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俊
摘 要:文章簡述了建筑領域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現狀,分析了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原因,提出了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的途徑。
關鍵詞:建筑領域 拖欠農民工工資 現狀 原因 解決途徑
中圖分類號:F285;F32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12-047-02
一、建筑領域拖欠農民工工資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城鎮化建設的不斷加大,以及農業生產力的發展,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從農村移到城市建設的崗位上。由于是農業戶口,主要從事二、三產業勞動,從職業上講他們是工人,也就是農民工。2015年2月28日,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楊志明表示,農民工已成為中國產業工人的主體,目前全國農民工總量2.74億人,其中外出農民工1.68億人。農民工已成為中國產業工人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目前建設國家,促進現代化發展的強大力量。總而言之,農民工為我國的農業生產和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為城鎮的發展建設創造了巨大的財富,加快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步伐,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同時,在建筑行業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非常嚴重,從外圍的沿海城市開始,到內地的城市,城鎮建設與拖欠農民工工資同時并在,同時擴大。目前,拖欠工資問題不僅僅限于建筑領域,也逐漸在擴大到其他領域。
二、建筑領域拖欠農民工工資原因
原因主要有:(1)建設單位拖欠工程款。這種情況是比較常見的,開發商通常使用開盤后提前賣房的首付款,這部分來自購買者的資金來支付建設過程中的進度款,俗稱“空手道”。近幾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全國性的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大量資金正在涌入房地產市場,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已經趨于緩和,市場的購買意向正在減弱,資金回流困難。許多根本沒有實力的建筑企業和個人因市場的疲軟卡在了進退不得的尷尬境地。導致建筑方不能按時足額支付工人工資。(2)包工頭惡意欠薪。由于建筑市場的無序與政府部門的監管空白,許多包工頭在經濟下滑、市場疲軟的大環境下認為攢錢的前景不樂觀,一旦資金到手就冒著法律與道德的雙重壓力起飛、跑路、逃匿,留下民工向政府討薪。(3)違法分包、轉包工程、自然人掛靠有資質的企業等引發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政府部門在建筑市場缺乏有效的監管機制,留有空白,有資質的施工企業借用資質、層層轉包、違法分包,用工主體不明確、不合法。建筑施工企業往往會由于建筑啟動資金不足,在行業內部把工程項目轉包給其他企業,或者違法分包出去,接手的時常會有一些沒有資質的個人。還有一些人利用各種特殊關系,常年在行業內借用別人的資質中標,然后組織一些人施工,承包方只認包工頭,工程結束只對包工頭付清所需款項,不直接面對農民工,農民工是否拿到工資根本不過問。一旦發生欠薪現象,總承包人認為資金已經支付到位。中標的企業認為自己沒有招攬工人,自己不存在任何責任。也就是說具備施工資質的建筑企業只是利用資質在招攬工作,而組織工人施工的往往是沒有資質的小包工頭。工程資金的支付分配層次較多,一旦某一環節出現問題,整個鏈條會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最終導致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問題發生。(4)農民工的自我保護能力差。法律保護意識差。一是農民工往往是同鄉互相介紹,多人一起出外務工,文化水平相對較低,簽訂勞動合同的意識差,只是與包工頭簡單達成口頭協議,如果因為各種原因發生欠薪問題,農民工不知道采用法律途徑解決。二是產生欠薪問題打官司缺乏有力證據。在許多地方政府部門處理的拖欠工資案件中,一些農民工由于和包工頭之間僅是口頭約定,極少簽訂勞動合同,一旦發生欠薪,勞動部門處理起來難度極大,甚至無法下手處理。(5)勞動部門在處理拖欠農民工工資的過程中執法不力。相關法律法規對欠薪者處罰力度不夠,且處罰過程復雜,時間長。《勞動監察條例》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克扣或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報酬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分別責令限期支付勞動者工資報酬,逾期不支付責令用人單位按照應付金額50%以上1倍以下的標準計算,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從這條規定來看,勞動執法部門在解決拖欠工資的問題上先是責令其限期支付,而對欠薪主體沒有相當的處罰措施規定,按《行政處罰法》和《勞動監察條例》規定勞動執法部門解決的程序是必須首先調查取證,然后責令拖欠工資的單位在法律規定的一定時間里糾正問題,假如用人單位不能在限期里自動糾正,就對拖欠工資的單位下達聽證告知書,在規定的聽證期后,依然沒有主動支付拖欠的工資,則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拖欠工資的單位按照規定在三個月內可以就處罰決定內容提起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期間,假如拖欠工資的用人單位仍未處罰規定,根據行政訴訟法,勞動行政部門再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在此期間,極有可能發生欠薪單位倒閉或負責人隱匿財產。
二、建筑領域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的途徑
1.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根據各地城市的實際情況和工作需要通過對當地的用工狀況,存在問題的特點分析,制定工作制度用以規范工作行為,確保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取得實效。
2.進一步暢通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投訴舉報渠道和勞動爭議調解、仲裁快速處理通道;各行業管理部門要建立行政解決拖欠工程款問題引發的拖欠工資問題的維權渠道,要向社會公布投訴舉報電話和窗口接待單位的地址,要嚴格落實受理投訴舉報“首辦負責制”,做到有訴必接、有案必查、有查必果,提高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結案率。
3.落實當地勞動保障監察網格化管理責任。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嚴格落實網格化管理責任,明確網格負責人,按照整治目標和任務,對非法用工、扣押證件及收取抵押金等問題要及時進行調查,依法作出處理或處罰,并將無合法證照情況通報有關部門予以查處;對勞動合同簽訂、工資支付等方面的違法行為依法處理。
4.強化部門聯動處置。加強與有關部門聯動,集中研究解決問題,對受理的投訴舉報案件進行分類,經查實屬于拖欠工程款、違法分包、轉包、掛靠等引發的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要向行業管理部門移送處置;同時要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審批、誰處置”的原則,加強對相關行業、系統的用人單位的勞動用工監管,從源頭上預防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發生。
5.政府部門建立并組織落實工資保證金制度。政府在整個解決過程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加強服務是提高社會的滿意度,加強管理是提高社會的運行秩序。管理服務缺一不可,在這個問題上就是要加強管理,對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突出的建筑、交通、水利等行業、企業和有拖欠記錄的企業,要落實工資保證金制度,明確主管責任,嚴格審驗資金到位情況,督促建設單位預存工資保證金,以此加強建筑市場規范程度。并且要逐步推廣到各個用工領域。
6.加強對企業招用農民工的管理,指導、推動企業依法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各地勞動保障部門要以招用農民工比較集中的建筑行業為重點,會同有關部門采取有力措施推進勞動合同制度的落實,加強對企業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情況的監督檢查,指導、督促企業特別是建筑企業建立勞動合同管理臺帳,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嚴格履行勞動合同。省級勞動保障部門要會同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制定適合農民工的勞動合同范本,指導用人單位勞動合同簽訂工作,切實提高農民工的勞動合同簽訂率。
7.加強立法,嚴厲打擊重大違法行為。針對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特點加強立法,對發現的重大違法行為,要實施聯合懲戒,集中向相關行業管理部門通報欠薪案件,記入誠信檔案;向社會公布一批重大欠薪案件,限制其市場準入行為;向公安機關移送一批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和其他違法犯罪案件,追究刑事責任。
8.政府要擔負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的主要責任,要從源頭抓起,無資質的企業決不能進入建筑市場,準入的“綠燈”不能開。讓優質守法的企業發展起來。不能只顧短期利益、眼前利益、個人利益,置一切不良后果于不顧。讓后來者“買單”,讓國家“買單”,讓農民工受害。
參考文獻:
[1]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已經2004年10月26日國務院第68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于1996年3月17日通過,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
(作者單位:太谷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山西太谷 030800)
(責編: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