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小玲
“語文主題學習”的核心理念,要求在課內大量閱讀,用三分之一的時間學教材,三分之二的時間讀“語文主題學習”叢書。要想節省出時間讓學生在課內閱讀,那么,對教材的整合就顯得非常重要。下面筆者以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為例談談怎樣將教材與語文主題閱讀叢書整合。
本單元共有四篇文章:《巨人的花園》《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樹》和《小木偶的故事》,相對應的四年級上冊“語文主題學習”叢書第2本《萬物皆有靈》配有10篇童話,這樣就需要整合14篇文章。
整合點一:相同人文主題,相似表現手法
第1、2課時的目標是掃清本單元生字詞障礙,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本組文章。在此前提下,第3課時整合教材,把《巨人的花園》和《幸福是什么》這兩篇講讀課文整合在一起用一節課講完。筆者抓住它們的兩個共同點,一是文章情感內容相同,都講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快樂:《巨人的花園》通過描寫巨人給花園砌圍墻前后的變化告訴我們快樂要和別人分享;《幸福是什么》通過講三個孩子尋找和認識幸福,讓我們明白幫助別人才能快樂自己。這兩篇文章放在一起學習能加深學生對幸福快樂的理解。另一個整合點是文章在寫法上都使用了對比:《巨人的花園》講了有孩子玩耍的花園春意盎然,沒有孩子玩耍的花園即使在春天也是北風呼嘯、寒冷如冬,對比寫法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幸福是什么》也運用了對比,學生在對比中有感情朗讀句子時能體會到幸福是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第4課時是主題鏈接課,拓展閱讀“語文主題學習”叢書中《快樂王子》《寶葫蘆的秘密》兩篇童話,在學完上面兩篇文章之后,讓學生自主閱讀,加深理解幸福快樂的含義,體會到幸福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
整合點二:同一作者,相似風格
第5課時,筆者把《去年的樹》和叢書中《小狐貍的手套》這兩篇文章整合在一起。《去年的樹》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整篇童話的語言樸實無華,寫出了鳥兒和樹的深厚感情,略去了鳥兒的神態及心理描寫,給讀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間。叢書中《小狐貍的手套》一篇也是新美南吉的作品,用簡潔明快的語言勾勒出活潑快樂的小狐貍。先學習《去年的樹》,體味新美南吉淺近的語言特色。
在教學時分為三大板塊:第一板塊是抓住“天天”,想象填詞。第二板塊是讓學生找出鳥兒對話的句子,讓學生朗讀,之后回歸文本,要求學生加上描寫鳥兒神態及心情的語句,對比朗讀,再次體會新美南吉淺近的語言特色。第三板塊,文章結尾“鳥兒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就飛走了”。鳥兒看到了去年的樹,看到了燈火,看到過去的時光,它有多少話要說呀?作者沒寫,又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學生能深深體會到作者的語言特色,明白這樣寫的好處。緊接著讓學生用學到的方法自主閱讀叢書中的《小狐貍買手套》,再次感受新美南吉童話淺近的語言和美好的境界。
整合點三:不同故事中的相同角色
第6課時是主題略讀課,把《小木偶的故事》和叢書中《木偶奇遇記》兩篇主人翁相同的文章整合在一起,讓學生比較不同作家筆下不同的木偶形象,體會其中所蘊含的哲理。《小木偶的故事》講了一個只會笑的小木偶在被搶時由于只有笑嘻嘻的表情而遭受了別人的三次誤解,后來在女巫的幫助下才擁有了人類的全部情感,說明在生活中只會笑是遠遠不夠的,用一個小故事說明一個大道理。《木偶奇遇記》講了長鼻子木偶皮諾喬的不聽話、冒失、叛逆,叢書只是講了個開頭,學生看到高興處卻戛然而止,這時,要適時引導學生閱讀整本《木偶奇遇記》,感受整本書的神奇魅力。
用這三個整合點學完了本單元教材,接下來就是群文閱讀。第7、8課時閱讀叢書中其他篇章,交流討論匯報,梳理童話特點。明白童話是一種具有濃厚幻想色彩的虛構故事;手法通常是對自然物做擬人化的描寫,采用夸張等手法編織奇異的情節,想象是其突出的特征。第9、10課時,編寫童話,續寫《小木偶的故事》并交流、展示,把對童話的理解和感悟表達出來。
這樣整合教學材料,可以使課堂更高效,實現學生的大量閱讀。長期堅持,讓學生愛上閱讀,學生的語文素養一定會大大提高,學生對人生的情感體驗、思考認識一定會因讀書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