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跨境電子商務迅速發展的大時代下,我國企業迎來了大力發展跨境電商的好時機,卻遭遇跨境電商人才緊缺的境況。本文從我國企業在招聘中對外貿崗位的要求出發,提出了如何根據市場需要,改革高職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建議。
[關鍵詞]高職;跨境電商;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21-0100-02
一、跨境電商發展迅速
跨境電商是拓展海外營銷渠道、擴展核心競爭力和促進外貿快速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近年來,跨境電商得到了政府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2012年,海關總署在上海、重慶等城市開展試點。2013年7月國家相關部門制定了扶持跨境電商發展的“國六條”。2013年8月出臺的《關于實施支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有關政策意見的通知》和2014年1月發布的《關于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稅收政策的通知》中,對零售出口型企業在海關、質檢、稅收、外匯、支付和信用等方面制定了相應法規。這些政策的制定與實施,讓政府相關部門與電商企業、物流企業的交易信息實現了共享,拓寬了境內消費者通過正規方式購買境外商品的渠道。
在政策支撐下,跨境電子商務對我國的進出口貿易帶來了深遠的影響。2013年我國傳統外貿增長率不足10%,據CNNIC(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數據,同年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網絡零售部分)交易額為5425億元,30%以上的年均增長,成為僅次于美國的跨境電子商務大國。商務部資料顯示,2014年我國現有電商企業平臺超過5000家,境內通過各類平臺開展跨境電商業務的外貿企業已超過20萬家。大量傳統外貿公司、制造企業和本土品牌供貨商蓄勢待發,積極準備投身跨境電商領域。跨境電商成為未來國際貿易的主要模式已成必然。
二、跨境電商職業崗位和職業能力要求
通過對58同城、趕集網、前程無憂、智聯招聘等招聘網中50家企業的調查,以外語外貿為關鍵詞,搜索出相應的招聘信息,然后進行整理,企業對外貿人才所需的崗位主要有三種:外貿業務員、外貿電商專員和跨境電商專員。
三種崗位的職業要求是復合型的,一般包括四個方面:一是語言能力,包括對于產品描述的寫作能力、與買家在線溝通的表達能力、閱讀英文網站資訊,并獲取有效信息、語音服務中基本的聽說能力(一般要求CET四級,六級優先);二是熟練辦公軟件的操作,特別是EXCEL的運用;三是電子商務技能,包括網店運營基本常識,流行電商工具的使用、商品拍攝及photoshop圖片處理,Aliexpress、Amazon、Ghgate、Ebay等跨境電商平臺的操作與管理;四是國際貿易及綜合拓展能力,包括熟悉國際貿易規則,國際商務禮儀,會展策劃,海外倉儲及交易風險控制糾紛處理等。
三、迎合跨境電商需求,高職國際貿易專業的教學改革存在緊迫性
跨境電商在國內的興起,使許多中小型外貿企業面臨著轉型升級壓力,急需跨境電商人才,而國內各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的發展也急需大量相關人才加盟其中。目前大部分的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專業在跨境電商人才培養上還存在以下突出問題:第一,缺乏跨境電商師資。老師沒有外貿經商經驗,更無跨境電商經營的經歷,面對營銷理念、客戶維護、產品推銷等基本概念都是紙上談兵。第二,缺乏相關課程的支撐。現階段國際貿易專業的課程一般是國際貿易實務、進出口單證、外貿函電、報關等。跨境電商需要綜合國際貿易專業和電子商務專業的核心課程,而現階段國貿專業基本上沒有開設國際市場網絡營銷、跨境電子商務等課程。
在為期兩年半的學習計劃中(第三學年第二學期通常為專業實習),怎樣才能培養出市場需要的實用的復合型跨境電商人才是每一個國際貿易專業教師思考的問題。
(一)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建立“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國貿人才培養模式,在為中小型企業電商解決人才問題的同時,也為學校的跨境電商人才搭建了鍛煉、實習和就業的橋梁。
高職院校應大膽地走出去,引企入校。在合作中,可以考慮由一家或幾家校企合作單位出資注冊,企業提供真實的外貿商品,學生作為企業的“員工”在平臺上開展一系列外貿B2B業務。參加這一項目實習的學生通過阿里巴巴國際站,完成企業注冊后的相關設置、產品資料及圖片的上傳、產品關鍵詞和產品描述等信息的完善并根據詢盤回復買家等一系列工作,從中,可以了解更多的外貿商品知識;通過與國外客戶的電郵來往提高語言交流水平。
在校企合作過程中注意實質性、可持續、多贏合作要素,企業的需求第一,學生需求和參與第二,還要考慮教師的需求和激勵。
(二)課程改革
針對跨境電商人才需要兼具外貿人才和電商人才的能力,調整授課內容。要把電子商務、國際貿易、商務英語、物流管理等專業的專業鏈鏈接,促進專業協調改革創新。
第一,要加強外貿進出口及英語口語方向的培訓。跨境電商平臺各階段操作,從注冊認證、商品發布、商品推廣、在線溝通、交易確認、商品發布,到售后服務,都與英語水平有著密切的聯系。可以《商務英語》、《外貿英語函電》等課程作為支撐。
第二,要著重向學生介紹主要的跨境電商交易平臺及各自的特點,鼓勵學生開網店,在實際操作中讓學生來找問題。從過去教師讓學生學的形式轉變為學生主動學,教師做指導。可以《跨境電子商務》、《外貿項目》等課程作為支撐。
第三,利用郵件營銷,信息網絡和社交媒體等進行營銷。可以《客戶開發與管理》、《國際市場網絡營銷》等課程作來支撐。
第四,增加跨境電商物流的相關內容。著重介紹四大商業快遞、郵政小包、E郵政寶、國際專線和海外倉庫等及各自的特點,教會學生根據交易產品的特點來選擇合適的物流方式,計算運費。可以《國際物流》課程作為支撐。
第五,增加《國際結算》中跨境電商的支付方式。跨境電商模式下,很多交易的數量小,頻率高,這種情況下,就使得很多傳統的國際貿易支付手段例如信用證,托收等就顯得不適用于這些交易。所以,當前出現了很多適用于跨境電商的支付方式方法,與傳統貿易模式的支付手段有著明顯的區別。
(三)賽證結合
高職院校應鼓勵國貿專業學生參加跨境電商的各類比賽,學生通過參加比賽,可以學習最新的外貿知識,進而增強實踐能力,帶動并促進他們學習跨境電商的熱情。比如“阿里巴巴全國高校跨境電商挑戰賽”,在第一階段的個人突圍賽中,入圍學生可以獲得阿里巴巴集團頒發的具有較高含金量的個人等級證書贏,從而得企業和知名企業錄用的機會。
(四)創業與專業融合
通過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在專業課程的教學中融入創業教育,加強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不僅是高職院校國貿專業實施創業教育的有效途徑,也可以提升國貿人才培養質量,促進畢業生在本專業領域創業、就業。
通過開設《外貿項目》實踐類課程,以真實的項目為依托,以學生出單為考核標準,將專業課程與學生創業有機的結合,可以提高學生電子商務時代外貿相應崗位就業的適應性,更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業能力,培養一批創業者。還可以鼓勵學生參加一些創業大賽,如“贏在廣州”大學生創業大賽。大賽覆蓋面逐年擴大,100多所高校,3000多個團隊,70萬大學生,廣州市創業氛圍日益濃厚,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更加明顯。
(五)師資隊伍建設
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高職院校可以遵循“兼職教師隊伍一專兼職的互動一專職教師到企業”三階段實現“雙師型”教師培養。第一階段,可以邀請校外企業的一線專家兼職一些核心的專業課程,如跨境電子商務、外貿項目等課程。鼓勵校內專任專業教師參與上課,進行再學習。第二個階段,實現“雙師”互動課堂,即由校內專任教師和校外專家共同組織課堂,以校外專家為主,校內專任教師為輔。第三階段,鼓勵校內專任教師下企業實踐,培養真正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高職院校應針對教師下企業采取變通方式;有效促進專任教師和兼職教師進行實質性交流。
跨境電子商務教學目的是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型專業人才,為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交易活動而服務。作為著重培養實用性人才的高職而言,應該通過教學改革中幾大轉變,著力打造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掌握跨境電子商務的基本理論和職業能力,了解國家的貿易經濟政策,熟悉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具有較強的營銷、溝通能力和外語水平、計算機應用能力,具有創新精神和較強的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責任編輯:封麗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