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軍
摘 要:數學課由于邏輯性強,上起課來枯燥,容易使學生厭倦,那么,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的趣味性,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呢?我認為只有在趣味的引導下,學生才能夠消除枯燥,激發探知,發揮個性。在趣味教學法實施中,教師要注意突出、連接教學各環節,圍繞學生的心理認知,讓趣味滲透層層深入。
關鍵詞:小學數學;趣味課堂;實踐探究;提高效益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1-326-01
創設趣味課堂,成為當代小學數學教學的努力方向。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仍以應試教育為主,過于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忽視學生的學習需求,無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改變這種現象,教師應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努力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趣味性。
一、巧妙導入,增強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好的開端往往先聲奪人,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導入必須要做到新穎活潑,富有情趣。新穎活潑,就是指形式靈活多樣,不拘一格,不能總是老一套。比如我在教學三年級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新課導入時,設計了“同學們,大家都喜歡做游戲。老師:“請同學們先聽口令,如果能平均分,就用拍手的方法告訴大家。”生:“好!”師:“有8個桃子,平均分給兩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幾個?”生拍手4下。師:“有4個桃子,平均分給兩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幾個?”生拍手2下。師:“現在有1個桃子,平均分給兩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幾個?”生沒有人拍手。師:“同學們沒有人拍手,為什么?”生:“一個桃子兩只小猴沒法分。”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個桃子怎么分?”從而引出分數的初步認識。本例子是教師運用小游戲把學生引進新課的學習,這種小游戲,不但簡單易懂,而且師生互動,能很好地調動和組織課堂氣氛,小學生特別感興趣,更何況小學生具有好奇的心理,認為桃子怎么分就能分對了。所以,同學們就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思考解決難題當中。以游戲互動的形式導入新課,正是符合了現在的新課改理念,在剛上課就讓學生對這節課產生了興趣,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二、精心設計教學情境,增強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導入只是為一堂課拉開了序幕,要想讓一節課充滿趣味,整堂課充滿生機和活力,光靠巧妙別致地導入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需要在探究新知識的環節上添光增彩,才能讓學生的心時刻收在課堂上。如我在教學四年級數學“文具店”時,設計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同學們分別扮演著小售貨員和小顧客。同學們都演得很逼真、很興奮,整個課堂立刻活躍起來。組織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活動,促使學生動手,動眼,動腦,動口等多種感官參加,相互配合,提高感知效果,為學生從感性知識上升到理性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使原本枯燥的課堂教學富有趣味性。
三、精心設計活動,增強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如果說導入是課堂教學趣味性的前奏,探究新課是課堂教學趣味性的發展,那么,練習鞏固就是課堂教學趣味性的高潮。要把這個趣味性推向高潮,就要設計一些新奇刺激的練習鞏固活動。我在進行教學“測量”的練習鞏固時,設計成自己動手找一找,量一量的活動,我給每個學生發了一張有顏色的紙條,由學生量一量。找一找“你的身體各部分有多長”等形式多樣的游戲活動。結果,二年級學生不僅認識了整厘米,而且,理解了不是整厘米的長度,為以后的長度測量打下基礎。又如,我在教學二年級上冊《七的乘法口訣》,進行練習時,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講小故事,“話說唐僧師徒往西天取經,行至宛子山。妖魔白骨精欲食唐僧肉,兩次施魔法變化村姑和婆婆,前來誆騙唐僧,卻都被孫悟空識破。最后白骨精幻變白發老翁誆稱前來尋親,仍被火眼金睛孫悟空識破,不顧唐僧念咒阻止,不管“三七二十一”將假老丈擊斃。”通過故事學生聽得津津有味,對口訣記憶猶新。故事、游戲是學生最喜愛的一種活動,把游戲引入課堂,寓教學內容于游戲當中,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思維活躍反應快,學起來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把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推向更高潮。
四、教師用語幽默風趣也能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教師性格活潑,語言幽默風趣就能深深的吸引孩子們,使課堂重買充滿生機與活力趣味無窮。如我在教學時,發現有個別同學聽課不認真,我就說:“我發現有個別學生在想酸奶( 國家補給農村學生的營養餐)了,我們現在開始來發酸奶,好不好?”此時,全班哄堂大笑,笑聲把這些開小差的學生引入課堂,又讓他們感覺不到老師直面的批評,避免產生抵觸的情緒。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我們還可以說一些順口溜、兒歌,謎語等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幽默性。
五、適度運用多媒體設備,增強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課堂教學中,教師的首要任務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多媒體技術以其本身所固有的趣味性優勢,將無聲的教材變得有聲有色、動靜結合,把學生帶入教材或知識的情景之中,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學過程中,自然地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提高學習效果。真實、生動的畫面既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同時也為進一步學習《圖形的認識》的新知識創設了良好的情境。又如,我在教學一年級下冊《20以內的減法》,學生除了用小棒數一數,用手指表示外,我利用多媒體,設計了小狗分骨頭、小鳥安家,小貓釣魚等優美的動畫卡通圖片,在牢牢地抓住學生眼球的同時,使學生在愉快、有趣中完成了20以內數的計算,達到了很好的練習效果。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如何讓學生跳出優美的舞蹈,讓孩子們在輕松、愉悅的心情中學習數學,體驗成長的快樂,是我們數學教師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