府間事權與支出責任前提下,按照“積極穩妥、科學安排、公開擇優、完善機制”的原則,建立并完善我國政府購買涉稅公共服務體制機制,對實現稅收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納稅人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我國政府購買涉稅公共服務現狀
政府購買涉稅公共服務是指將原來由政府財稅部門直接提供的社會公共服務事項交給有資質的社會組織或市場機構來完成,并根據社會組織或市場機構提供服務的數量和質量,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評估后支付服務費用,是一種新型的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方式。隨著服務型政府建設的不斷加強和公共財政體系的不斷健全,政府購買涉稅公共服務將成為政府稅收治理的重要方式。
近年來,各地稅務主管機關都對購買涉稅公共服務進行了探索和實踐。上海社保局對社保工資專項審計的政府采購項目是首單政府采購涉稅中介服務。重慶市地方稅務局積極開展了購買土地增值稅清算專項審核服務。北京市豐臺區國稅局向國嘉亞太(北京)稅務師事務所購買涉稅服務,通過該所評估發現少繳稅款過億元。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國稅局聘請稅務師事務所為轄區內企業提供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免費鑒證,根據鑒證結果,稅務部門查補稅款及滯納金1300多萬元。海南省瓊海地稅局以購買中介服務的方式,委托稅務師事務所對符合清算條件的房地產項目開展土地增值稅清算工作。安徽省地方稅務局下發了《安徽省地方稅務局關于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對全省各級地稅機關購買涉稅服務工作提出了明確的工作目標、任務和要求,并在省地稅局機關率先試行。
政府購買涉稅公共服務,有利于解決納稅人不斷增多與有效征管力量不足的矛盾,有利于提高稅務執法水平,降低稅務機關的執法風險,有利于提高納稅人稅法遵從度,降低納稅人遵從成本,提高征管效能,降低稅務機關征稅成本。開展政府購買涉稅公共服務,對政府、納稅人和稅務中介機構三方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我國政府購買涉稅公共服務中存在的問題
(一)內容及形式不清晰
目前,理論界和各級稅務機關對涉稅公共服務采購的內容存在不同觀點,各地稅務機關在改革推進過程中的做法也不相同,對有些涉稅公共服務的提供主體存在不同認識。政府購買涉稅公共服務的購買主體、供給主體、中介方和消費者之間,沒有一整套完備的法律體系對購買范圍、操作規程、規范標準、競爭辦法、招投標辦法、公平參與、績效評價等進行約定。現行《政府采購法》規范的政府采購行為僅限于政府購買自身運行需要的物品和服務,不包括政府購買的公共服務。現行的《征管法》《預算法》《招投標法》和《價格法》等基本沒有或者較少涉及政府購買涉稅公共服務項目。
(二)范圍狹窄
政府購買的涉稅公共服務主要集中于地稅系統的土地增值稅清算鑒證和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鑒證、納稅評估、涉稅審核、稅源分析、調查和納稅服務評價等方面,而對稅務審計、納稅服務、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特別納稅調整、涉稅法律風險咨詢、涉稅會計調整和重大稅收政策社會咨詢評估等方面未有涉及,這些業務都將在未來的稅收中發揮巨大作用。
(三)采購規模較小
全國服務類采購占政府采購總規模的比重不到10%,具體到涉稅公共服務類更低,同時,采購涉稅公共服務的省級行政區未過半數,覆蓋率較低。
(四)預算管理體系不健全
在相關涉稅公共服務采購績效預算體系沒有相對完善時,政府購買涉稅公共服務的效果無法準確衡量,購買涉稅公共服務項目預算的約束力就形同虛設。
(五)服務供給主體實力不強,缺乏成熟的服務供應商體系
一方面,政府購買涉稅服務的供給主體整體發展水平還不高,規模不大,承接服務和籌集社會資源的能力不強。另一方面,還沒有形成成熟的涉稅公共服務供應商體系。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和咨詢機構等行業發展相對較慢,在進行政府采購時,還沒有相對成熟的、有能力承接公共服務項目并且能保證服務質量的供應商群體參與競爭。
二、促進我國政府購買涉稅公共服務的對策建議
(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根據政府購買涉稅公共服務的特殊性,應逐步完善與之相適應的法律法規體系。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對相關的法律條文進行調整,增加政府采購涉稅公共服務的內容、范圍和標準。修訂《政府采購法》,明確管理機構和規程。在政府采購條例中補充規定政府購買涉稅公共服務的原則和方法、資質認定、購買方式、監督管理和績效考評等內容。修訂《預算法》相關條款,將政府購買涉稅公共服務內容納入預算管理范疇,明確監管部門職責。通過修改相關法律法規讓政府購買涉稅公共服務獲得充分的法律依據。
(二)強化政府公共服務意識
政府購買涉稅公共服務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方式的轉變,實質是“花錢問效果”的具體體現,更重視政府對公共資源的配置功能,有利于節約財政資金,提高支出績效。樹立政府購買涉稅公共服務意識,可以從根本上提高公共服務資源配置效率,降低治稅行政成本,提升納稅人的稅法遵從度,有利于實現稅收治理現代化。
(三)健全政府服務制度體系
明確政府購買涉稅公共服務的范圍,并制定政府購買涉稅公共服務目錄,明確哪些可以買、哪些不能買。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修正目錄。圍繞政府購買涉稅公共服務過程中項目評審、組織采購、資質審核、合同簽訂、項目監管、績效評估和經費兌付重點環節,規范購買操作流程。首先,細化購買服務的具體購買程序、工作流程、資金管理、項目實施和質量標準等制度規章,使購買服務有章可循。其次,確立委托服務項目和標準、專業評估機構、公示和公告媒體、問責與責任追究的執法機關;第三,給社會組織、中介機構、納稅人提供機會參與政府購買項目的論證、評估,表達利益訴求,政府應認真聽取反饋意見。健全服務購買的招投標機制,確保實現購買服務招投標過程的透明性和公開性,將招投標篩選出來的購買服務項目及時向社會公示后簽訂購買合同。
(四)建立科學規范的預算體系
一是加強購買服務的績效預算管理。編制購買服務中期規劃,將購買需求按購買類別進行匯編,在此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政府購買方式??茖W編制政府購買服務績效預算。納入政府購買范圍的項目確定后,政府財政部門應負責做好涉稅公共服務項目成本的核算工作,合理確定服務項目的補助標準。二是建立科學的績效評估機制。研究制定分類、分檔的政府購買涉稅公共服務績效考評指標體系,使其真正將政府購買服務支出預算過渡到以結果為導向的績效預算管理。嚴格財政資金支出標準和范圍,同時引入績效審核,分類別、分層次地評估不同服務所需的財政投入比例、規模和水平,以保證資金投入公平和有效。三是健全政府購買涉稅公共服務有效監管和風險防范機制。建立透明的購買流程,按規定公開購買服務相關信息,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完善監管機制,建立專業多層次的監督評估機制。強化問責機制建設,強化政府部門公共責任意識,建立相應的行政問責機制,從而杜絕購買服務過程中的違法違紀行為。
(五)加大涉稅公共服務提供商培育扶持力度
加快推進政府部門或事業單位與相關涉稅中介機構的脫鉤工作,并不得利用原主管單位的職權影響業務承攬,干預市場的公平有序競爭。全面開放涉稅公共服務提供商市場,除國家明令禁止的行業外,允許各類主體進入涉稅公共服務領域,不得擅自設置或借備案管理變相設置區域性、行業性的服務執業限制。積極引進緊缺、實力強、信譽好、層次高的國外知名涉稅中介機構來我國發展或設立分支機構。鼓勵現有涉稅公共服務提供商做大做強,制訂扶持發展專項計劃。鼓勵采用引進資金、人才和管理模式,開展連鎖經營和網絡化經營;鼓勵以多種形式實施行業內或跨行業、跨區域、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組,向規?;⒕C合化方向發展,提高服務質量和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王浦劬.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公共服務研究:中國和全球經驗分析[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2]伊強.關于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問題的思考[J]. 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1(5).
[3]齊海麗.政府購買社會組織公共服務的現實困境與未來趨勢[J]. 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12(6).
(責任編輯:張彤彤梁宏偉)
中圖分類號:F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6)03-0157-02
[作者簡介]朱蘭波(1979-),男,遼寧沈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財政、稅收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