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倩
[摘要]近年來,高等教育培養出的人才與企業用人需求矛盾日益突出,應用型實踐性人者非常缺乏。環境藝術專業更為突出,很難為企業培養應用能力強、創新能力強的畢業生。如何改革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模式,以“就業”為導向,是每個高校的困境。本文從實踐教學理念、實踐教學環節、校內工作室、校外實踐實訓基地等角度來構建新型的實踐教學模式。
[關鍵詞]就業;環境藝術;實踐教學
傳統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注重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沒有實踐經驗,忽略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許多畢業生感覺到“學校課堂上學習的知識還像與實際項目相差甚遠”“按照書面理論知識設計的方案施工過程中難以實現”。但企業需要實踐經驗足,理論知識豐富,更需要立即就能上手的專業實踐人才。如何提高畢業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如何引時實際應用項目,如何鼓勵學生參與實戰項目,都是每個高校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實踐教學理念
藝術設計專業強調學生設計能力的培養,突出理論指導實踐的應用能力的培養。但我國傳統藝術人才培養依照前蘇聯的模式,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不利于實踐能力的培養,許多學生感覺到系統學習非常困難,容易產生厭倦。藝術設計公司其實更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掌握,也許理論不那么系統,但能做好自己份內的工作,具有自己獨特的設計風格。我國高校的藝術學院應該以“就業”為導向,建立自己的實踐教學體系,真正從藝術市場出發,突出不同藝術崗位需求,制定不同的實踐教學大綱;形成社會、企業、學校、教師和學生多方位的實踐教學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鼓勵學生以實際工作崗位要求來學習和掌握環境藝術設計技能,提升學生的設計能力,真正解決學生“就業難”,企業“招人難”的困境。
二、構建“以講促練、以賽促練”的實踐教學環節
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學校就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為緩解就業市場的矛盾,高校應該以市場為導向,以工作崗位需求為教學目的,重新調整教學大綱,構建“以講促練,以賽促練”的教學教學環節,強化學生在實踐教學中掌握應用技能和理論知識。所謂“以講促練”就是指理論課教師通過案例教學講解基礎性理論,激發學生的理論學習興趣,通過具體的企業項目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開展探究式學習,通過創設真實的實踐環境,大膽動手,完成實際項目的學習。學習過程中強調小組合作能力的培養,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學習,3至5人組成小組,責任小組長負責,從設計創意、設計施工、設計評價等全過程實際理論知識的學習。所謂“以賽促練”就是指鼓勵教師帶領學生參加各種行業或協會技能比賽,通過比賽作品的完成,培養學生的相對應的設計技能,掌握相對應的設計理論,培養學生的藝術設計職業崗位能力,直正實際應用型實踐性人才的培養。
三、建立突出崗位職能的校內工作室
藝術設計教學重實踐輕理論,理論化的藝術人才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應該重視藝術人才的實踐能力的培養。但目前學校理論知識的學習比較枯燥,只有反復實踐,反復操練,才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校應該建立突出崗位職能的校內工作室,通過校內工作室完成校內實踐實訓課程的教學。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校內工作室應該突出本專業的專業特色,根據課程教學大綱,制定與職業崗位相對應的實踐教學大綱,根據崗位要求開發本專業的課程體系的評估標準,盡量找破專業壁壘,突出藝術人才的通用性。校內工作室實踐教學應該做到與實際工作崗位無差距,通過營造真實的學習氛圍,引進真實的企業項目開展教學,讓學生真正學習到企業所需的真實水平。同時,做好學生的學業規劃,幫助每個學生制定一套個性化的學習規劃,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們自己去發現問題,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真正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建立校外實踐實訓基地
除了校內建立崗位職能的工作室外,校外建立實踐實訓基地也是必不可少的。要解決環境藝術專業學生就業難的困境,就必須以市場為導向,提升環境藝術專業學生的就業能力。環境藝術專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學校應該建立能夠滿足學生實踐的學習環境,學生只有在這種環境下才能完成實踐部分的學習。營造真實的環境,有利于教師開展模擬教學,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建立校外實踐實訓基礎,讓學生完成理論學習后,可以自主的、有目的、有計劃地定期到校外實踐實訓基地進行實習,積累更多實際工作經驗。校外實踐實訓基地的實習實踐不僅能鞏固和完善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并且還能培養學生的市場觀念。通過校企互動,使校外實習基地真正成為學校師生接觸社會,了解市場和進行職業技能鍛造的重要陣地。同時有了企業作為實習基地,也能解決學生缺乏實習實踐的難題。
總之,企業轉型發展所需的應用型實踐性專業人才需求與高校畢業生之間的矛盾仍然是困擾高校最主要的問題。以“就業”為導向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可以解決許多實際問題,通過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實踐教學理念,構建“以講促練、以賽促練”的實踐教學環節,建立突出崗位職能的校內工作室和建立校外實踐實訓基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最終實現社會、企業、學校和學生個人共贏的新局面。