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蘭
摘要:在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的教學一直在不斷地變革著。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業作為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一直得到教師和社會的關注。在減負的要求下,我們要針對語文的實際教學情況對我們的作業設計做出一定的改革,要讓我們的作業在保證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對我們的教學起到更好的輔助作用。本文是筆者在實際教學中總結的一些關于作業設計的經驗,希望能夠得到同行們的認可。
關鍵詞:小學語文 作業設計 個性化
作業作為我們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一直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但如何提高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讓學生更樂于、更主動地做作業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筆者通過在實際教學中的研究發現。為保證做作業的有效性,讓作業更好地輔助我們的教學,讓我們能夠通過做作業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需要我們設計富有個性化的作業。下面筆者從個性化的必要性、減輕學生負擔、滿足學生需求等幾個方面介紹一下個性化作業的設計。
一、語文作業個性化設計的必要性
作業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作業不僅是學生對已學知識的鞏固也是對自己學習情況的真實表現是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重要途徑。通過對作業的分析研究,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更好地設計、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對于教學中這一重要部分,長期以來一直沒有得到教師的重視。教師普遍認為作業就是對教學內容的簡單訓練。受到這種教學思想的影響,我們的語文作業很長一段時間內是非常單一、保守和重復的。作業僅僅是學生對已學內容的再記憶或者機械地抄寫、訓練。這種形式的作業不能說沒有教學效果只能說不符合我們素質教育的要求。在素質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學生個人思維能力的提高比簡單機械地掌握知識更為重要。
因此,富有個性化的作業設計在素質教育下顯得更為重要。富有個性化的作業可以讓學生更多地體會學習的過程、方法和情感體驗,促進學生個人素質的全面提高。并且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通過富有個性的作業讓學生能夠帶著熱情帶著興趣參與到后續的教學中來。這樣,我們語文課堂教學的教學效率必將得到有效的提高。
素質教育要求我們的教學不僅僅注重知識的傳授,因此,我們的作業也不能是簡單的知識訓練。要讓學生能夠在做作業的過程中有更多的主動性能夠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我們要改變小學生被動的學習模式,讓學生不再依賴教師、依賴課本。學生可以在富有個性的作業中更好地體驗作為學習主體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這種意識的培養對我們的教學也是非常重要的。個性化的作業正好可以做到這一點。因此,我們語文教師應在素質教育思想的指導下,結合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更符合學生學習情況和個人興趣的作業。
二、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
作業作為課外的一種學習活動一直被稱為是學生學習的負擔。這么多年來無論是社會還是家長都一直在呼吁減少作業,減少學生的學習負擔。可是很多教師迫于教學壓力還難以找到一個作業量和學生實際水平的平衡點,大部分教師還是希望“以量取勝”。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這種思想是極不可取的。減負就要一減到底,我們要一直保持這種理念才能更好地設計作業,也才能設計出富有個性化的促進學生知識與能力同時提高的作業。
很多教師會說語文教學壓力那么大并且課堂教學時間不足,如果不大大利用課外作業的時間勢必會影響學生學習語文的效果。當然,學生的學習效果還是需要靠作業來保證的,但我覺得不應是靠作業的“量”,而是應該靠作業的“質”。剛開始減少作業量的時候由于教師設計作業水平的缺陷,學生的學習效果可能會受到一些影響。但經過長時間的鍛煉和教師設計作業的水平不斷提高,相信情況一定會得到改變。
例如,識字寫字是小學語文最基礎性的內容,在布置作業時教師總是會設置很多寫很多遍的生字練習。這種重復式的作業既浪費時間又效率低下,并且學生興趣不高,總會產生抵觸情緒。因此,在小學語文階段對于生字詞的練習一定要避免這種大量的重復寫的作業,要提高學生的作業效率就要從改變作業方式入手。
1.讓學生更多的是在閱讀中掌握生字詞,在簡單的小作文中學會應用掌握生字詞。這種綜合式的作業能夠更好地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各方面的能力,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全面發展。并且這樣的作業更有興趣,學生更有主動性。
2.要有畫整為零的思想,對于教學內容中比較多的生字詞,我們可以分開來讓學生在更多的作業中來分別完成和掌握,這樣不僅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也保證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從多種途徑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
興趣是學習的推動力,小學生在學習上對感興趣的知識就會有熱情,積極完成作業。作業設計要有趣味性,讓學生感受到樂趣,這樣才樂于去做。
1.繪畫。小學生喜歡畫畫,在學了一篇課文后,為了考查學生是否明白講了些什么,讓學生用直觀的畫面來表現出來,展開自己的思維活動,強化學生對文字的感受。
2.續寫。讓學生對課本內容進行推測,發表自己的看法,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如在學了《濫竽充數》一課后,我讓學生續寫南郭先生逃走后可能又會發生的故事。
3.角色表演。讓學生親身體驗,展現了鮮活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情節,把自己當成書本中的角色,演出自己的理解。在教學《狼和鹿》一課后,我讓學生分別扮演鹿、狼、總統、獵人,以現場采訪、新聞調查的方式表演課文內容,妙趣橫生。
四、要開放作業的范圍
進行開放性的作業設計,要打破單一作業形式。比如,作業的內容不能拘泥于書本的課后練習,作業的答案也不是保守的一個答案,作業要向課堂外延伸,走近生活。評價作業的方法開放,實行多樣化的評價。在一個班集體中,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知識水平不同,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不同。如果在布置作業時,教師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布置了相同的作業,那么,對程度好的學生,作業太簡單,達不到提高學習能力的目的,對程度差的學生來說,作業太難,不僅不能鞏固所學知識,還成為了學習的負擔,害怕寫作業,逐漸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所以,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考慮到學生各方面的不同,針對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使學生都能獲得進步。
總之,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步深入,個性化的符合學生心理需求的作業更需要我們教師加大研究力度。我們要擺脫傳統的教學思想,用新的教育理念武裝自己,真正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考慮作業的設計。我們要讓學生擺脫機械式、重復式、簡單抄寫式的作業模式,設計更多的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主動性的作業。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