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
摘 要:在新課標理念下,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應該把課堂的時間、空間及學習過程都還給學生。對于評價一堂語文課是否高效,就要看在課堂上學生是否能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認知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最終促進學生自身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1-128-02
課堂教學作為師生活動基本的組織形式和中心環節,是學生獲得知識、鍛煉能力和提高各種技能的主要途徑。那么,如何構建優質高效課堂,是每位語文教師需要認真思考、探索的主要課題。
一、新課程初中語文教學要求
新課程倡導“探究性學習方式”,其基本理念之一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學生,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來制定,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正確引導,從而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語文教師的教學內容是確定的,但是可以有教學方法的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其教學效果不同。因此,將探究性學習方式引入到課堂教學之中,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引導和鼓勵學生有所創見,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與探究性學習方式有關的理論,主要涉及兩對概念,即“過程”與“結果”、“情境”與“形式”。
首先,來說說“過程與結果”,從探究性事實這一方面來說,“過程”是指學生所經歷的探索和發展知識的過程,“結果”則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所獲得的知識、技能及態度,也可表現為多種不同的形式,如語言的描述、行為的表現、情感的體驗等。
其次是“情境與形式”。“情境”則主要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面對的多種具體問題,而“形式”是指學生對獲得學習結果的形式化的一種描述。
綜上所述,探究性學習的過程可以理解為,學生在特定學習情境中,通過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動手操作、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性活動,從而獲得新的知識、技能和態度的學習方式和過程。
二、新課程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1、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迸d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強動力,如果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加上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習效率就會自然而然的提高。語文教師可以通過設定演講比賽的形式,讓學生在課堂上講故事,或背誦一些古詩名句,一些自己摘抄的優美文章等,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又增強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其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有很多,課前的探索、豐富教學方法、融洽的師生關系等都是有效途徑。只要教師在平時教學中善于鉆研,勤于思考,一定能最大程度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為高效課堂的構建打下基礎。
2、導語要精彩。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語文課的導語設計得如何,往往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一堂語文課,學生要學習新知識、接受新內容,教師一走上講臺,就用一段娓娓而談的導語引入課文教學,就像一場精彩的戲拉開了序幕,那樣就容易扣動學生的心弦,激起他們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導語是語文教學至關重要的步驟,也是語文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語文課堂的導入應該精心構思,巧妙設計,最好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諧美、懸念美的效果,讓學生感受到一種神圣的、富有魅力的和詩意的意境。
3、注重課堂積累和延伸。
新課程要求學生具有豐富的課內外知識,語文課堂教學不能僅停留在對語文課本的學習上。因此,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必須拓展學生求知的空間和視野,這也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保證。為此,教師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加強基礎知識的積累。
擁有扎實的語文功底是取得語文優異成績的至關重要的前提。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應該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從一字一詞做起,從點滴做起,慢慢積累,這可以幫助學生增加一些字詞、成語、古詩的記憶。例如:學生每天理解并記憶10個左右的成語,或閱讀一首詩歌或短文,長期堅持下去,必定大大增加基礎知識的儲備,從而有效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再如教師在平時上課時,對于一些常用的但易讀錯的詞要寫在黑板上提醒學生,對于一些書本上的成語要及時鞏固,以增強學生記憶。
(2)加大學生課外閱讀量。
寫作是中考語文的最重要部分,而閱讀永遠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最重要的途徑。因此,教師在平時授課中應該鼓勵學生在掌握課本知識外努力加大課外閱讀量。學生的課外閱讀不僅要"閱讀書”還要"閱讀事”,正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語文寫作成功的關鍵就是在平時積累寫作素材,做到"厚積薄發”。教師要向學生推薦文質兼美的文章和適合學生閱讀的刊物,并做好閱讀指導工作,甚至可以用課堂時間給學生讀課外書籍,加大學生的閱讀量,從而促進其閱讀和寫作水平的提高。
(3)增加課外練筆。
課外練筆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和寫作水平的重要方式。學生可以在課外閱讀的基礎上進行一定量的摘抄,記錄一些平時的所見所聞所感。記日記也是課外練筆的有效方法,也能培養一個良好的習慣。記錄對生活的真切體驗與深刻思考,表達出自己的心聲,實現積累寫作素材的目的。
4、養成學生大膽質疑的思維習慣。
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積極發言,讓學生在探求中,獲悉知識,當然,在此過程中,也需要教師的積極響應,對學生尋求的答案予以肯定,并加以補充、修改,從而正確的引導學生找到最佳答案。
此外,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只有知道學生的疑惑,才能夠"對癥下藥”,不斷優化教學方法,合理評價,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積極參與到課堂發言和提問中去。
總之,真正的有效課堂是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課堂。隨著教學政策改革如火如荼的推進,教學新理念的深入人心,對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作為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師,我們應當不斷地學習和反思,探索和改進,真正達到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努力提高語文課堂綜合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徐業兵.淺議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 中學語文旬刊,2014,(1).
[2] 楊陳華.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課程優化策略[J]. 新課程學習·下旬,2014, (9).
[3] 魏哲偉.如何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J]. 新課程:教師版, 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